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后变掠翼,有哪些飞机是这样的,它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缺点?

如题所述

掠角在飞行中可以改变的机翼称之为变后掠翼。
在飞机的设计工作中,有一个不易克服的矛盾:要想提高飞行M数,必须选择大后掠角、小展弦比的机翼,以降低飞机的激波阻力,但此类机翼在亚音速状态时升力较小,诱导阻力较大,效率不高。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讲,要同时满足飞机对超音速飞行、亚音速巡航和短矩起降的要求,最好是让机翼变后掠,用不同的后掠角去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 对变后掠翼的研究,始于 40年代,但直到 60年代,才设计出实用的变后掠翼飞机。 一般的变后掠翼的内翼段是固定的,外翼同内翼用铰链轴连接,通过液压助力器操纵外翼前后转动,以改变外翼段的后擦角和整个机翼的展弦比。 变后掠翼的缺点是,结构和操纵系统复杂,重量较大,不大适合轻型飞机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可变后掠翼气动布局的优点是: 通过机翼后掠角变化,使飞机在低速和高速飞行中获得理想的机翼前缘升力.

后掠翼虽然空阻小,但存在机翼前缘升力不足的缺点,而且后掠角越大,升力系数越低,使得飞机在起飞,着陆,空速限制等指标上都不理想.可变后掠翼在起飞,着陆和低速飞行时,使用较小的后掠角,使机翼前缘升力增加,机翼效率提高,而高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时使用大后掠角,提高飞机的加速性能和高速飞行能力.

但可变后掠翼飞机设计复杂,操纵也非常麻烦,故障率也比较高,最要命的是复杂的变翼机构限制了飞机的载荷,外型,隐身等一系列性能的提高.

而现代飞机设计通过采用双三角设计,鸭翼,跨音速面积率曲线设计,大边条设计,翼身融合技术等现代技术可以很好的弥补后掠翼的不足,使飞机获得非常好的性能,而避免了变翼飞机的诸多不足,所以没有必要采用变翼这种复杂的设计方式了.
可变后掠翼的飞机有:
战斗机:F-14“雄猫”舰载战斗机,苏-17(20,22)系列,苏-24,米格-23。
战斗轰炸机:F111,狂风
轰炸机:图22M“逆火”,图160“海盗旗”,B-1“枪骑兵”。
第2个回答  2013-10-14
可变后掠翼指机翼后掠角在飞行中可以改变的机翼。它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应对采用后掠翼出现的问题。后掠翼使作战飞机的最大速度提高很快,但低速时气动效率低,升力较小。事实上,人们既希望飞机有很高的速度,又希望起降速度低,减少起降距离。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是使机翼的面积和形状可变,这就是可变后掠翼。可变后掠翼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前后偏转,在向前偏转时,后掠角减小,展弦比增大,因而升力增加;向后偏转并收起时,后掠角增大,升力和阻力都减小。这样飞机通过改变机翼后掠角,使机翼面积和展弦比发生变化,适应了起飞和着陆阶段以及高速飞行阶段对升阻比的不同要求。变后掠翼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机翼是展开的,而在高空巡航飞机时,机翼是收拢的。
1951年6月20日,美国贝尔公司研制的世界第一架可变后掠翼试验机X-5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飞表明,采用可变后掠翼可增加航程35%,起飞着陆速度可降低20%,起降性能大为改善。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借鉴了可变后掠翼试验机的技术成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可变后掠翼战斗/攻击机F-111,于1964年12月21日首次试飞。由于可变后掠翼兼有良好的低速和高速性能,所以许多战斗机、轰炸机都采用了可变后掠翼。
F14,B1B,MIG23,SU-22,图160,狂风都是可变后掠翼飞机
第3个回答  2013-10-14
大部分都是后掠翼,有F15等优势是机动性良好,但隐形性不好,
第4个回答  2013-10-14
后掠机翼俯视呈“八”字型,平直机翼俯视呈“一”字型
后掠机翼阻力小,适于高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