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出汗大雨淋到后,过敏性哮喘。求:中医民间偏方?

如题所述

【中医验方】
1.急性鼻炎
(1)风寒型:多见于冬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治宜辛温解表。’用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叶10克、辛夷6克、淡豆豉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甘草6克。
(2)风热型:多见于春、夏、秋季,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治宜辛凉解表。用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竹叶10克、牛蒡子6克、桔梗10克、薄荷3克、生甘草6克。
2.慢性鼻炎
(1)单纯性鼻炎:证见交替性鼻阻,或鼻阻时轻时重,涕多较清稀。双鼻粘膜肿胀色淡红,柔软有弹性。伴见气短咳嗽,乏力。舌淡、苔自、脉浮无力。治宜补益肺气。用党参、黄芪、五味子、荆芥、桔梗、诃子、苍耳子、辛荑花各10克,炙甘草8克,细辛3克。
(2)肥厚性鼻炎:证见双鼻或单鼻持续性阻塞不通,嗅觉迟钝。涕粘白或黄稠。鼻甲肿实色暗,呈桑椹样改变。伴言语不畅,耳鸣不聪。舌红或有瘀点,脉涩。治宜调和气血,行滞化瘀。用赤芍、川芎、红花、辛荑花、当归尾、丹参各10克,郁金、桃仁各15克,细辛3克。若夜寐多梦、睡眠不佳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各10克。
3.过敏性鼻炎证见打喷嚏、不停地流鼻涕、鼻塞、眼皮的四周痒及流泪,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治宜清凉通窍。用金银花、苍耳子、川芎各15克,菊花、蔓荆子各10克,黄芩12克,细辛3克、薄荷、甘草各6克。慢性者去金银花、黄芩,加黄芪30克,当归15克。
【民间偏方】
方1 鹅不食草白芷治急性鼻炎
【配 方】鹅不食草30克,白芷2克,羌活15克,菊花12克,冰片5克。
【制用法】研粗末,倒人洗净的空葡萄糖瓶内,加开水,待瓶内放出蒸汽时,将患者鼻孔对准瓶口吸入蒸汽。每日2次,连用3~5天。
【功 效】治急性鼻炎。
方2 辛夷治鼻炎
【配 方】辛夷30克,辛夷花6克,薄荷6克,苍耳子9克,白芷6克,桑叶9克,菊花9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6克,升麻3克,荆芥穗3克,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清热消炎,散风寒。用治鼻炎,症见鼻塞,流鼻涕,头晕疼。
方3 苍耳子治慢性鼻炎
【配 方】苍耳子50克。
【制用法】将苍耳子轻轻捶破,放入小铝杯中,加入麻油50克,用文火煮沸,去苍耳子。待油冷后,装入干燥清洁的玻璃瓶内备用。用时取消毒小棉签蘸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2周1疗程。
【功 效】治疗慢性鼻炎有效。
方4 芝麻油治鼻炎
【配 方】芝麻油适量。
【制用法】以麻油滴人每侧鼻腔3滴,每日3次。 【功 效】清热润燥,消肿。用治各种鼻炎。

【饮食疗法】
方1 丝瓜藤煲猪肉治慢性鼻炎
【原 料】丝瓜藤(近根部者佳)1.5米,猪瘦肉60克,盐、味精各适量。
【制用法】将丝瓜藤洗净,剪段;猪肉洗净切块,同入沙锅内煮汤,至肉加盐、味精调味即可。日服1次,5次为1疗程,连服1~3个疗程。
【功 效】清热解毒,通窍活血。适用于慢性鼻炎急性发作及萎缩性鼻炎、鼻流脓涕等症。
方2 黄花鱼头汤治慢性鼻炎
【原 料】鳙鱼(又称胖头鱼)头100克,大枣15克,黄花菜30克,白术、苍耳子、白芷各10克,生姜片适量。
【制用法】将鱼头洗净,于锅内放油加热后把鱼头两面稍煎一下,取出备用。将鱼头、大枣(去核)、黄花菜、白术、苍耳子、白芷、生姜等放入沙锅中,加水500毫升,以文火炖煮2小时即可J。饮汤食肉,也可放人佐料佐餐。
【功 效】扶正祛邪,通窍消火。适用于体虚易复发慢性萎缩性鼻炎者。
方3 枣姜汤治慢性鼻炎
【原 料】红枣(焙干去核)500克,生姜50克,甘草60克(炒),盐60克
【制用法】四物合而为末,每日晨起空腹用滚开水冲服6~10克。
【功 效】散寒通窍。适用于慢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患者。
【附 注】大枣甘温,补中益气,甘草补脾润肺,配合散寒和胃的生姜,共奏补脾益肺,散寒通窍之功。
方5 桃仁粥治慢性鼻炎
【原 料】桃仁10克(去皮、尖),粳米50克。
【制用法】桃仁加清水研磨取汁,放人粳米煮粥食用。
【功 效】活血行气。适用于慢性鼻炎,属邪毒久留、气滞血瘀型,鼻塞呈持续性,涕多或黄稠,或粘白,舌质红或有瘀点。
方5 山楂川芎茶治慢性鼻炎
【原 料】山楂10枚,川芎10克,辛夷5克。
【制用法】上三味水煎,代茶饮。
【功 效】活血通窍。
【附 注】山楂、川芎活血行气,健胃消食;辛夷散寒通窍,合用适宜于气滞血瘀型鼻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6
这是我知道的一些小偏方,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你可以试试看一下:

1、金橘鸭喉汤:金橘干5个,鸭喉管1条,生姜5片。鸭喉管洗净切段,与其它二味加水一起煎煮,饮汤吃果,每日1剂。止咳平喘。可辅助治疗哮喘性支气炎、百日咳等。

2、姜豆豉饴糖膏: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植物油少许。干姜、淡豆豉加水用文火煎煮,每30分钟取汁1次,共取2次。混合两次液汁用文火煎浓,然后加饴糖搅匀,再继续用文火煎熬,至用筷子能挑起糖丝时停火。将浓汁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摊平,稍凉,用刀划成100小块即成。每日3次,每次服食3小块。能温肺化痰。用于外感风寒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

3、鸡苦胆汤:新鲜鸡苦胆1~2个剪开,挤出胆汁,每个加水30毫升及白糖10克,用文火煎至10毫升左右,上下午空腹各服1次。2岁以内者,每天1个,2岁以上者酌加。能清肺止咳平喘。可用于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

4、萝卜鸡蛋绿豆汤:卞萝卜1500克,鸡蛋、绿豆适量。冬至红卞萝卜去头尾洗净,用无油干净刀切成0.3厘米厚的均匀片,以线穿成串,晾干后收藏备用。每次取萝卜干3片,鸡蛋1个,绿豆6克,加水煎煮30分钟至绿豆烂熟。鸡蛋去壳和豆、萝卜及汤一起服用,每日1剂,从三伏第一天开始服用,可连续服30天。能清热补肺、止咳平喘。可防治哮喘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气管炎等。

5、鲜萝卜汁:鲜白萝卜500克,洗净连皮切碎,用干净纱布绞汁服用。每日1剂,可连用5~7天。能化热痰、消积滞、散瘀血。可辅治哮喘性支气炎等。

6、糖蒸香橼;鲜香橼1~2个,饴糖或麦芽糖适量。香橼洗净切碎,放于有盖器皿中,加入等量饴糖,隔水蒸数小时至香橼烂熟,备用。每日1汤匙,早、晚各服1次。能理气宽中、化痰止咳、平喘。可辅治哮喘性支气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16
健康报已经承认中医的根在民间,民间的很多经验方是非常有效的,带状疱疹在民间是不用钱的,只要到河边摘些草药回来,搞碎敷在患处,很快就好了,而在城市,到西医医院要花几千元的治疗费,还留下难以治疗的后遗症,我在健康报上,看到一位西医医生因为母亲得了带状疱疹留下后遗症,苦不甚言,自己行医二十多年,解决不了这小小的后遗症,而无颜见江东,而不愿回家看望60多岁的痛苦的母亲。因下雨淋而得的过敏性哮喘,按肺风湿治疗。处方如下:姜活十克、独活十克、葛根三十克、杜仲十克、续断十克、木瓜二十克、骨碎补十克、茯苓十克、柴胡十克、麻黄六克、杏仁十克、桔梗十克、百合十克、赤芍十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只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08-07-18
现在治疗哮喘是最好的时机啊,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冬病夏治?
明天就是三伏的出伏第一天了,建议你找一下网上冬病夏治的资料
详细了解一下,然后看看你家附近有没有做冬病夏治的医院
一般中医院都会做冬病夏治的。
哮喘不好治疗,但是可以在暑天就预防,效果很好的,只要不会发作,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而可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对于哮喘、慢支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夏季,通过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其康复。

像哮喘病(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这样的既是常见难治病,又属心身疾病的病症,增加中医敷贴外治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缓解期,减轻医药费用,促进康复。冬病夏治消喘膏是最近几十年来既继承了历代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又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发展和不断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

适应症与禁忌症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冬病夏治消喘膏。

贴敷时间与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7月19日是今年头伏第一天);三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3年;每次间隔7—10天左右。

消喘膏贴敷首先要注意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成人),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最后,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冬病夏治消喘膏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据临床统计,冬病夏治消喘膏有效率可达70%左右。
第4个回答  2008-07-15
没有什么偏方是真的有用的 ,各种的方法我也都试过呢,因为我也是过敏性哮喘。
我也病了二十几年了,试过很多方法,气功,中药,贴药膏,各种西药也吃过的。其实我们得这种病就必须要面对现实,慢性病是治不好的啊,只能是自己多照顾自己了。
我觉得偏方什么的不重要,只要平时能控制不常发病就可以了,夏天不要常呆在空调室里,因为感冒很容易诱发哮喘,也不要吃太多冷饮,如果气管受寒了里面会积很多痰,这样肯定又会喘的。另外我觉得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天出门一定要戴口罩,这是我的经验,我这几年冬天出门都是戴口罩的,这样冷空气不会被吸到喉咙里,这个很重要的,我最近连续好几年都没发病呢。很神奇吧。
还有我建议是不要去忌口,像什么海鲜啊,花生啊,巧克力啊之类的,当然不要吃太多,平时吃一点也没什么,如果一直忌了口,不但补充不到需要的营养,也会把自己的身体弄得很敏感,我觉得要这样活着就太辛苦啦,是不是。
祝你健康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