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有什么王牌使它免于战争?难道仅仅是她宣布自己是中立国吗?

如题所述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百度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瑞士还有强有力的军事

1、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国家输血。
德国历来是瑞士的最大贸易伙伴。二战中,瑞士一直都维持了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贷款,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意大利亦从同瑞士的经贸关系中获益。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
2、二战时瑞士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
3、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
二战爆发前,纳粹政权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的首选地。但瑞士当局却采取对策阻挡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为此,当局采了取先堵后赶的措施:实行预先签证,制止难民入境;假如获准入境,则尽早将其逐出;对非法入境的难民,瑞方将其押到边界岗哨交与德方。战争年代,由于无法进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犹太人是难以计数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门让德国在德国犹太人的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字印(犹太人的标记)。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为此,德国的报纸在战后也曾批评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有许多“猫腻”。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了。
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
上述史实说明,瑞士在二战中的行为违反了永久中立原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瑞士联邦政府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长科蒂首次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作出道歉。他说:“我们不能、也决不否认瑞士在战时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为有牵连。”“虽然一个被纳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围的小国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但这也不应当使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我认为尤其不能原谅我们当时对受迫害的犹太人的政策。” 当时他还发表了一个经联邦委员会(即瑞士政府)通过的声明,表示瑞士在二战中有负于纳粹受害者。瑞士政治家勇于正视和承认本国政府半个多世纪以前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道歉,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望您给个【最佳答案】,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百度知道顾问团】 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百度知道顾问团时刻等待你的加入。感谢大家对【百度知道顾问团】http://zhidao.baidu.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 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2
首先,现在的瑞士中立国地位不单是他自己说了算,13世纪起,瑞士就长期扮演着中立的角色,但那个时代还会有卷入战争的时候,到1814至1815年时的维也纳会议期间经过与会列强商讨,于1815年奥、法、英、普、俄五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承认和保证瑞士永久中立及其领土不受侵犯的宣言》,确立瑞士永久中立地位。简单来说,列强们需要一个中立者来为将来列强之间发生冲突时提供调停和缓冲,瑞士过去的发展过程很适合担任这个角色,而他自己也很高兴。

其次,瑞士多山地,易守难攻,瑞士山民也曾以骁勇善战闻名欧洲(瑞士雇佣兵曾是这个国家最有名的出口项目),针对山地特色所建立的国防力量不弱,瑞士的山地部队长期都是各国效仿的典范,即使中立以后瑞士也始终维持着一个像样的军工体系,瑞士造手表很有名,造武器也不差,而且瑞士人也很舍得在国防上花钱出力,人均兵员数、人均军费都长期保持在世界前几。

最后,瑞士自身实在是没什么像样的自然资源,永久中立以后,瑞士也不能向外扩张,一个没什么油水却又难啃的地方谁愿意去花大代价去争,留着它却可以做买卖,也是一个和外国谈判的中转渠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2
答曰:
400年来瑞士外交政策中所采取的中立立场,为瑞士赢得近200年的和平与安定;瑞士的成功并非偶然的,也非一厢情愿的,而是一方面透过强势的武装中立吓阻可能的入侵者,另一方面积极的发挥中立国在战争中的缓冲与调和功能,对国际的和平与战后的复员做出积极的贡献,使国际间基於对瑞士做为中立国的价值肯定,而愿意在战后条约上签署承认瑞士的中立地位,瑞士的国家安全才得以确保。

我们在艳羡瑞士所享受的和平与安定之时,不可以忘记瑞士的中立是历经400年的努力才得来的,其间还曾被拿破仑所征服与统治。瑞士多达4种语言的人民,基於「共识民主」所创造出的联邦政府成功的范例,给人类社会的最后和平整合树立了最好的典范。

亦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瑞士国境虽大多数位於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脉上,但是由於身处欧陆心脏地带,且为欧洲陆、空交通转运点的关键性位置,使其成为周边地缘政治强国觊觎的对象。有感於自身综合国力的不足,为求在周边大国的激烈斗争中存活,瑞士自1515年起采取中立的政策以求自保。
二、中立政策的成功关键,在於周边国家对中立国中立政策的尊重,所以虽然瑞士於欧洲「三十年战争」中得以远离战火,却仍然未能避免在拿破仑战争中,中立政策不受尊重而遭受侵略与占领。
三、瑞士於两次世界大战时维持中立政策,其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实施全民皆兵的强势武装中立政策,提升自身的防卫能力以吓阻可能的侵略;另一方面成立红十字会加强对国际的贡献,才能赢得国际社会对其中立的需要与尊重。
四、瑞士采取独特的「共识民主政体」,其立国的三大支柱:对内的「直接民主」、「联邦主义」,对外的「永久中立」,即为适应瑞士特殊政治地理环境的产物,不仅使人民产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奠定了国家安定与富足的基础,更从而对国际社会产生实质的贡献,确保了国家的安全。
五、随著科技的发达,全球社会区域整合的趋势逐渐形成,瑞士为因应此形势,已有放弃传统中立政策之趋势,目前正透过立法方式,希望能加入欧盟,显见中立政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已遭受挑战。
第3个回答  2013-10-22
对,一点没错。中立就是王道,瑞士一直坚守中立,在大国看来,中立就是一片可以迂回的灰色地带,二战中的敌对交战国都可以也需要瑞士这样的中立国从事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既然大家都有需求,怎么会去攻击中立国呢?
第4个回答  2013-10-23
主要还是看在交战双方眼里你有没有利用价值,拿破仑时期法国可以自给自足,瑞士就被拿下,二战时期德国也包围着它,但需要它的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留下了它
第5个回答  2013-10-24
不是。1他资源不多,打了没什么意思。2他实力不怎么强但决心很硬,但打他绝对是亏本生意。3他中立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