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弟子怎么发愿

如题所述

为佛弟子,须发菩萨四宏誓愿,自利利他。 
汝既发心归依三宝,为佛弟子,须发菩萨四宏誓愿,自利利他。四宏誓愿者,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汝于日用举心动念,须令与此相合:若与合者,扩充令其圆满;若不合者,断除令其净尽。-----印光大师文钞  
佛法讲:  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又称四弘誓、四弘愿行、四弘行愿、四弘愿。略称四弘,或称总愿。诸经论述及四弘誓愿者,所说颇有异同。然近世我国佛教界,则多取‘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句。兹略述如下∶  
(一)《道行般若经》卷八〈贡高品〉云(大正8·465c)∶‘诸未度者悉当度之,诸未脱者悉当脱之,诸恐怖者悉当安之,诸未般泥洹者悉皆当令般泥洹。’《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云(大正9·19b)∶‘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盘者令得涅盘。’又,《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七谓菩萨有二十庄严法,其中第一是为度未度者大誓庄严,第二是为解未解者大誓庄严,第三是为安未安者大誓庄严,第四是为未得涅盘者令得涅盘大誓庄严。以上三经所说皆同。  
其次,《长阿含》卷八〈散陀那经〉云(大正1·49a)∶‘瞿昙沙门能说菩提。自能调伏,能调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脱,能解脱人;自得灭度,能灭度人。’此说与上列亦大致同义。然此等经文皆不称之为四弘誓。在《不退转FA轮经》卷三、《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四、《佛性论》卷四等书中,则仅出四弘誓之名,而未说明内容。  
(二)《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云(大正24·1013a)∶‘所谓四弘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盘令得涅盘。’此四弘誓愿系约四谛而言,与前述《道行般若经》等所说不同。尤其以第三弘誓为安于道谛之意,更是大异。《法界次第初门》卷下对此说曾有详解。  
(三)依《摩诃止观》卷十(下)之意,空见之阴界是苦,十使等是集,念处等是道,四倒破是灭,约此而起誓,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量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知,无上菩提誓愿成。由此说亦可见及约四谛之义趣。  
(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云(大正3·325b)∶‘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此说亦约四谛,然而以后三者为自利,唯初誓为利他,则大异于《璎珞本业经》等说。依此可知,四弘誓之说或随着时代不同而逐渐变迁。  
此四弘誓愿乃一切菩萨均应发起的誓愿,因此成为佛教修行通规,而广行于诸宗。但诸宗所诵之偈文稍有异同,如禅宗依《六祖法宝坛经》,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真言家依《佛顶尊胜陀罗尼诵仪轨》及《受菩提心戒仪》等书所说,诵‘众生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法门无边誓愿学,如来无边誓愿事,无上菩提誓愿度成’五句,此亦称为金刚界之‘五大愿’。至于天台家则唱‘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量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知,无上菩提誓愿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