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气预报说未来那天有雨 可第二天再看 却说没有了啊?

如题所述

其实捏,我也不是很了解,我觉得这个从网上找很容易(挠头ing~)以下是我认为比较好滴理由,不要嫌弃!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昔人不雅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许多预先推测气候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根蒂根基上的气候预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经由过程简略的定时不雅测得出气压场、凹凸压、冷暖锋,并进行简略的线性推算这样1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成长起来的,而以数据预告为代表的对气候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许多气候现象的发生、嬗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无纯粹掌握。气象学照旧早晨七八点钟的日头,是1个万分年轻的学科。年轻服老是重要罪犯纰缪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胡蝶的党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抒发他的这个发明:一只小小的胡蝶在巴西上空煽惑党羽,可能在1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导致一场风暴。这就是模糊一团学中闻名的“胡蝶效应”,也是最早发明的模糊一团现象之一。在咱们的眼前,彷佛有“无数只胡蝶的党羽”在煽惑着。且岂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孕育发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庞大的地形地貌就对气候的变化孕育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没有办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固然,咱们其实不会由于有“无数只胡蝶的党羽”就迁就气候预告的禁绝确,就犹如学生不会由于自己考不了最高分数就慨叹考题太难。经经常使用“模糊一团”来进行自我慰藉的人,还不具备预告气候的生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咱们的秋水有盲区

要预先推测气候,首先要不雅察气候,从意见上讲,要明察细毛,不论什么1个细微之处都不克不及放过。而人的总称本身其实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咱们的秋水有盲区。

打从有了人造地球卫星,咱们秋水的盲区削减了,视野越发开阔了。飓风无论多奸刁,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飓风的螺旋云型、飓风眼都一目了然,咱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一些飓风警报。但金无足金,人无完人,人造地球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人造地球卫星目不转睛地睽睽着气候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间隔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人造地球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不雅察特别指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不雅察1个特别指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秋水”的弊端,而有一些气候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笼罩,咱们就难以不雅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袒护许多秘密。

咱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先推测的时候会孕育发生偏差,这是不可制止的工作。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经常使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气候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庞大的地域,或者强对流气候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1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气候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空气温度、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孔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昔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酬酢。

而咱们国度幅员广宽,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气候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气候系统的影响,各类气候灾害美玉满目,是气候灾害品类最繁多、体现最剧烈的国度之一。咱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说天下气候,只能“从大局起航”,描述大范围的独特之处,必定会删减许多局地特殊性的气候现象,会漏掉许多气候情节,它没有办法表述那末纷纭庞大的气候变化。

理由五:疑问病误诊

疾病的品类许多,而诊治各类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高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气候切脉也常常碰到疑问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1个例子:1个飓风方才生成,就八面威风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咱们发布了警报。可是飓风却很诡奇地遏制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息整顿。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吻的时候,它又杀了1个回马枪,重新对准东南沿海,于是咱们再次警觉地发布飓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飓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飓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飓风好像是专门来戏搞咱们的。

纵然某种通例的气候过程,预告了不发生(行业语叫:报空了),没预告发生(行业语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削减负面的社会形态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群情业内的预告心态,我个人觉得,恰是由于许多难度泼天的预告,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孕领导)对于纰缪缺乏公平的评价,许多从事预告的同行程中经过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然后,人们还会评论辩论气候预告准确性的问题。气候预告永恒有禁绝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然后的不雅众也打个预防针。——气候预告的困难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摸准天公的性情的确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

理由六:你的感觉棍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炎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脑筋。他解释说:各人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导致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肯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屈枉啊!

2003年的炎天,南方出现永劫间、大面积的高温气候,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采纳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许多地域的空气温度像进行体育运动竞赛一样,空气温度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炉子”交相辉映。于是有许多不雅众反应气候预告故意压低空气温度结果,隐瞒不报,甚或将其上涨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气候,气象部门正好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告,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告和警报,而且对于空气温度的预告偏差一般在一度摆布甚或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云云强烈的反差呢?

咱们追根溯源,空气温度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导致诉苦和质疑的主要缘故原由。

咱们所说的空气温度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地上,间隔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太阳光的直射。但是咱们的体感温度却遭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空气温度,太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太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空气温度,当空气温度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地盘的温度多是50度,洋灰或沥青马路的温度多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啻35度,于是对气候预告的怀疑孕育发生了。

实际上在气候预告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不雅故意压低空气温度预告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纯粹是危险生业品德的卑劣行为,也是咱们自己难以宽容忍耐的!

理由七:缺少对禁绝确的总结

我细致阅读过大量关于预告何等精彩、分析何等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瞥见对于预告掉败个例的分析、评点,彷佛一些人不肯意触动到伤疤,没有老实地探讨掉败的生业氛围。一旦预告出现重要纰缪,氛围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恐怕危险了谁的情感。

首都媒体的气候预告在末端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气候预告满意率”,由不雅众为天天的气候预告结果打分。我每一次城市当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不雅众对于预告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或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告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首都有“小雨儿”,但是天公就是不肯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气候,15日只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生不下于雨,当天我途经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职员认出我来并开打趣地说:“这两天气候预告恁地禁绝,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气候预告满意率只有43%。固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告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彷佛天公终于被执著的预告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告的最高空气温度是24度,而实际上下战书的空气温度仅仅是17度,穿戴薄弱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牢骚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告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告离格,但是终究预告了降雨,各人照旧很宽厚的。

综上所说,我认为,导致天气预报不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因为天气预报是一种推测,主要运用的手段为:卫星云图、经验、观测等。人算不如天算,我们不可能百分之一百预测到未来
2.现在气温变化无常,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对天气的准确预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3.我国现在的探空观测站一共只有100多个,如果雨没有降在观测点上,就观测不到

如果你对我的回答还不满意,可以追问我,我会竭尽所能为你找寻答案;
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太罗嗦,可以看看一下网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654848.html?an=0&si=2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264702.html?an=0&si=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231213.html?an=0&si=8
虽然问题可能不一样,但所回答的主题都大同小异,你可以互相借鉴一下,谢谢!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4-11/12/content_2207888.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2
现代的社会都讲究快节奏,人类的生活节奏不知比以前快了多少倍,人心变化多端,正是人心的变化太快了,所以导致现在得所有一切变化都快。宇宙里都是互相影响,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就是宇宙自然现象和人是一体的,天气变化反应了人心的变化,恶劣气候越来越多了,就是人心恶念太多导致的。
第2个回答  2011-04-22
看了2楼的回答,很形象,很生动,没什么好补充的了。
还有天气预报只是有可能性,并不是绝对的,所以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判断是否下雨
其实我也深受天气预报的伤害 劝不要太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