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当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了吗?

今年4月25-27日的报道说袁隆平和白春礼当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可5月1日中国政府网报道说张启发和李爱珍当选新一批外籍院士。这究竟怎么回事啊?

袁隆平和白春礼于200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张启发和李爱珍于200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白春礼,1953年9月出生。197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1985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启发,1953年12月生,湖北公安人,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遗传学系毕业,博士研究生,中科院院士,教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李爱珍,1958年复旦大学毕业, 1958-2006年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上海治金所)任职, 1988年晋升研究员,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先后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马普学会作访问教授。1985-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治金所半导体材料研究室室主任, 1993年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室主任兼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1997-2004年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88-2000年863新材料领域电子、光电子材料专题负责人。2003年当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先后参加2001、2005年的科学院增选和2003年的工程院增选,屡次不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2
没矛盾啊,袁隆平是中国国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而中国科学院也拥有不少非中国籍的外籍院士,其中大部分是和中国有学术合作的外籍华人,张启发和李爱珍应该就是这一类吧。
第2个回答  2007-05-03
袁隆平和白春礼是过去当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今年是张启发和李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