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爱存钱而不爱花钱

如题所述

存款增加和消费减少是否被视为好事取决于具体的经济情况和背景。某种意义上讲,爱存钱体现了一种勤俭节约的品质,而这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被大力提倡,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却不然。
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不然,因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节约意味着支出减少,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继而引起经济的降速甚至衰退;换言之,储蓄虽然可以为个人致富铺平道路,但若是整个国家都加大储蓄,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繁荣壮大。
消费减少了,相对来说,就不用过于辛苦工作了。 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休闲、锻炼和读书。
消费这种行为,一半是理性,一半是情绪,收入降低,消费减少,这毋庸置疑。但也有收入增加或不变,但因为周围的、新闻上的悲观情绪,影响了他的情绪,导致了他被感染性的降低了自己的消费欲望。
消费除了经济性,还有社会性。
经济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信心比黄金重要的原因了。
一种低欲望的社会氛围如果不得到改变,这种氛围将渗透至经济每一个子系统,从而影响全局。对个人来说,则就是另一个观点了。就算收入不变,也会被社会影响导致消费意愿降低。
生活满意度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提升。降低消费,存钱,为了将来能有能力抵抗风险和未知,内心匮乏的人喜欢用物质来弥补不足。当你自己本身没有价值,没有实力的时候。不管背多贵的包、把自己打扮的多精致,其实内心都是有点虚和匮乏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6
亲,有些人爱存钱而不爱花钱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经济观念:这些人可能认为钱不易赚,所以要尽可能地储蓄和积累,以备不时之需。
2. 安全感:存钱可以让人感到安全,减少财务上的压力和不确定性,这种行为也与风险规避相关。
3. 理财计划:有些人可能有长期的理财计划,比如购买房屋、储备养老金等,为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断存钱。
4. 个人喜好:这些人可能不太喜欢外出旅游、购物等消费性质的活动,更喜欢自我娱乐或者物品兴趣收藏,所以不太愿意花费过多的钱。
总之,每个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决定了自己的储蓄和消费选择,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
第2个回答  2023-04-26
1.从身边的一些朋友同学亲戚看来,总是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有些人很喜欢攒钱,不舍得为自己花钱,买一个稍微感觉贵一点的物品,都觉得很后悔,觉得自己千不该万不该这样花钱。

尤其是看到比自己收入还低的人,却花钱比自己还爽快,大大方方的,那种感觉就更加强烈,要翻来覆去想好半天,甚至几天都忘不掉。

别人买贵点的衣服鞋子可以,但是自己绝不行,即使是手里有钱,但还是舍不得,认为自己这样做不该,过于奢侈。
2.一位网友这样说:因为父母离异,自己跟着母亲,还正好赶上母亲下岗,小时候那种日子别提了。但现在自己已经40岁了,给人亲友花钱可以,但是给自己花钱觉得没必要,对自己很吝啬,感觉什么都能凑合一样。

40岁了,我身上的一些超过1000块的东西几乎都是老公给买的。

还有: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一家人省吃俭用,喜欢什么也不敢说不敢买。我买房子的时候,心里预计买104的,最大不能超过107,后来却买了一套112的,花完钱只会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觉得自己不配在大城市里拥有房子。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或者过于懂事的孩子,知道父母辛苦,心疼父母,或者是父母本身压抑孩子的想法,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产生匮乏感,就是这种匮乏感,即使等到长大也会一直伴随自己的生活,抹不平小时候经历的伤痛。
3.出现这种情况,有这些原因:

1、自身经历事情后的认知不同

就比如人的认知思维不同,看到事物产生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就比如半杯水,有的人看见半杯水,心里怀有希望,努力向前。

可有的人看见半杯水,却感觉到无望,唉声叹气。

而那些内心匮乏的孩子,就会这样。

2、孩子天生的察言观色,懂事

孩子会模仿和学习父母,而天生高敏感的孩子,会从父母的言行中,看到更多,他们在经历小时候的辛苦后,想到父母,就不会放任自己去花很多钱买东西,否则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

这种感觉其实对这样的人来说很糟糕,但是却还是不能摆脱,导致自己整天生活在郁闷纠结的状态下,感觉不到幸福,生活无望消极。

那么这种感觉可以被消除吗?

人是否快乐幸福,不在于物质金钱,而在于自身看事物的态度,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