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滨州怎么样?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比如城市建设,就业服务

如题所述

你可以上“百度”搜一下滨州的简介,不过介绍的情况比较旧了,现在滨州是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覆盖范围,发展潜力非常大;而且近年来滨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较大,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新建的滨州新城区,位于老城区以西,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很好;对于就业,因为滨州市,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黄金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尤其是高端人才,滨州市现在很重视,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滨州实地考察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4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7%,完成年度计划的109%。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6%、22.9%和12.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4.85亿元,增长35.61%;实现利税114.79亿元,增长73.67%;实现利润65.63亿元,增长61.63%。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11亿元,增长45.9%,完成年度计划的112%。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万元GDP能耗降低6.25%;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降低1.72%。 (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68.85亿元,增长7.4%;小麦、玉米单产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分别达到395公斤和445公斤。棉花总产15.6万吨,比上年减少21.1%。全市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9家,辐射带动农户47.7万户。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17元,增长13%,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0亿元,增长58.1%,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工业项目、大项目增多,工业项目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72%,滨大高速、220国道北外环建成通车,滨州铁路小营至沾化段、黄河公铁大桥及津汕、威乌高速滨州段等建设顺利。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西王集团实现境外上市融资6.1亿港元。银企合作成效显著,第四届银企合作洽谈会签定贷款合同、协议金额478.32亿元。 (四)“三个亮点”培植成效明显,消费需求逐步走旺。全市完成出口总额12.41亿美元,增长37.3%,完成年度计划的1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6.78亿元,同比增长10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6%,比年初提高2.3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缴税金24.98亿元,增长30.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9.73亿元,增长15.6%,完成年度计划的132% (五)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出台了《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市属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企业以“两退一转”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推开,改制和破产企业已达企业总数的60%以上。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步伐加快,普遍推行了行政审批一条龙服务模式,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投资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实施了项目核准制等配套办法。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显著,完成危房改造投资2.14亿元,消除危房31.76万平方米。农村“两个体系”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步伐加快,“两个体系”建设16个项目全面完工,被列入改造计划的14个乡镇卫生院已有13家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全年申请专利271项,新上科技示范项目136项,引进科技人才361人、科技成果231项。全市70家重点废水污染源和21家重点废气污染源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圆满完成年度人口责任目标。城镇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4.8万人。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6元,增长14.2%。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3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69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753.67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60.47亿元,增长18.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3:61.96:27.41变化为9.92:60.94:29.14,其中三产提高1.7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3610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824美元),增长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