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虫丸发出的气味对人体有害吗

如题所述

有害

防虫丸内一种叫“对二氯苯”的化学物质,被有关部门列为第六类有毒品类,其产品的包装上应该有骷髅头和交叉骨形的警告标志,含有这种成分的樟脑丸,防虫丸少有将警告标志打在外包装上,消协认为,樟脑丸,防虫丸生产厂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毒理学专家介绍,对二氯苯是一种动物致癌物。1994年,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在第七次致癌物年度报告中认为PDCB为确认的实验动物致癌物,与此同时,欧美及日本等国在已知PDCB为肯定的动物致癌物和人类可疑致癌物后,其产品销量大为减少。

消协的工作人员说,由于“对二氯苯”是一个化学专用名词,除了少数接触化工行业和搞科研的人员以外,大部分消费者对它是陌生的,商家应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扩展资料

新生儿衣物不能放樟脑丸。樟脑丸中的主要成分是萘酚,它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当人们穿上放置过樟脑丸的衣服后,萘酚可以通过皮肤进入血液。正常成人体内红细胞中有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G-6-PD),这种酶能很快与挥发性的萘酚结合,形成无毒的物质,随小便排出体外,因此萘酚对成人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但出生不久的新生儿,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很少,当新生儿穿上用樟脑丸贮存过的衣服后,萘酚就非常容易进入体内红细胞内,使大量红细胞破坏而导致急性溶血。主要表现为迅速的贫血,严重黄疸以及浓茶样小便,严重的可引起心力衰竭,黄疸严重者可因为核黄疸而危及生命,或留下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后、运动障碍等。

成人的衣服放置了樟脑丸后,拿出来穿以前也要晒一阵子,待萘酚的气味消失后再穿,以免接触新生儿后导致新生儿溶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樟脑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进入夏季,尤其是梅雨季节,气候的湿度及温度正适宜虫卵繁殖。家庭主妇们免不了在衣柜内放些防蛀产品以确保安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樟脑丸挥发出的物质随着服装经过皮肤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人们已习惯使用各种形状的樟脑丸(如:樟脑球、防蛀香片、网袋袋块状、悬挂式芳香饼、合成樟脑)等等,是从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炼出的,为无色透明、易燃、有特殊芳香气味的碳氢化合物,经过加工而成为各种形状的防蛀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对二氯苯、萘、合成樟脑。它们既有强烈的挥发性,又具有一定的毒性。含对二氯笨、萘的樟脑丸,属于农药类产品,一般用于工业品或农业品的防蛀。不宜用于生活类用品。大量实践证明,苯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为强烈的致癌物质。上海辐射管理所所长陆书玉介绍说:“防蛀剂中的对二氯笨的含量95%以上,属于有毒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体长时间接触会引起头晕、呕吐、皮肤过敏、四肢麻木等症状。过量使用还会引起肺功能障碍,肝脏受损、急性溶血型贫血、呼吸道刺激等。严重时甚至可以致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授金锡鹏曾就对对二氯苯的毒性作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即便要使用对二氯苯防蛀也要谨慎使用,尤其要注意防护老人和小孩。因对二氯苯可经呼吸道被人体吸入,使用被其污染的食物以及局部皮肤接触也会造成中毒可能。据他介绍,对二氯苯国外上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认为其有肝、肾毒性,对甲状腺也有影响,大剂量使用对动物有肯定的致癌性,对人体而言是可疑致癌物。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对二氯苯及合成樟脑丸的防蛀剂了,1995年在《中国公共卫生杂志》11卷第九期上海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陆客柱等人的文章……《对二氯苯及毒性研究的概况中指出“可以说明对二氯苯有肝肾毒性,也可能损害甲状腺……是肯定的动物致癌物” 》。1996年《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发表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检测所徐丹丹的文章……《对二氯苯的毒性作用和致癌性》指出“急性或短期接触P-DCB(对二氯苯的英文缩写)可引起急性溶血型贫血、呼吸道刺激、皮肤过敏性紫癜和肾小球肾炎。长期接触P-DCB几个月至15年可影响肺、血液、中枢神经系统、并可损害肝脏。合肥《庐州家居》2005年第3期的书本中就强调这点,警示人们要警惕健康的芳香杀手“苯”。苯是最重要的芳香族烃,如烷基苯(去污剂)、染剂、杀虫剂、防诸剂(樟脑丸)、塑料品等与苯有关。以上大量事实证明:芳香型的各种形状樟脑丸防虫剂,对人体有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