你们心中的辛弃疾是什么样的!!!

要求简短精炼!!!O(∩_∩)O谢谢了

第1个回答  2013-10-18
血洒孤洲荒漠/望烈日烽火/我为残剑举杯痛饮/仍消不去心头迷惑/然夙愿无悔/挥袖拭泪。 历史是一块血泪英雄碑,辛弃疾就是其中一抹鲜艳而悲哀的红色。常会有这种疑问:历史究竟成全还是毁灭了辛弃疾?这有些复杂。 “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然而老天却给他开了个玩笑,武人政人没当成,词人倒是赫赫有名。从这方面来说,历史的现实性和残酷性确实毁灭了辛弃疾的理想。他政绩干练,无奈朝廷投降偏安派当道,一心收复失地的主战派自然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可以说也是一种“生不逢时”,最终也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谓“乱世出英雄”,正因为他生于战乱,亲眼目睹祖国沦丧,金人肆意虏杀,他才会被一颗炽热的爱国报国之心,烧得想要结束这场历史的风云,一肩挑起国家的存亡;而在沙场的感受和磨练又让他形成了一种大气豪迈的性格。这样说,无论是词人,武人也好,政人也罢,其先决条件都在于整个历史的大背景:我拿什么拯救,当一切覆水难收。 其实在我看来,辛弃疾就好像凤凰涅盘一样,正因为已经涅盘,才获得了永生。他牺牲了自己的理想,却为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唏嘘不已的佳作。试想,如果不是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他如何会奋笔疾书,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要不是他郁郁不得志,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辛弃疾可能只是一位战神式的将军,甚至历史碑上都不会有他。因为自古以来,武人政人实在不胜枚举,然而兼词人三者混为一体的只有一个辛弃疾。如此看来,辛弃疾的政治理想和民族热情,并不是被毁灭了,只是换了一种表现方式,用刀光剑影拼杀换成了血泪浸染的文字来诠释,尽管那注定是一出悲剧。 也许,历史和现实的残酷是毁灭了他的一生,但历史的长远性确实成就了一个爱国志士的辛弃疾。毁灭与成就,都鉴证了这位文武兼备,性格刚烈的英雄涅盘的壮丽:“我愿马革裹尸还”是英雄的希冀,“我的一生终将为命运沉浮”是英雄的宿命。当落花无数,惹尽尘埃飞絮之时,沉淀千百年的中国历史,还是永远留下了一个拍栏杆的身影,用剑刻下了“辛弃疾”三个字,用血和泪涂抹成了几行字: 此生飘零叹孤独, 回顾盼国复。 解甲归隐意难吐, 英雄最是苦。 怒拍栏杆泪愤书, 后人历历数。 悲酸辛辣世人哭, 白骨终已枯。 /俟月色朦胧/我腐朽的身体仍在等待/等待一种命运的不可期遇/我是否注定一生背负流离
第2个回答  2013-10-18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982.html 我的空间原创《多情·豪情·悲情》 http://cynthia1108.qzone.qq.com 节选 他,一心报国,暮年不舍此志,恁难忘金戈铁马,梦也回吹角连营,道不尽英雄悲壮。然,奈何否?坐守田园望朝堂。同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辛老将军的豪放之中,缺少了东坡的几分洒脱,多的是悲愤,多的是迟暮英雄泪成冢!
早年气吞山河,中年失意赋闲,晚年自况廉颇,无尽凄凉。即使重披战甲,怎奈,江山不待!敌人铁骑,踏的是老英雄的悲壮之心!淋漓血迹,怎不让人对那一句“可怜白发生”痛极长叹!
辛弃疾,选择了坚守,他的命运,或许悲壮,或许让人扼腕,但那颗固执让人敬佩的心,常在!
第3个回答  2013-10-18
身体削弱 面色不佳的样子 要不他叫“弃疾”。。
第4个回答  2013-10-18
爱国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