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烈士生平事迹

如题所述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 。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1922年春,方志敏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7月从九江赴上海,住在邵力子家中,担任《民国日报》校对,并在上海大学旁听。

在上海期间,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写作白话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方志敏在上海逗留的时间虽短,但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在上海方志敏找到了党组织和中共领导机关,并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同年8月,根据组织决定,方志敏离开上海,返回南昌创办“文化书社”。

创建江西地方团组织设立活动据点。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

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

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扩展资料:

后世对于方志敏一生的评价很高,毛泽东主席称赞方志敏“以身殉志,不亦乐乎”,还说:“方志敏是一位大智大勇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后世为了纪念方志敏,修建起方志敏烈士墓,该烈士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烈士墓背依青山,面向东方。建于1959年8月,占地十二亩。

墓前有台阶11层,170余级,两边青松翠柏环抱,庄严肃穆。墓为汉白玉砌成,大理石碑下面刻有方志敏简历。墓碑正中镌刻毛泽东题词“方志敏烈士之墓”。

墓前附设休息室,陈列方志敏烈士生平事迹和珍贵文物。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学习方志敏的伟大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清清白白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永葆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重温《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脍炙人口的传世篇章,缅怀先烈、重温历史。

学习方志敏的伟大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永葆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志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2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 。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1922年春,方志敏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7月从九江赴上海,住在邵力子家中,担任《民国日报》校对,并在上海大学旁听。在上海期间,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写作白话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方志敏在上海逗留的时间虽短,但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在上海方志敏找到了党组织和中共领导机关,并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同年8月,根据组织决定,方志敏离开上海,返回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创建江西地方团组织设立活动据点。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扩展资料

192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方志敏从事农民运动比澎湃晚几个月,比我毛泽东早几个月”。方志敏同毛泽东、彭湃一起被公认为“农民大王”。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同志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1953年4月,毛泽东在登莫干山时,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百年诞辰座谈会》上评价说:方志敏同志一生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他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志敏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8

方志敏烈士于1899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六)出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

8岁入私塾,12岁便辍学辅助家庭务农,童年在家乡度过。

17岁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进入县立高等小学,在校内时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2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

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

1935年英勇就义。

在他生命的历程中,贯穿始终的是追求与抗争的历程,从年少求学到后来的弋横暴动,在及其艰难的环境下创建了赣东北苏区,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后在怀玉山遭敌围困,被叛徒出卖而被俘,继续在狱中与敌抗争,他的一生是伟大而又崇高的。方志敏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扩展资料:

后世对于方志敏一生的评价很高,毛泽东主席称赞方志敏“以身殉志,不亦乐乎”,还说:“方志敏是一位大智大勇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后世为了纪念方志敏,修建起方志敏烈士墓,该烈士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烈士墓背依青山,面向东方。建于1959年8月,占地十二亩。墓前有台阶11层,170余级,两边青松翠柏环抱,庄严肃穆。墓为汉白玉砌成,大理石碑下面刻有方志敏简历。

墓碑正中镌刻毛泽东题词“方志敏烈士之墓”,墓前附设休息室,陈列方志敏烈士生平事迹和珍贵文物。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学习方志敏的伟大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永葆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重温《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脍炙人口的传世篇章,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学习方志敏的伟大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永葆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志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17
1916年秋天,16岁的志敏在弋阳县高校读书,他在学校图书室看了很多进步书籍,并组织了“九区青年社”,专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张地主终于找到了方志敏。几个狗腿子推搡着方志敏,方志敏被带到了张地主家。 张地主歪在太师椅上,咕噜咕噜在抽水烟,迷着两眼瞅着方志敏说:“你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昂着头不说话,心想,你知道还问什么? 张地主又说话了:“你是学生,应该好好读圣贤之书,不要瞎折腾。我找你来,想让你写个声明,就说你受别人唆使,我是清白无辜的,怎么样?” 方志敏摇了摇头,张地主马上翻了脸,把水烟袋往桌子上一扔,满脸凶相,说:“我在弋阳城里说一不二,整死你像踩死个蚂蚁。”一个打手揍上来要动手,方志敏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说:“我早给报馆和警察署写好了信,今晚我要回不去,就有人将信寄出去。你残害学生的事情全省的人都会知道。” 张地主一听,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还留了一手,真难对付。想来想去,如果把方志敏打死,就会惹恼全省的人。还是咽下这口气吧,只好一挥手,让方志敏走了。 方志敏并没有给同学留下什么信,只是让张地主逼急了,才急中生智说出那套话。张地主最终没有当上议员,方志敏却成了弋阳城里有名气的学生。
第4个回答  2019-04-02
斗土豪斗地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