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社会话题]

如题所述

穷忙族”即“Working_poor”,该词最早源于欧美,被定义为“努力工作却常常入不敷出,甚至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受雇者”。现在,这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由不得不继续投身于忙碌工作当中,而消费过后又重迈空虚。一句话,就是努力忙碌工作却很穷的人。
回答者:wen0710wen - 助理 二级 7-17 08:01
这里有“穷忙族”的详细资料和相关连接.真的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
简介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但是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一族”队伍,主要的标准为每周工时低于平均工时的三分之二以下、收入低于全体平均60%以下者。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换句话说,穷忙族并非失业者,有人可能兼了好几份差事,甚至全职受雇者都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欧盟还将这群人细分成不同等级,提供不同的协助方案。

产生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个体的生存压力确实在增强,但绝对没有“紧张”到要让“穷忙族”同时兼几份职拼命赚钱的程度;盲从、攀比的心理,或许存在于部分人之中,可不会是普遍性的主流心态;至于个人欲望,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视野下,为了物质享受不惜放弃一切的人不是没有,但毕竟还是少数。
问题的关键恐怕还是在于,现实社会存在的“结构性危机”——社会结构,原本是一个“流水不腐”的动态机构框架。社会阶层之间,有一条不断流动循环的“河流”。穷人成为富人或者富人再次变得一贫如洗,大众变成精英或者精英沦落为草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实却是,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甚至是不公正,逐渐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穷人便富越来越难,草根成为精英近乎天方夜谭。
网上与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我们的人很多,但我们的机会很少。社会各行业精英所组成的强大方队,掌握着各层面的话语权,普罗大众要想向上流动,除了“穷忙”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故而,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生存质量、实现更美好的生存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穷忙族”的队列中——所谓的“穷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赚钱满足欲望消费,而是通过更大的努力付出去寻找“人生的机会”。
因此,“穷忙族”永远无法实现自我救赎。个体心态和价值观调整只能“治标”,要想“治本”,还得从根本上“下药”。显然,不断出台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有效公共政策,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解决诸多悬而未解的民生难题,比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赋予“草根”公平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机会,彻底消弭“草根”向上流动的重重压力——这是拯救“穷忙族”的必由之路,回避不了也没有捷径可走。

各国情况

穷忙现象在世界各国的蔓延状况快慢不一,源头来自于企业一方面减少正职员工采用;一方面增加兼职、打工、签约、派遣等非正式员工,以求降低成本并增加管理弹性。以德国汽车业为例,尽管该产业愈来愈赚,但总雇用员工却是五十年前的一半不到。
不只是德国,北欧国家和西欧各地,这种穷忙族也逐渐增多,只要超时工作但年收入低过社会平均收入60%就算穷忙族,奥地利穷忙族每个月只能赚785欧元。
1998年德西穷忙族约占2.7%,全德国则占3.9%,但根据最新统计,德国穷忙族增加到7.4%,西欧各国的情况差不多,就算富国瑞士也有近30万穷忙人士。
造成这个族群激增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通过可以低薪工作的法令,以德国为例,企业可以不再遵守在1998年以前明订的最低工资,而提供失业人士大量低薪工作,以期解决失业问题,但专家对此政策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提供低薪工作,解决失业问题固然是好事,但有人认为这种方案无济于事。
德国目前的失业率占12%左右,只比过去下降一个百分点。穷忙族却直线上升,以单亲家庭和孩子较多的家庭最多。这些令人穷忙的工作包括清洁工、洗衣工、快递、电话接线生、厨房助理甚至建筑工,也有不少高教育人士属于穷忙族,最典型的例子是外文翻译,不但工作繁重不亚於作家,收入远不能相比,且没有任何保障,书再畅销也拿不到红利。
事实上,根据美国都市社会学家M. Castells观察过去二、三十年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提出劳动市场的「双元化现象」,意指全球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发展,导致除了高技术、核心人员的大量需求外,非典型、边陲性工作劳动者也愈来愈多,后者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远远不如前者。双元化结构的形成,也呼应穷忙族出现的结果,成为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学历 = 高就业,已成绝响
穷忙现象在欧美国家率先「发病」多年,韩国在短短几年内跟上,算是特例。这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迫使韩国政府大步改革,对劳动市场法令大幅度松绑,让企业拥有更自由弹性的用人空间,致使非典型工作大量产生,超过五成以上,其结果制造出大量穷忙族,社会贫穷现象加剧。反观台湾,不知该说幸还是不幸,因为企业管理较西方先进国家「落伍」,劳动弹性化引进甚久但比例并不明显,非典型雇用的比例相对很少,某种程度缓和拉长了穷忙现象的暴出。

发展历程

欧美国家通过客观指标发现,在他们的社会里存在着庞大的“working poor”族群。此外,随着日本和台湾地区近年来全球化发展愈趋明显,也出现愈来愈多的“穷忙族”。
上海社科院咨询师刘波认为“穷忙族”的划分虽然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CPI、收入分配、个人理财的今天,“穷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调查显示,60.9%的人认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48.9%的人认为原因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39.5%的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认为是盲从、随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认为是由于耐心不够。此外,此次调查中,88.1%的人因为竞争激烈而感到过压力,11.9%的人表示没有感到过压力。
国家心理咨询师王闽认为,“穷忙族”感到压力很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价值观的问题。“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这主要还是从金钱角度衡量的。年轻人应该从整个工作职业生涯来看长远的目标。”
一位名为“王者归来”的网友认为,“穷忙族”产生的原因是个人欲望膨胀。“有的人,没钱的时候买个二手手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时就想买个电脑,等到工资3000元时就盘算着买台高档IBM……薪水增加的同时,个人期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达成心愿而忙碌、奔波.”

要摆脱“穷忙”,就积极充电

“我是‘穷忙’,但我不是‘穷忙族’!”在北京某投资公司上班的安泰,极力将自己与“穷忙族”这个词“划清界限”。
两年前进入职场的安泰月入3000。在他看来,自己网页维护的职业只是一个简单的、玩“打擦边球”的基层岗位,而且义务加班的频率还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资卡时也不会有多少喜悦感。但我肯定不会是‘穷忙族’,因为我能看到希望。”安泰说,身边的同事中不乏因为薪水低而跳槽的,但他肯定不会,“付出了努力肯定就不会白忙,老板是看得到的。”
在被问道“怎么做才可以摆脱‘穷忙’”时,人们给出的排序是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55.7%);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压(50.4%);只要有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就不会“穷忙”(46.5%);主动去适应社会(39%);社会不应该过于强调竞争(12.6%)。
对于如何摆脱“穷忙”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时期,就业市场化趋向日益明显。各式各样的风险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因此,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时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同时,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不应该过分考虑物质条件或附加条件,最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台湾穷忙族

“穷忙族”目前正在台湾日渐成形,他们的显著特点就是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增加。他们钱少事多、忙个不停,却始终是穷光蛋一个;他们无力置产,连退休养老金也无着落。
据台媒报道,台湾“中央大学”人资研究所教授李诚针对1980年到2005年期间,台湾25到64岁的男、女性劳工每周工时和时薪的变化做的研究报告指出,男性时薪所得前10%的“富人组”,近25年来每周工时减少了8小时,时薪则增到接近820元(新台币);但男性时薪所得最后10%的“穷人组”,25年来每周工时不减反增,时薪换算下来才80元。女性劳工的“富人组”和“穷人组”也呈同样趋势,显现台湾渐走向“穷者越忙、富者越闲”的社会。
李诚分析富者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穷者却还留在劳动时代,普遍是处理庶务性工作,对公司产值贡献度不大,薪资水准无法和付出的劳力成比率。台湾“中华人事主管协会”执行长林由敏担忧,富者因闲,有余时间吸收新知,懂得多元渠道投资、累积财富,闲暇时还能考证照,念EMBA,加强专业能力,升迁更加快速;“穷忙族”为了养家活口,甚至要兼好几份工作,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到最后变成恶性循环,忙个不停,但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弱。
造成“穷忙族”的原因很多,1111人力银行营运长吴睿颖认为,面对大陆强大的经济成长力,台湾普遍被边缘化,很多工作机会外移,加上两岸开放政策未明,内需产业不振,产业竞争力滑落,导致不少企业薪酬“M型”化趋势明显。不仅低阶员工薪水少,某些产业就连高学历的社会新鲜人薪资也少得可怜。薪水少,但工作没有跟着减少。吴睿颖观察,企业因为景气差,不少职缺几乎都出缺不补,一人当两人用,行销兼庶务,“穷忙族”的忙碌无法转化为财富,繁杂的工作也没法满足个人成就感,结果越穷越忙,个人价值难以提升。

相关案例

亚莉山卓.舒曼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为孩子准备早餐,然后出门送报,这是她的兼差;八点半送完报,她又赶去正式上班,她在银行有个清扫的工作,她忙到下午五点,还要赶回家为孩子做饭。像舒曼这种德国人不是少数,已多至百万人以上。舒曼女士每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但还养不起三个孩子,单亲妈妈的她已七年没去度假,因为「负担不起」,有时连看病都没时间,周日只想躺下来休息。

汉斯.林克也一样,他在柏林建筑工地打零工,别人每个月工作160小时,他则要工作260小时,一小时赚4.60欧元,一个月勉强赚到1200欧元,养家糊口非常困难。

刘琴雅女26岁酒店前台,刘小姐的“穷忙”里被“逼”的成分就明显地多了。她已经进这家酒店有4年了,照理说应该是差不多可以清闲下来了,但是刘小姐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忙,事情越来越多,而且还不敢有所懈怠。原来,她一开始进这家酒店的时候,酒店刚刚成立,生意并不忙,她只负责与客人打交道,办理接待、退房、换房、前台登记、餐饮预订等工作。随着这几年酒店客流量的增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在她职责之外的额外工作也被增加进来,每天的事情都很琐碎,自己的分内事处理完了之后,领班又会给出许多事情让她做。

陆捷男23岁保险销售人员]陆先生现在在某人寿保险公司做销售保险的工作,作为刚从大学毕业踏入职场的一个新人,他工作得格外卖力。保险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销售的是合同,保单的条款往往非常复杂。陆先生坦言:“我们这行基本工资不多,靠的就是业绩,为了让自己的客户更多,所以我就不断请教资深前辈获得一些不外传的经验。当然,请教完了总是要回报的,一顿饭总免不了。请这些资深前辈,一般的地方还请不出手,高档饭店去一趟,工资的四分之一就没了。”当然,在与许多客户面谈保险时,饭局的买单也总是由他来承担的。不仅如此,因为不想只是当普通业务员,陆先生就只能努力工作,忙着增强专业知识,忙着处理保险业务。往往每天走出办公室时,已经晚上八九点了,完全属于义务加班。
一般人印象里,空姐的收入总是不错的。丁小姐是飞国内航线的,基本工资再算上加班费和奖金,每月收入比较可观,然而她却也是个“穷忙族”。她经常是飞得很累,还要忙着加飞,有时一些小感冒她都不请假,照样飞,为的就是能多积累点钱。可是即便奋力赚钱,她仍然总是没等下个月工资到账,早已囊中羞涩了。“因为职业特殊性,每月化妆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必不可少的。我以前都还不怎么讲究,但同机舱的其他同事用的都是国际一线品牌,我自然也不能落后于她们。”丁小姐每个月单单花在化妆品上的钱就达到近千,当然服饰装扮更是高达两三千。加上平时的一些娱乐活动上的开支,丁小姐每个月入不敷出。那可不可以少买点?丁小姐摇了摇头,“我现在已经习惯了,每个月都会关注这些品牌的最新消息,特别是看中的那些新品,如果看到别人在用,心里会有种异样的感觉。”

张先生是一名外企主管,工作繁忙、手机24小时开机、“朝九晚无”,当然工资也很高。他直言自己已经可以算是“穷忙族”的一员了。问其原因,“我虽然工资高,但赚的都是辛苦钱。既然工作已经那么辛苦,当然要好好犒劳自己。我就是拼命赚钱、拼命花钱的那种人,开销和收入是成正比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张先生也没逃出这句话。商场上,他的许多朋友都换手机了,而他的手机那时却已经快用了半年,于是张先生又花重金选购了一部手机,但手机都是更迅速新换代快的产品,他听闻现在用的这款手机已经跌了很多,就又准备新购一款手机。不仅如此,张先生每月在爱车上也要花个三四千元,美其名曰:不养宠物养车,把车当宠物养。由于工作压力大,为了缓解压力,张先生每个星期还要去酒吧哈皮一次,有时候叫上公司客人,有时候叫上朋友。作为买单人,他特别享受众星拱月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了社交瘾。 就这样,张先生忙着关注手机、爱车、应酬,钱自然也留不下。表面上工作忙、工资高,但实际上是个高薪穷光蛋,张先生自嘲地称自己为“消费奴隶”。

穷忙族测试
[编辑本段]
测试,你是"穷忙族"吗?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是看不到前途
2、一年内未曾加薪
3、三年内未曾升职
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5、积蓄少,无力置产
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以上七项,如果你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那么BINGO!恭喜你,你属于"穷忙族"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05829.html?wtp=tt
回答者:露2OO8口年 - 试用期 一级 7-17 08:19
就我这样的人
回答者:gameser - 江湖豪侠 十级 7-17 08:27
你是不是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增加,不仅无力置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从何而来?英文里现在有个专有名词叫“working poor”,也就是所谓“穷忙族”。想想,你是否恰恰属于这个族?

据媒体报道,“越穷越忙、越富越闲”已经成了台湾社会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拼命工作却看不到希望”。 这种现象正好印证了一项全球调查数据,“台湾的压力指数全球最高,达到51%”。

其实,中国大陆的压力指数也不低,仅次于台湾,达到46%,而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

“穷忙族”的源头并不是台湾,从欧洲到日本,由于社会经济整体的不景气,这一现象已经成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回答者:liubo601 - 助理 三级 7-17 10:22
“穷忙族”成网络热词,七成网友对号入座吐心声
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某网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穷忙”是必经阶段?

“我们‘穷忙族’比‘月光族’可怜多了。”北京市某私企白领黄燕华很坦率地承认,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

调查显示,和黄燕华一样,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也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

黄燕华说,“月光族”也许多少有些“自得其乐”在其中,而“穷忙族”更多的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由于工作的关系,黄燕华经常要出入高档写字楼。“人总得穿得体面精神些,才能见客户;有客户,效益才会好。”为此,今年26岁、正值妙龄的黄燕华不得不将每月开销的大头安排在穿衣打扮上。

“我身边的‘穷忙族’很多,他们大多兼了好几份差事,不仅每天过得忙碌,更是迷茫,永远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不过黄燕华确信,“穷忙”是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论及前途,她仍然一筹莫展。

此外,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16.7%的人认为多为“70后”,也有13.2%的人认为“哪个年龄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

个人欲望膨胀产生“穷忙族”?

欧美国家通过客观指标发现,在他们的社会里存在着庞大的“workingpoor”群。此外,随着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近年来全球化发展愈趋明显,也出现愈来愈多的“穷忙族”。

美国都市社会学家卡斯塔尔斯通过对过去二三十年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观察,提出全球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发展,导致除了高技术、核心人员的大量增长之外,非典型、边陲性工作者也愈来愈多,后者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远远不如前者。“穷忙族”的出现,成为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海社科院咨询师刘波认为“穷忙族”的划分虽然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CPI、收入分配、个人理财的今天,“穷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调查显示,60.9%的人认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48.9%的人认为原因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39.5%的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认为是盲从、随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认为是由于耐心不够。

此外,此次调查中,88.1%的人因为竞争激烈而感到过压力,11.9%的人表示没有感到过压力。

国家心理咨询师王闽认为,“穷忙族”感到压力很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价值观的问题。“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这主要还是从金钱角度衡量的。年轻人应该从整个工作职业生涯来看长远的目标。”

一位名为“王者归来”的网友认为,“穷忙族”产生的原因是个人欲望膨胀。“有的人,没钱的时候买个二手手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时就想买个电脑,等到工资3000元时就盘算着买台高档IBM……薪水增加的同时,个人欲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达成心愿而忙碌、奔波。”

要摆脱“穷忙”,就积极充电

“我是‘穷忙’,但我不是‘穷忙族’!”在北京某投资公司上班的安泰,极力将自己与“穷忙族”这个词“划清界限”。

两年前进入职场的安泰月入3000元。在他看来,自己网页维护的职业只是一个简单的、玩“打擦边球”的基层岗位,而且义务加班的频率还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资卡时也不会有多少喜悦感。但我肯定不会是‘穷忙族’,因为我能看到希望。”安泰说,身边的同事中不乏因为薪水低而跳槽的,但他肯定不会,“付出了努力肯定就不会白忙,老板是看得到的。”

此次调查中,和安泰一样,14.1%的人认为应该“穷忙”,在过程中总会有收获。但是,更多的人则在为摆脱“穷忙”而纠结。

调查显示,在被问及“怎么做才可以摆脱‘穷忙’”时,人们给出的排序是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55.7%);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压(50.4%);只要有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就不会“穷忙”(46.5%);主动去适应社会(39%);社会不应该过于强调竞争(12.6%)。

对于如何摆脱“穷忙”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时期,就业市场化趋向日益明显。各式各样的风险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因此,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时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同时,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不应该过分考虑物质条件或附加条件,最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此外,国家也应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并干预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证。
回答者:今古柳 - 首席运营官 十二级 7-17 11:0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7
  “穷忙族”成网络热词,七成网友对号入座吐心声
  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某网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穷忙”是必经阶段?

  “我们‘穷忙族’比‘月光族’可怜多了。”北京市某私企白领黄燕华很坦率地承认,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

  调查显示,和黄燕华一样,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也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

  黄燕华说,“月光族”也许多少有些“自得其乐”在其中,而“穷忙族”更多的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由于工作的关系,黄燕华经常要出入高档写字楼。“人总得穿得体面精神些,才能见客户;有客户,效益才会好。”为此,今年26岁、正值妙龄的黄燕华不得不将每月开销的大头安排在穿衣打扮上。

  “我身边的‘穷忙族’很多,他们大多兼了好几份差事,不仅每天过得忙碌,更是迷茫,永远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不过黄燕华确信,“穷忙”是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论及前途,她仍然一筹莫展。

  此外,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16.7%的人认为多为“70后”,也有13.2%的人认为“哪个年龄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

  个人欲望膨胀产生“穷忙族”?

  欧美国家通过客观指标发现,在他们的社会里存在着庞大的“workingpoor”群。此外,随着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近年来全球化发展愈趋明显,也出现愈来愈多的“穷忙族”。

  美国都市社会学家卡斯塔尔斯通过对过去二三十年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观察,提出全球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发展,导致除了高技术、核心人员的大量增长之外,非典型、边陲性工作者也愈来愈多,后者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远远不如前者。“穷忙族”的出现,成为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海社科院咨询师刘波认为“穷忙族”的划分虽然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CPI、收入分配、个人理财的今天,“穷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调查显示,60.9%的人认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48.9%的人认为原因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39.5%的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认为是盲从、随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认为是由于耐心不够。

  此外,此次调查中,88.1%的人因为竞争激烈而感到过压力,11.9%的人表示没有感到过压力。

  国家心理咨询师王闽认为,“穷忙族”感到压力很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价值观的问题。“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这主要还是从金钱角度衡量的。年轻人应该从整个工作职业生涯来看长远的目标。”

  一位名为“王者归来”的网友认为,“穷忙族”产生的原因是个人欲望膨胀。“有的人,没钱的时候买个二手手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时就想买个电脑,等到工资3000元时就盘算着买台高档IBM……薪水增加的同时,个人欲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达成心愿而忙碌、奔波。”

  要摆脱“穷忙”,就积极充电

  “我是‘穷忙’,但我不是‘穷忙族’!”在北京某投资公司上班的安泰,极力将自己与“穷忙族”这个词“划清界限”。

  两年前进入职场的安泰月入3000元。在他看来,自己网页维护的职业只是一个简单的、玩“打擦边球”的基层岗位,而且义务加班的频率还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资卡时也不会有多少喜悦感。但我肯定不会是‘穷忙族’,因为我能看到希望。”安泰说,身边的同事中不乏因为薪水低而跳槽的,但他肯定不会,“付出了努力肯定就不会白忙,老板是看得到的。”

  此次调查中,和安泰一样,14.1%的人认为应该“穷忙”,在过程中总会有收获。但是,更多的人则在为摆脱“穷忙”而纠结。

  调查显示,在被问及“怎么做才可以摆脱‘穷忙’”时,人们给出的排序是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55.7%);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压(50.4%);只要有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就不会“穷忙”(46.5%);主动去适应社会(39%);社会不应该过于强调竞争(12.6%)。

  对于如何摆脱“穷忙”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时期,就业市场化趋向日益明显。各式各样的风险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因此,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时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同时,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不应该过分考虑物质条件或附加条件,最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此外,国家也应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并干预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17
这里有“穷忙族”的详细资料和相关连接.真的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
简介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但是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一族”队伍,主要的标准为每周工时低于平均工时的三分之二以下、收入低于全体平均60%以下者。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换句话说,穷忙族并非失业者,有人可能兼了好几份差事,甚至全职受雇者都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欧盟还将这群人细分成不同等级,提供不同的协助方案。

产生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个体的生存压力确实在增强,但绝对没有“紧张”到要让“穷忙族”同时兼几份职拼命赚钱的程度;盲从、攀比的心理,或许存在于部分人之中,可不会是普遍性的主流心态;至于个人欲望,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视野下,为了物质享受不惜放弃一切的人不是没有,但毕竟还是少数。
问题的关键恐怕还是在于,现实社会存在的“结构性危机”——社会结构,原本是一个“流水不腐”的动态机构框架。社会阶层之间,有一条不断流动循环的“河流”。穷人成为富人或者富人再次变得一贫如洗,大众变成精英或者精英沦落为草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实却是,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甚至是不公正,逐渐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穷人便富越来越难,草根成为精英近乎天方夜谭。
网上与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我们的人很多,但我们的机会很少。社会各行业精英所组成的强大方队,掌握着各层面的话语权,普罗大众要想向上流动,除了“穷忙”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故而,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生存质量、实现更美好的生存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穷忙族”的队列中——所谓的“穷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赚钱满足欲望消费,而是通过更大的努力付出去寻找“人生的机会”。
因此,“穷忙族”永远无法实现自我救赎。个体心态和价值观调整只能“治标”,要想“治本”,还得从根本上“下药”。显然,不断出台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有效公共政策,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解决诸多悬而未解的民生难题,比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赋予“草根”公平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机会,彻底消弭“草根”向上流动的重重压力——这是拯救“穷忙族”的必由之路,回避不了也没有捷径可走。

各国情况

穷忙现象在世界各国的蔓延状况快慢不一,源头来自于企业一方面减少正职员工采用;一方面增加兼职、打工、签约、派遣等非正式员工,以求降低成本并增加管理弹性。以德国汽车业为例,尽管该产业愈来愈赚,但总雇用员工却是五十年前的一半不到。
不只是德国,北欧国家和西欧各地,这种穷忙族也逐渐增多,只要超时工作但年收入低过社会平均收入60%就算穷忙族,奥地利穷忙族每个月只能赚785欧元。
1998年德西穷忙族约占2.7%,全德国则占3.9%,但根据最新统计,德国穷忙族增加到7.4%,西欧各国的情况差不多,就算富国瑞士也有近30万穷忙人士。
造成这个族群激增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通过可以低薪工作的法令,以德国为例,企业可以不再遵守在1998年以前明订的最低工资,而提供失业人士大量低薪工作,以期解决失业问题,但专家对此政策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提供低薪工作,解决失业问题固然是好事,但有人认为这种方案无济于事。
德国目前的失业率占12%左右,只比过去下降一个百分点。穷忙族却直线上升,以单亲家庭和孩子较多的家庭最多。这些令人穷忙的工作包括清洁工、洗衣工、快递、电话接线生、厨房助理甚至建筑工,也有不少高教育人士属于穷忙族,最典型的例子是外文翻译,不但工作繁重不亚於作家,收入远不能相比,且没有任何保障,书再畅销也拿不到红利。
事实上,根据美国都市社会学家M. Castells观察过去二、三十年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提出劳动市场的「双元化现象」,意指全球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发展,导致除了高技术、核心人员的大量需求外,非典型、边陲性工作劳动者也愈来愈多,后者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远远不如前者。双元化结构的形成,也呼应穷忙族出现的结果,成为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学历 = 高就业,已成绝响
穷忙现象在欧美国家率先「发病」多年,韩国在短短几年内跟上,算是特例。这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迫使韩国政府大步改革,对劳动市场法令大幅度松绑,让企业拥有更自由弹性的用人空间,致使非典型工作大量产生,超过五成以上,其结果制造出大量穷忙族,社会贫穷现象加剧。反观台湾,不知该说幸还是不幸,因为企业管理较西方先进国家「落伍」,劳动弹性化引进甚久但比例并不明显,非典型雇用的比例相对很少,某种程度缓和拉长了穷忙现象的暴出。

发展历程

欧美国家通过客观指标发现,在他们的社会里存在着庞大的“working poor”族群。此外,随着日本和台湾地区近年来全球化发展愈趋明显,也出现愈来愈多的“穷忙族”。
上海社科院咨询师刘波认为“穷忙族”的划分虽然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CPI、收入分配、个人理财的今天,“穷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调查显示,60.9%的人认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48.9%的人认为原因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39.5%的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认为是盲从、随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认为是由于耐心不够。此外,此次调查中,88.1%的人因为竞争激烈而感到过压力,11.9%的人表示没有感到过压力。
国家心理咨询师王闽认为,“穷忙族”感到压力很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价值观的问题。“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这主要还是从金钱角度衡量的。年轻人应该从整个工作职业生涯来看长远的目标。”
一位名为“王者归来”的网友认为,“穷忙族”产生的原因是个人欲望膨胀。“有的人,没钱的时候买个二手手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时就想买个电脑,等到工资3000元时就盘算着买台高档IBM……薪水增加的同时,个人期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达成心愿而忙碌、奔波.”

要摆脱“穷忙”,就积极充电

“我是‘穷忙’,但我不是‘穷忙族’!”在北京某投资公司上班的安泰,极力将自己与“穷忙族”这个词“划清界限”。
两年前进入职场的安泰月入3000。在他看来,自己网页维护的职业只是一个简单的、玩“打擦边球”的基层岗位,而且义务加班的频率还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资卡时也不会有多少喜悦感。但我肯定不会是‘穷忙族’,因为我能看到希望。”安泰说,身边的同事中不乏因为薪水低而跳槽的,但他肯定不会,“付出了努力肯定就不会白忙,老板是看得到的。”
在被问道“怎么做才可以摆脱‘穷忙’”时,人们给出的排序是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55.7%);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压(50.4%);只要有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就不会“穷忙”(46.5%);主动去适应社会(39%);社会不应该过于强调竞争(12.6%)。
对于如何摆脱“穷忙”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时期,就业市场化趋向日益明显。各式各样的风险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因此,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时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同时,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不应该过分考虑物质条件或附加条件,最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台湾穷忙族

“穷忙族”目前正在台湾日渐成形,他们的显著特点就是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增加。他们钱少事多、忙个不停,却始终是穷光蛋一个;他们无力置产,连退休养老金也无着落。
据台媒报道,台湾“中央大学”人资研究所教授李诚针对1980年到2005年期间,台湾25到64岁的男、女性劳工每周工时和时薪的变化做的研究报告指出,男性时薪所得前10%的“富人组”,近25年来每周工时减少了8小时,时薪则增到接近820元(新台币);但男性时薪所得最后10%的“穷人组”,25年来每周工时不减反增,时薪换算下来才80元。女性劳工的“富人组”和“穷人组”也呈同样趋势,显现台湾渐走向“穷者越忙、富者越闲”的社会。
李诚分析富者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穷者却还留在劳动时代,普遍是处理庶务性工作,对公司产值贡献度不大,薪资水准无法和付出的劳力成比率。台湾“中华人事主管协会”执行长林由敏担忧,富者因闲,有余时间吸收新知,懂得多元渠道投资、累积财富,闲暇时还能考证照,念EMBA,加强专业能力,升迁更加快速;“穷忙族”为了养家活口,甚至要兼好几份工作,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到最后变成恶性循环,忙个不停,但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弱。
造成“穷忙族”的原因很多,1111人力银行营运长吴睿颖认为,面对大陆强大的经济成长力,台湾普遍被边缘化,很多工作机会外移,加上两岸开放政策未明,内需产业不振,产业竞争力滑落,导致不少企业薪酬“M型”化趋势明显。不仅低阶员工薪水少,某些产业就连高学历的社会新鲜人薪资也少得可怜。薪水少,但工作没有跟着减少。吴睿颖观察,企业因为景气差,不少职缺几乎都出缺不补,一人当两人用,行销兼庶务,“穷忙族”的忙碌无法转化为财富,繁杂的工作也没法满足个人成就感,结果越穷越忙,个人价值难以提升。

相关案例

亚莉山卓.舒曼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为孩子准备早餐,然后出门送报,这是她的兼差;八点半送完报,她又赶去正式上班,她在银行有个清扫的工作,她忙到下午五点,还要赶回家为孩子做饭。像舒曼这种德国人不是少数,已多至百万人以上。舒曼女士每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但还养不起三个孩子,单亲妈妈的她已七年没去度假,因为「负担不起」,有时连看病都没时间,周日只想躺下来休息。

汉斯.林克也一样,他在柏林建筑工地打零工,别人每个月工作160小时,他则要工作260小时,一小时赚4.60欧元,一个月勉强赚到1200欧元,养家糊口非常困难。

刘琴雅女26岁酒店前台,刘小姐的“穷忙”里被“逼”的成分就明显地多了。她已经进这家酒店有4年了,照理说应该是差不多可以清闲下来了,但是刘小姐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忙,事情越来越多,而且还不敢有所懈怠。原来,她一开始进这家酒店的时候,酒店刚刚成立,生意并不忙,她只负责与客人打交道,办理接待、退房、换房、前台登记、餐饮预订等工作。随着这几年酒店客流量的增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在她职责之外的额外工作也被增加进来,每天的事情都很琐碎,自己的分内事处理完了之后,领班又会给出许多事情让她做。

陆捷男23岁保险销售人员]陆先生现在在某人寿保险公司做销售保险的工作,作为刚从大学毕业踏入职场的一个新人,他工作得格外卖力。保险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销售的是合同,保单的条款往往非常复杂。陆先生坦言:“我们这行基本工资不多,靠的就是业绩,为了让自己的客户更多,所以我就不断请教资深前辈获得一些不外传的经验。当然,请教完了总是要回报的,一顿饭总免不了。请这些资深前辈,一般的地方还请不出手,高档饭店去一趟,工资的四分之一就没了。”当然,在与许多客户面谈保险时,饭局的买单也总是由他来承担的。不仅如此,因为不想只是当普通业务员,陆先生就只能努力工作,忙着增强专业知识,忙着处理保险业务。往往每天走出办公室时,已经晚上八九点了,完全属于义务加班。
一般人印象里,空姐的收入总是不错的。丁小姐是飞国内航线的,基本工资再算上加班费和奖金,每月收入比较可观,然而她却也是个“穷忙族”。她经常是飞得很累,还要忙着加飞,有时一些小感冒她都不请假,照样飞,为的就是能多积累点钱。可是即便奋力赚钱,她仍然总是没等下个月工资到账,早已囊中羞涩了。“因为职业特殊性,每月化妆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必不可少的。我以前都还不怎么讲究,但同机舱的其他同事用的都是国际一线品牌,我自然也不能落后于她们。”丁小姐每个月单单花在化妆品上的钱就达到近千,当然服饰装扮更是高达两三千。加上平时的一些娱乐活动上的开支,丁小姐每个月入不敷出。那可不可以少买点?丁小姐摇了摇头,“我现在已经习惯了,每个月都会关注这些品牌的最新消息,特别是看中的那些新品,如果看到别人在用,心里会有种异样的感觉。”

张先生是一名外企主管,工作繁忙、手机24小时开机、“朝九晚无”,当然工资也很高。他直言自己已经可以算是“穷忙族”的一员了。问其原因,“我虽然工资高,但赚的都是辛苦钱。既然工作已经那么辛苦,当然要好好犒劳自己。我就是拼命赚钱、拼命花钱的那种人,开销和收入是成正比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张先生也没逃出这句话。商场上,他的许多朋友都换手机了,而他的手机那时却已经快用了半年,于是张先生又花重金选购了一部手机,但手机都是更迅速新换代快的产品,他听闻现在用的这款手机已经跌了很多,就又准备新购一款手机。不仅如此,张先生每月在爱车上也要花个三四千元,美其名曰:不养宠物养车,把车当宠物养。由于工作压力大,为了缓解压力,张先生每个星期还要去酒吧哈皮一次,有时候叫上公司客人,有时候叫上朋友。作为买单人,他特别享受众星拱月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了社交瘾。 就这样,张先生忙着关注手机、爱车、应酬,钱自然也留不下。表面上工作忙、工资高,但实际上是个高薪穷光蛋,张先生自嘲地称自己为“消费奴隶”。

穷忙族测试
[编辑本段]
测试,你是"穷忙族"吗?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是看不到前途
2、一年内未曾加薪
3、三年内未曾升职
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5、积蓄少,无力置产
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以上七项,如果你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那么BINGO!恭喜你,你属于"穷忙族"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05829.html?wtp=tt

第3个回答  2008-07-17
“穷忙族”即“Working_poor”,该词最早源于欧美,被定义为“努力工作却常常入不敷出,甚至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受雇者”。现在,这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由不得不继续投身于忙碌工作当中,而消费过后又重迈空虚。一句话,就是努力忙碌工作却很穷的人。
第4个回答  2008-07-17
你是不是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增加,不仅无力置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从何而来?英文里现在有个专有名词叫“working poor”,也就是所谓“穷忙族”。想想,你是否恰恰属于这个族?

据媒体报道,“越穷越忙、越富越闲”已经成了台湾社会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拼命工作却看不到希望”。 这种现象正好印证了一项全球调查数据,“台湾的压力指数全球最高,达到51%”。

其实,中国大陆的压力指数也不低,仅次于台湾,达到46%,而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

“穷忙族”的源头并不是台湾,从欧洲到日本,由于社会经济整体的不景气,这一现象已经成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