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如题所述

他们从不谈什么“主义”,红绿蓝黄各色的头发、窟窿服饰、斜眼看人、晃荡站姿、满嘴国骂,这些便是他们“不朽”的宣言。我的欣赏水平似乎还停留在“传统”阶段,看不懂时下热门的“酷毙”造型,几次驳斥“新人类”和“新新人类”的形态设计,都遭遇“老古董”不能与时俱进的回敬。但我以为中学生还是要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的,在有些事上“古董”一下,或许是文化与文明的表现。有人说:衣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有多高,但不能说衣着和人的性格没有关系。中国传统思想追求的是自然、淳朴,所以衣着历来以“端庄雅致”、“内修相宜”为要。目前,韩潮席卷了全中国,韩剧、韩星、韩服、韩食成为青少年追捧的对象。让我们来看看校园先锋们的造型吧:窟窿多,口袋多,挂件多,皱版衣;头发乱糟糟,夹克往上吊,裤子水桶腰,边脚掉碎毛,鞋底几寸高……女孩穿低腰裤,后面跟进的师生都担心裤子随时肯能掉下……据说韩星大多有过整容的经历,学生整容毕竟不现实,但许多学生不能“大整”便“小整”,假眉毛、睫毛膏掩盖稀疏的眉睫,奇形怪状的耳坠把小脸蛋拉大……中国人已经没有了中国像,还哪里是中国人?!虽说“与时俱进”,但也不应该把民族的外在特征给谋杀了。金发碧眼是欧洲人的民族特征,如果说哪一天我们的学生羡慕人家的碧眼、猫眼了,是不是也想办法将眼睛搞成蓝色的呢?果真如此,那岂不成了我族“异类”了吗?当前校园是“革故鼎新”得可以了,“以学生为主体”本来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发展规律的意思。在一些学生的脑海中“一轮”,便成为“学生是上帝,老师是奴仆”的意思了。时下,见师长不打招呼是家常便饭,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老师竟然以有学生喊一声“老师好”为荣。至于恶言相向、动手打人的事件也经常见诸报端。如果说以上是校园“新新人类”的显性行为,那么像课堂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等不尊重老师劳动的现象,便是所谓“激进文化”的隐性表现了。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所有这些都与“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相抵牾,将高尚的师生关系弄乱了。我们不提倡古代压迫学生创造力的尊师方式,但古人所言“亲其师,信其道”还是颇有道理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连尊师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学道济世”呢?其实,尊师并不是为了给老师撑面子,而是关乎学生精神发育、人格成长的大事。最令人头疼的是过去泼妇骂街的语言已经成了一些学生的口头禅,有的学生不带脏字不开口,甚至网络上的一些漫骂的语言,电视剧蛊惑仔的一些言行他们奉若圣旨。中国乃文明之邦,讲究进退有度,用语有节。“阁下”、“尊驾”、“请问”、“借一步说话”、“不知可否”等等这些文明用语已经流传千年,是体现文明之邦的“文明”重要方面。可惜的是,如今哪个学生说出这样的语言,不但不会赢得同学的赞美,反而成了“虚伪”的代名词。如果有一天这些词汇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只能在字典中查询得到,让“泼妇式语言”演了主角语言,不知道我们这些“古董”还能否受得了这样的语言污染。呜呼!文明之邦不文明,实乃国人之不幸!至于颠三倒四的网络语言,更是令人伤神,它们已经结结实实地渗透到我们中学生生活中去了。不规则语言、赶潮流的音译语言严重冲击着国语教学的领地,不知道这些语言会不会成为戕杀国语的刽子手,但愿这只是我个人的杞人忧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作为特殊年龄和特殊心理特征的中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很容易把中学生的服饰审美观引向一个心理误区。因此学校、家庭有必要对学生的服饰审美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初中学生正当青少年期,没有成年人那样成熟,心理往往不够稳定,这时候的他们是非观念淡薄,易受不良习气影响。这个时期他们往往开始注重穿衣打扮,讲究穿着、行为要有个性,好多中学生,不论男女,都随身备有一个带小梳子和镜子的小盒子,走路时照一照,上课时挤一挤,下课时梳一梳……有的还极力追求新潮名牌衣服和金银饰品……正是这种心理特点使中学生注重自己的形象、人际关系,想让自己成为焦点人物。然而,学生这种衣着打扮的审美观会影响到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影响到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对于更多的中学生,即便是衣着打扮很一般的学生,也同样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服饰审美观。造成中学生审美观念的心理误区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来源于家庭教育中不正导向。我校是一所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近几年来,家长的年龄比以前年青化,文化素质也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独生子女也逐渐增多。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但往往只注意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否升学。至于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好多家庭没有列入家庭教育的议事日程。而那些相互攀比,穿新潮服装,披金带银的中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有些家长凭着朴素的感情,认为自己当年艰苦,就是为了子女如今享乐,对子女是有求必应;也有些家长以子女的学习成绩是否进步为标准来决定是否满足子女购买新潮名牌服装、手机等要求。例如:曾xx,男,我校七年级xx班学生,喜欢留长发,外套都是清一色的图案,上衣、裤子不是骨颅头,就是满面狰狞的人头妖魔图案,有些还在淌着鲜红的血,胸前一匹狼的头像,张大嘴巴,口水直流。经常上课带手机,通过向学生和家访了解到一些情况。林某某,父母是营运驾驶员,在农村中经济收入属于高收入,就那么一个儿子,对林某某的要求,向来是有求必应,平时又很少有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平时在言语、行为上不时流露出一些不良的审美倾向。这正印证马卡连可的话:“……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在影响着儿童……”,这些细节当然也包括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造成中学生服饰审美观的心理误区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中片面性。这是由于美育没有得到全面实施,特别是农村中学,中学生没有形成比较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修养;学校教育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没有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一些班主任没有进行审美观的心理指导,比如开一个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是中学生的服饰、礼仪、行为之美。甚至有一些班主任看到学生尤其一些女学生珠光宝气,涂脂抹粉,也视而不见。造成学生审美价值出现误区第三个原因是社会教育中舆论导向的存在偏差。由于这些年来,出现一些感官刺激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是青少年最喜闻乐见的,在他们所爱听的歌曲、音乐、卡通片、电视、漫画书、包括生活上的衣着打扮都对他们产生直接的作用,这种榜样的审美取向影响。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引导。特别是偶像和榜样的引导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例如:“超级女声”节目中两位选手中性化的舞台形象的塑造,也是具有行为个性化的“审美出位”。港台一些帮派之间的争斗,“蛊惑仔”流里流气的装扮,火红的头发,傲慢的神情,目空一切的姿态……众生们纷相效仿。可见这些这些感官刺激活动的作用比起老师、家长的教育都厉害得多,更容易接受和被模仿,容易使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我认为中学生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自身特点,应该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学生就像高粱拔节,本身就具有一种青春向上的自然美。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我觉得把它引伸到衣着打扮上也是合适的。中学生的美不在于华贵,带耳坠、戒指反而让人看了别扭。中学生的美在于自然、青春、朴素。中学生正确的服饰、装扮审美观念要在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一、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次,审美个性受到学校文化、学习者、消费者、自身自然条件、年龄、性别、时代特色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在服饰审美方面,如果能把握这样一个总原则,就可以逐步提高服饰审美素质,形成良好的服饰审美修养。二、对一些学生的服饰审美观念进行具体指导。在青少年阶段的人生历程中,人的可塑性是最大的。这就更需要帮助中学生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要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自我形象这个问题。并告诉中学生,形象通常理解为形状、相貌。虽然这是属于人与事物的外表形貌,却也凝聚着一定的价值内涵。自我形象,其着眼点在于个体的“我”。平时要常对中学生讲解有关自我形象的知识,告诉中学生自我形象的内涵非常丰富。诸如一个人的理想情操、品德心理、学识体魄、交际等方面都属于形象的范畴。所以自我形象不仅仅指自己的外观形象,如身材、相貌、衣着、打扮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方面是在于自己的心灵,即内在形象。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得体的服装、端正的穿戴能衬托人的形态仪表美,甚至可以弥补自我形象的某些不足;服饰要与本人的年龄、身材、时令场合等因素相吻合。比如,有一些同学的头发搞得怪怪的。于是我就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开一个座谈会告诉学生这样的头发很很难看。但这些学生却说:“老师,你不知道这是风度。”我觉得中学生对真正的风度没有理解。我就告诉他风度是指人的举止姿态,通常用潇洒、端庄、大方等溢美之辞形容风度之美。如举止彬彬有礼、仪态淳朴大方、谈吐高雅有致,风度并不是虚浮于表面的东西,而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的自然延伸。你们学生的风度,应该具有学生和青春、自然、朴素的特点,在学习、工作、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勤奋向上、进取、求实、朴素、大方、乐观、谦和、活泼的精神风貌。相反,沉迷于模仿明星的举止仪态会使人感到装模作样。同时我还告诉中学生语言是人的心灵之窗,语言的文雅得体或粗俗失当也反映人的外在形象的重要方面。因为它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操、知识素养和性格气质的外露,语言是外在形象的重要标志。行为是一个人最直接最实际的表现。行为美最能反映人的心灵美。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的、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漂亮的外表。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目的的灌输这一观点,让学生明白人的外在衣着打扮虽然是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是主导方面。人的内在形象才是自我形象的主导方面。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内在形象往往也就会有怎样的外在形象。内在形象在一个人的总体形象中是处在决定性的、核心的位置上。三、我认为应该鼓励中学生爱学校,穿校服。因为这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青春活力的美感。穿校服能令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以朴素大方为主,因为校服是朴素的,而学生经常穿校服也是想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一种美德。校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校服不但能让别人知道这学生就读的学校,更让学生在穿校服时记起自己的学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想,可以令他们对学校培育出一份情。穿校服最重要的优点便是能给其它人一个有礼貌的样子,因为校服穿得整齐便能给人有一个好印象。可以说穿校服是中学生的责任,而穿校服能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服饰审美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四、班主任应该通过各种手段迅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协商,向家长宣传普及中学生服饰美的知识。“从父母的身上,一般能够看到子女的未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中学生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从而不断的强加各种教育。通过宣传这些知识使家长更能关注打造和训练自己,做中学生的榜样、朋友。正如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芳也;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学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必须承认,文化传统精华与糟粕并存,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的东西。怎样对待文化传统,如何做到既有传统文化的气质,又有现代文化的精神,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绕过这一点,便无从谈我们当前的中学教育。我们主张回顾文化传统、正视现代文明,在“故纸堆”中寻找民族特征的东西,在现代文明中发掘有助于民族发展与腾飞的金点子。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做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及时引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沟通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自然美、青春美、朴素美,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