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中如何计算柱的长细比?

如题所述

长细比λ计算公式

长细比公式:λ=μL/i

其中μ是长度因数:当压杆两端铰支时,μ=1;当压杆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时,μ=0.7;当压杆两端固定时,μ=0.5;当压杆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时,μ=2。

μL称为原压杆的相当长度。

i=√(I/A)

长柱子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长柱子承载力计算要考虑到外载作用下,因构件弹塑性变性引起的附加偏心的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与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都与长细比有关。

扩展资料

安装要点

(1) 摩擦系数:其中F为抗滑移试验所测得的使试件产生初始 滑移的力,nf为摩擦面数, 为与F对应的高强螺栓拧紧预拉力实测 值之和。

(2) 扭矩系数:其中d为高强螺栓公称直径(mm),M为施加扭矩值(N﹒M ),P为螺栓预紧力。10.9级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必须保证扭矩系数K的平均值为0.110~0.150。其标准偏差应小于等于0.010。

(3) 初拧扭矩:为了缩小螺栓紧固过程中钢板变形的影响,可用二次拧紧来减小先后拧紧螺栓之间的相互影响。高强螺栓第一次拧为初拧,使其轴力宜达到标准轴力的60%~80%。

(4) 终拧扭矩:高强螺栓最后紧固用的扭矩为终拧扭矩。考虑各种预应力的损失,终拧扭矩一般比按设计预拉力作理论计算的扭矩值大5%~1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细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结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结构的长细比λ=μl/i,i为回转半径。
  在钢结构的轴心受压构件中的屈曲应力只与长细比有关。

  长细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构件而言的,计算公式coffee兄已经给出了。至于概念可以简单的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长细比即构件计算长度与其相应回转半径的比值。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长细比的概念综合考虑了构件的端部约束情况,构件本身的长度和构件的截面特性。
  长细比这个概念对于受压杆件稳定计算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长细比越大的构件越容易失稳。可以看看关于轴压和压弯构件的计算公式,里面都有与长细比有关的参数。
  对于受拉构件规范也给出了长细比限制要求,这是为了保证构件在运输和安装状态下的刚度。
  对稳定要求越高的构件,规范给的稳定限值越小。

  长细比也就是柔度,用λ表示.
  λ=l/i;
  l为压杆长度,i=sqrt(I/A)
  A为截面面积,I为截面惯性矩!

  钢结构受压构件验算,看到例子上写的先算长细比,<150了,然后就查稳定系数,然后代入公式。我想问的是,如果算得的长细比大于150怎么办?然后该怎么做?

  增大截面,再算长细比,直到<150。

  从抗震角度上来讲:
  1.GB50017:5.3.8
  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柱:150
  2.PKPM
  钢柱
  非抗震 容许值为:150
  6度抗震 容许值为:120
  7度抗震 容许值为:120(多层) 80(高层)
  8度抗震 容许值为:120(多层) 60(高层)
  9度抗震 容许值为:100(多层) 60(高层)

  从长细比本身上来说
  对于门钢 CECS上是有180、220的说法

  但可曾想过 把长细比从 150 放到 180 是什么概念?

  同一截面 二者的承载力相差了25%左右!
  (长细比增大→稳定系数降低→承载力降低,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可以自己推导看看承载力的降低)
  如果再有些别的情况(如:偏心之类的) 相差的会更多!

  相对长细比控制的构件,放宽那点长细比对构件的影响
  要远远小于 承载力降低对于构件的影响!

  所以还是按GB50017 GB50018 要求的150来用!
  这也是对于轻钢为何也取150的原因。
  在钢结构设计手册等其他指导性工具书上,也是持此观点。
第2个回答  2012-06-01
1.长细比计算公式,见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9页第一条。
2.注意公式里的长度为计算长度,而非实际长度。
3.计算长度为实际长度乘以长度系数,根据不同的形式有不同长度系数计算方式,例规范附录D,134页。

这是我的一点见解,求鉴定
第3个回答  2011-04-20
这个具我知道是不用计算的吧。。。一般在cad上以实际尺寸画好,标注好了之后,在打印的时候都以纸张为基准打印,打印之后图上的实际尺寸是变了,但是标注的尺寸还在。所以这个长细比是不用计算的吧。。
第4个回答  2011-04-20
柱子的长细比 看看你是什么结构形式,门式钢架的长细比现职 主要构件是180 其他构件,支撑,隅撑是220 你可以参见一下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