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村夜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目的及解释详细一点!

《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诗意]诗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幅乡村秋夜图:经霜的野草灰白一片,草丛中隐约传来秋虫细碎的呜叫声。夜已深了,人们都已入眠,村南村北的乡间小道上,已没有行人的踪迹,诗人独自一人步出前门,望着广袤的田野,只见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射下,犹如一片灿烂耀眼的白雪。[作者]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的诗除了状物抒情外,大部分都在讽刺封建统治,表达心中的不满。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赏析]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乃诗人闲居乡村,因慈母谢世,情绪伤感,难以入眠,面对乡村秋夜之景所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无怪《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村夜
唐�6�1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写作背景:乃诗人闲居乡村,因慈母谢世,情绪伤感,难以入眠,面对乡村秋夜之景所作。写作目的: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对未来充满信心【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
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
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
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满意请采纳!谢谢!敬请追问!
第2个回答  2013-10-12
本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秋夜的凄清,透露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后两句是另一幅给人耳目一新的本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秋夜的凄清,透露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后两句是另一幅给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那荞麦花儿有如一片晶莹的白雪,使诗人暂时忘记了孤寂,借景物的变化来表达人物感情的变化,灵活自如,木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那荞麦花儿有如一片晶莹的白雪,使诗人暂时忘记了孤寂,借景物的变化来表达人物感情的变化,灵活自如,木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