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范蠡和紫砂陶的所有故事!要全,范蠡的生平就不用介绍了。

如题所述

  范蠡制陶的故事在陶乡故土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扶越灭吴之后,偕西施驾一叶小舟,涉三江,入五湖,归隐在黄龙山麓的一个村子。他见当地陶业兴旺,遂潜心研制,鼎革造型,促进陶业,繁荣商贾。陶工们视范蠡为陶业祖师,尊称‘陶朱公’、“造缸先师”,把他所居住的村落称为“蠡墅”,其宅地叫“蠡墙园”。蠡墅村旁有一泓山泉,清澈见底,名为“大水潭”。在潭边山崖上有座“西施台”,门额上石刻“万化同归”四字,四周茂林修竹,曲径通幽。据说西施经常在此屋巧理云鬓,打扮晨妆;或是弹琴吟赋,抒发情怀。村中建有神堂,供奉范蠡像,终年香火不绝,特别是每逢农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之时,还要盛会祭祀。这些遗迹现在虽已荡然无存,但范蠡制陶的故事和“蠡墅”这个村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对大众而言,一则动人的故事,就像一壶甘醇的美酒,让人陶醉于它的芬芳与酣畅。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黄龙山南麓的大水潭是一个紫砂矿,开采时挖通了泉眼,于是泉水喷涌,淹没了宕口,成了一个水潭,从未干涸,其间还引出了“卖富贵土”的典故。说是一个和尚到蠡墅村转游,大声吆喝:“卖富贵土!”后来,他指着黄龙山的一处洞穴言道:“内藏五色之土,用以制陶,富贵至矣”。和尚言罢飘然而去。村民凿山取土,果然灿若披锦,五彩纷呈。自此,紫砂土问世,用其制壶,倾汤泡茶芬芳满轩;用它做盆,栽花植木叶茂花繁,人们无不称奇,便称这个和尚为“异僧”。最为奇妙的是只有黄龙山蕴藏着最好的紫砂土,真有点佛家普渡众生的禅意。谁也无法破译这“上帝赐予的眷顾”。我曾经多次走进黄龙山的甲泥矿4号井,巷道在山腹地层里向四周延伸。这制陶用的甲泥里夹裹着紫砂土,全凭人工一点一点拣出来,然后矿工们把采掘的紫砂土,装在铁车里,用钢丝绳牵动,从幽深的矿井沿着轨道提升上来。这些紫砂土分明就是陶工的希望与憧憬,用它捏制出陶中瑰宝,独享纵横天下的自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