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拉萨,深圳,昆明,哈尔滨一年四季的天气情况

如题所述

  北京四季天气状态

  北京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但境内地貌复杂,山地高峰与平原之间相对高差悬殊,从而引起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带性。大体以海拔700—800米为界,此界以下到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此界以上中山区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约在海拔1600米以上为寒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四季气候特征如下:

  春 季

  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 季

  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最热月虽不是 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极端最高温为43.5℃。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秋 季

  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冬 季

  寒冷漫长。冬季长达5个月,若以平均温0℃以下为严冬,则有3个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为-4℃以下,山区低于-8℃,极端最低气温平原为-27.4℃。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现连续一个月以上无降水(雪)记录。冬季虽寒冷干燥,但阳光却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时以上,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委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相对而言,3—10月份气候温暖而湿润,是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而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季节的开始。
  深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风清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5℃,极端气温最高38.7℃,最低-2℃。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24.3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
  昆明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因此,昆明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哈尔滨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在北纬44°04′~46°40′,东经125°41'~130°13'之间,西部和西南部是松嫩平原,北部和东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东部和东南部是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

  按我国的气候带划分,哈尔滨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极锋辐合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风强于夏季风,而且来得早,夏季风则来得迟。冬季风来自高纬内陆,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寒潮频繁,冬季漫长;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温热多雨。冬夏季风交替时,夏季风由南向北逐步发展,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季风达到鼎盛,是哈尔滨市降雨最集中的时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夏季风逐渐后退,即由北向南结束。季风气候产生明显的季节风,盛行风向交替变更。冬季盛行偏西或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或东南风。春、秋季较短,偏南、偏北风交替变更。

  气候特征 哈尔滨市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市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春季气候 春季(3-5月)是冬夏的过渡季节,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大风多,空气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变幅大。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全市春季历年平均气温为5.1℃。低温中心在尚志、延寿和通河,历年春季平均气温在4.4℃以下;高温中心在双城、阿城和宾县,历年春季平均气温大于5.6℃。 全市春季降水量历年平均为80.2毫米,少水年为39.0毫米(1989年),多水年为127.9毫米(1976年)。春季降水是南部和东部偏多,易发生春涝;西部偏少,易出现春旱。 春季风速最大,4~5月最大风速在22~37米/秒,历年最大风速为37米/秒(阿城1974年5月3日);平均大风日数为25天,依兰大风日数最多为63天。 全市各县终霜差异较大,历年平均为5月10日;双城、阿城和宾县在5月5日;五常、方正和依兰在5月上旬末;巴彦、木兰、通河和延寿在5月中旬;只有尚志在5月下旬初。终霜年际变幅较大,有时可比常年提早或后延10天左右。终霜拖后会造成晚霜冻,也是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

  夏季气候 夏季(6-8月)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全市夏季历年平均气温为20.8℃,在19.4-22.4℃之间变化;19.4℃这个最低值出现在1983年,最高22.4℃出现在1994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幅虽然很小,高低只相差3℃,但是,对农业影响非常大。夏季气温也是西高东低。7月份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22.3℃;其中尚志、延寿、通河和依兰不足22℃。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一般只有2-3℃,为各季最小。夏季降水全市历年平均为379毫米;历年变化在197.5~633.7毫米之间,多少之间相差2倍多。季降水量历年平均大于400毫米的有尚志、五常和巴彦。降水强度不大,平均暴雨日数1~2天,特大暴雨少见。一般暴雨多出现在东部山区和丘陵地带,易造成山洪或水涝之患。

  秋季气候 秋季(9~10月)是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因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候由暖变寒。气旋活动仅次于春季,天气冷暖多变,每当冷锋过后,气温急剧下降。气温月际变化幅度达8~9℃。全市历年季平均气温9.4℃;年际变化范围在7.9~11.1℃之间,变化幅度不大。初霜全市年平均在9月23日;最早出现在9月7日(尚志和延寿1976年)。由于霜受地形影响很大,造成了平原与山区的初霜日期早晚的差异。入秋后,降水量显著减少,但多于春季。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94.3毫米;年际变化在46.2~167.1毫米之间;东部山区的尚志、延寿、方正和通河大于100毫米。秋季风速较大,仅次于春季,风向以偏南风为主。

  冬季气候 冬季(11~翌年2月)在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温很低,降水极少,气候严寒、干燥。冬季历年平均气温为-14.2℃。1月份最冷,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19.6℃。 冬季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雪)量为23.6毫米;年际变化在6.6-35.4毫米之间,多少相差近5倍。冬季全市盛行西南风,风速很小。有时出现暴雪天气。

  气候极值 哈尔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为5.9℃(1990年宾县),年平均最低气温为0.7℃(1969年延寿县)。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7.8℃(1982年7月8日出现在依兰县),日极端最低气温为-42.6℃(1970年1月4日出现在延寿县)。年极端最多降水量为1081.3毫米(1960年出现在尚志市),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247毫米(1989年出现在双城市)。年极端最多降水日数达159天(1957年出现在尚志市),年极端最少降水日数仅80天(1962年出现在双城市)。日最大降水量168.3毫米(1960年8月1日出现在巴彦县)。极端最大风速为37.0米/秒(1974年5月3日出现在阿城市)。 (来源:哈尔滨市气象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6
北京四季天气状态

北京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但境内地貌复杂,山地高峰与平原之间相对高差悬殊,从而引起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带性。大体以海拔700—800米为界,此界以下到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此界以上中山区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约在海拔1600米以上为寒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四季气候特征如下:

春 季

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 季

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最热月虽不是 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极端最高温为43.5℃。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秋 季

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冬 季

寒冷漫长。冬季长达5个月,若以平均温0℃以下为严冬,则有3个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为-4℃以下,山区低于-8℃,极端最低气温平原为-27.4℃。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现连续一个月以上无降水(雪)记录。冬季虽寒冷干燥,但阳光却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时以上,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委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相对而言,3—10月份气候温暖而湿润,是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而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季节的开始。
深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风清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5℃,极端气温最高38.7℃,最低-2℃。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24.3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
昆明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因此,昆明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哈尔滨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在北纬44°04′~46°40′,东经125°41'~130°13'之间,西部和西南部是松嫩平原,北部和东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东部和东南部是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

按我国的气候带划分,哈尔滨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极锋辐合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风强于夏季风,而且来得早,夏季风则来得迟。冬季风来自高纬内陆,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寒潮频繁,冬季漫长;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温热多雨。冬夏季风交替时,夏季风由南向北逐步发展,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季风达到鼎盛,是哈尔滨市降雨最集中的时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夏季风逐渐后退,即由北向南结束。季风气候产生明显的季节风,盛行风向交替变更。冬季盛行偏西或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或东南风。春、秋季较短,偏南、偏北风交替变更。

气候特征 哈尔滨市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市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春季气候 春季(3-5月)是冬夏的过渡季节,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大风多,空气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变幅大。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全市春季历年平均气温为5.1℃。低温中心在尚志、延寿和通河,历年春季平均气温在4.4℃以下;高温中心在双城、阿城和宾县,历年春季平均气温大于5.6℃。 全市春季降水量历年平均为80.2毫米,少水年为39.0毫米(1989年),多水年为127.9毫米(1976年)。春季降水是南部和东部偏多,易发生春涝;西部偏少,易出现春旱。 春季风速最大,4~5月最大风速在22~37米/秒,历年最大风速为37米/秒(阿城1974年5月3日);平均大风日数为25天,依兰大风日数最多为63天。 全市各县终霜差异较大,历年平均为5月10日;双城、阿城和宾县在5月5日;五常、方正和依兰在5月上旬末;巴彦、木兰、通河和延寿在5月中旬;只有尚志在5月下旬初。终霜年际变幅较大,有时可比常年提早或后延10天左右。终霜拖后会造成晚霜冻,也是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

夏季气候 夏季(6-8月)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全市夏季历年平均气温为20.8℃,在19.4-22.4℃之间变化;19.4℃这个最低值出现在1983年,最高22.4℃出现在1994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幅虽然很小,高低只相差3℃,但是,对农业影响非常大。夏季气温也是西高东低。7月份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22.3℃;其中尚志、延寿、通河和依兰不足22℃。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一般只有2-3℃,为各季最小。夏季降水全市历年平均为379毫米;历年变化在197.5~633.7毫米之间,多少之间相差2倍多。季降水量历年平均大于400毫米的有尚志、五常和巴彦。降水强度不大,平均暴雨日数1~2天,特大暴雨少见。一般暴雨多出现在东部山区和丘陵地带,易造成山洪或水涝之患。

秋季气候 秋季(9~10月)是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因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候由暖变寒。气旋活动仅次于春季,天气冷暖多变,每当冷锋过后,气温急剧下降。气温月际变化幅度达8~9℃。全市历年季平均气温9.4℃;年际变化范围在7.9~11.1℃之间,变化幅度不大。初霜全市年平均在9月23日;最早出现在9月7日(尚志和延寿1976年)。由于霜受地形影响很大,造成了平原与山区的初霜日期早晚的差异。入秋后,降水量显著减少,但多于春季。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94.3毫米;年际变化在46.2~167.1毫米之间;东部山区的尚志、延寿、方正和通河大于100毫米。秋季风速较大,仅次于春季,风向以偏南风为主。

冬季气候 冬季(11~翌年2月)在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温很低,降水极少,气候严寒、干燥。冬季历年平均气温为-14.2℃。1月份最冷,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19.6℃。 冬季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雪)量为23.6毫米;年际变化在6.6-35.4毫米之间,多少相差近5倍。冬季全市盛行西南风,风速很小。有时出现暴雪天气。

气候极值 哈尔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为5.9℃(1990年宾县),年平均最低气温为0.7℃(1969年延寿县)。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7.8℃(1982年7月8日出现在依兰县),日极端最低气温为-42.6℃(1970年1月4日出现在延寿县)。年极端最多降水量为1081.3毫米(1960年出现在尚志市),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247毫米(1989年出现在双城市)。年极端最多降水日数达159天(1957年出现在尚志市),年极端最少降水日数仅80天(1962年出现在双城市)。日最大降水量168.3毫米(1960年8月1日出现在巴彦县)。极端最大风速为37.0米/秒(1974年5月3日出现在阿城市)。 (来源:哈尔滨市气象局)
第2个回答  2012-02-29
地名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拉萨 rainy warm cool snowy and windy

深圳 warm hot cool cold

昆明 warm cool rainy cold

哈尔滨 rainy cool cold cold

city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第3个回答  2011-03-13
是英语书的问题吗?
北京 windy hot sunny ahd cool cold
拉萨 warm sunny cool cold
深圳 warm hot cool cold
昆明 warm sunny warm cool
哈尔滨 windy warm cool cold
第4个回答  2013-03-14
北京 windy hot sunny ahd cool cold
拉萨 warm sunny cool cold
深圳 warm hot cool cold
昆明 warm sunny warm cool
哈尔滨 windy warm cool c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