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些太原市的概况

太原的城市规模有多大,最好跟沈阳或者大连比较一下

太原的消费水平如何?招待所或者便宜的宾馆标准间价格怎么样?

市内有什么必去的好玩的地方?
还有就是,太原的普通公务员月工资大约多少?

  呵呵!这个问题就好象是专门问我的。我是太原人,但在沈阳、大连上的学。对这三个城市还算熟悉些。
  一 太原、沈阳、大连的比较
  1、城市规模方面:
  面积嘛,沈阳(1.2万平方公里)大约有有两个太原(6千多平方公里)大,太原又相当于近三个大连(2千多平方公里)。太原市区从南到北坐公交走一个小时,沈阳得两个小时。交通方面,太原市区内,居然没有立交桥,这点比沈阳差,也不如大连,大连虽说先天不足(高低起伏)但交通比较便捷。
  人口嘛,沈阳700多万,大连500多万,太原300多万。

  2、经济生活方面:
  不必看政府统计部门的数据,就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感觉。肯定沈阳富一些,但人均贫富差距较大,富人富得无法想象,下岗工人也多得没法形容(据说有80万以上),在岗工人每天骑4小时自行车上下班,中午自带盒饭,才挣400元(真人真事,2002年)。太原整体经济不如沈阳,但相比,贫富差距不算太大,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比沈阳的市民要强。大连,整体生活水平比沈阳和太原都强,就是物价太高,再加缺水!

  3、人民素质方面:
  从乘公交车这点来看,沈阳最差,公交服务跟不上,所以大家都不排队,逃票现象严重(几人互相配合逃票)一般不给老弱让座,太原稍好些,站点有候车护栏就排,没护栏就不排,车上一般给老弱让座,大连最好,公交条件较好,专门设置有座候车区和无座区,人们都比较文明。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社会条件造就了不同的素质。
  沈阳人爱装,爱穿爱戴(东北人大都有此优点),明明家里一穷二百,也要---太原人比较实在,穿得也土些,有一说一,有钱也舍不得花(山西人均存款全国第一)。别轻易小看一个穿得很土的太原人,也许他个是身价百万的煤老板呢。大连人,介于两者之间吧,比太原人有钱,穿戴比太原人洋,比沈阳人素,不如沈阳人俗。

  二 消费水平

  太原的消费水平不高,能花大钱的地方不多,但普通人生活的物价不低,不如沈阳有个五爱市,有那么多便宜货可选,但比大连好点,一瓶水太原一块,大连要三块。
  太原一般的招待所,有30-60元每天的,三四人间到二人间,普通宾馆标间100到150元每天。根据位置条件各有不同,可以选择新建成或新装修的,条件要好一些。

  三 太原市内的好玩处嘛
  主要就是晋祠,另外离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也不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四 公务员工资嘛
  正常工资在1300-2000之内,如果不算灰色收入的话,各个单位有所不同,平均也就是1500吧。不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8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简称并。太原市地处山西省的中部,市东西两面群山夹峙,中部为汾河冲积扇平原,汾河自北而南穿市而过,把全市化为东西两半。市境总面积6988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460公里。全市辖3个城区: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2个郊区:南郊区、北郊区;3个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个县级市:古交市。

历史渊源

太原市是一座历史名城,古称晋阳,大约创建于公元前497年,为早期的赵国都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初置太原郡,从此始有太原之称。之后,北朝、隋、唐时期,太原一直为历代重镇。到了五代,晋阳曾先后为后晋、后汉、北汉之都城。公元960年,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北宋后,派其弟赵光义于公元979年攻克晋阳,火烧全城,一代名城化为灰烬。公元982年,赵光义又委派部将潘美重建太原城。这样一直到民国初期的军阀阎锡山统治山西,以太原为首府,上下两千多年,古城太原,历经战乱,迭遭更替。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才最终使这座古城回到人民手中,从此获得了新生。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以其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闻名遐迩。早在唐、宋时期,太原就已成为一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宋代太原陶瓷中的“木理纹瓷”在全国独树一帜。元代以后,太原是全国武器制造中心。唐、宋以来,太原的商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到了明代,当时的太原大南关作坊、商店星罗棋布,盛况空前,古人曾有“蔽天光、发地脉”之赞。

地理资源

太原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尤以矿产资源蕴藏为最。主要金属矿物有铁、锰、铜、铝、铅等;非金属矿物有煤、硫磺、石灰石、石膏、耐火粘土、明矾、白云石、石英砂等。在诸多的矿物资源中,以煤炭为首。据探测表明,太原煤炭的总储量在245亿吨以上。其次是铁矿,目前已探明储量为1.7亿吨。石膏矿是太原的第三大矿产,以其质地优良驰名全国。

历史文化

太原又是一座名人辈出的历史古城:三国时的曹魏名将郭淮,西晋时“枕戈待旦、闻鸡起舞”的并州刺史刘琨,盛唐政治家狄仁杰、著名诗人王之涣,北宋爱国名将杨业,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罗贯中,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傅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高君宇等都出生在太原或为这座古城立下了不朽的功业。同时,悠久的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晋祠,以其悠久的历史,完善的造型,宏阔的气势,高超的艺术造诣,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

经济发展

解放前,太原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在旧军阀阎锡山的统治下,加上多年的战乱,城市破蔽不堪,人民衣食无着,作为北方工业重镇的太原,解放前夕的工业总产值仅4000多万元。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太原跨入了有史以来最兴盛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市人民正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太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全市工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的农业和乡镇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8.48万吨,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各类农业机械应有尽有,耕作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与此同时,从旧体制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农民,为了早日实现小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有乡镇企业48252个,从业人数29.38万,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42%。乡镇企业总产值131.27亿元,总收入117.03亿元。涌现出产值达亿元乡镇11个,产值千万元村185个,产值千万元企业80个。组建成21个工业小区,20个专业市场,28个企业集团,为太原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城市建设

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市的城市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昔日的低矮房屋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代替,宽阔整洁的街道四通八达,一座座花园式住宅小区恰似颗颗明珠。各种商业、文化设施星罗棋布,使人目不暇接。今日的太原,城市道路长达553公里,其中高级道路453公里,公路桥梁80座。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出租汽车达数千辆,穿梭于大街小巷,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城市煤气生产能力达63.5万立方米/日,用户达30.66万户,用气人口达121.4万人,普及率达74%。市民住宅情况日益改善,目前,全市每人平均居住面积已达7.97平方米,水、暖、电、气、卫设备齐全,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太原市的商品房和安居工程都有了较快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特别是安居工程,目前已有25万平方米的住宅竣工,并投入使用,深受广大工薪阶层的称赞和好评。

交通通讯

太原市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为了使太原市早日跻身于国际大都市的行列,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过重新扩建的太原火车站,气势宏伟,设施先进,客容量成倍扩大,成为华北地区名副其实的第二大客运站。太原车站是山西最大的货物集散站。境内有石太线、南北同蒲线、太焦线、京原线、太古岗线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有通往北京、上海、天津、成都、青岛、武汉、济南、西安、石家庄、包头等城市的直达列车,太原已成为华北重要的铁路枢纽。公路交通运输客货兼营,以太原为中心,呈辐射状,连接省内外城市、乡村、名胜古迹。特别是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部分通车,为太原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重新扩建改造的太原飞机场,使太原民航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大型客机可以在太原机场直接起落,通航能力大大提高,太原同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世界各地的交往将变得更加快捷便利。通讯邮政业务迅速发展。目前,太原市的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30.4万门,自动长途交换机达3.8万路,市话户数达12万户,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岛屿)开办了国际双边邮政业务。据1994年统计,太原地区的铁路、公路、航空旅客运输量已达1620.6万人次,货场运输量达9804.1万吨,邮电业务总量(计费)达3.06亿元。交通邮电事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太原的投资环境。

科教文卫

今日的太原,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那种简单的重工业城市,随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太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到1994年末,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20所,工作人员1.47万人。高等院校12所,中等专业学校48所,技工学校38所,普通中学228所,农、职业中学49所,小学1610所,成人高等学校22所。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67个,市民每千人拥有病床9张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人。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27个,影剧院31个,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7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4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1.2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86%。特别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各类卡拉OK歌厅、舞厅、消夏文艺晚会等,给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各类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繁荣兴盛,更加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全市共有商业零售网点20274个,集市贸易市场224个,餐饮业网点9456个。

改革开放

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把太原建设成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这是300万太原人民的共同心愿。自1991年以来,太原市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内陆省会开放城市、环渤海地区开放城市。同时,太原又是欧亚大陆桥沿线城市,对外开放条件相对优越。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太原市努力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资招商,参与国际协商合作,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1994年,共有三资企业415个,当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50.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998万美元。当年成立三资企业100家,总投资1.7亿美元,合同引进外资7019万美元。当年来太原旅游的国际人士、华侨、港澳同胞1.88万人。太原市还同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贸易关系,同英国纽卡斯尔市、日本琦玉县等结成了友好城市。

改革开放使古城太原焕发出勃勃生机,21世纪的曙光正在向我们招手。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太原市委、市政府决心带领300万太原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太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尽快把太原市建设成为社会现代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