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于实践的金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3
【摘抄类】1. 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真理的力量在实践中显现,在实践中增强。——《人民日报》
2. 真理源于实践,也须应用于实践。迷信无益,幻想不可取。掌握客观规律,信仰科学和逻辑,通过奋斗开拓生活领域,这才是每个人真正应珍视的“命运”。——《人民日报》
3. 英雄的誓言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容许任何人玷污;新时代英烈对祖国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感,是不可亵渎的!恶意注册“清澈的爱”商标,将其戴上英烈的头衔,不仅突破了道德底线,也违反了法律。——《人民日报》
4. 引进人才如同“及时雨”,能在关键时刻降临,解人之困;培育人才则像“自流井”,源源不断涌动,滋养大地。——《人民日报》
5. 仰望天空,时间显得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人民日报》
6. 闲适因忙碌而有价值。如果闲散成为常态,放松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敷衍了事成为生活常态,幸福就会迷失方向。——《人民日报》
7. 我们常谈论命运,但我认为,命是自己的,而运却与整个国家紧密相连。历史的大潮翻涌,即使如沙粒般微小,也能奔腾入海,也能汇聚成史诗。——《人民日报》
8. 世界是世界的,土地是中国的。只有关注人类最先进的方面,并真诚面对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独特的声音和色彩。——《人民日报》
9. 立心是始点,人和是成果,天道是顺应,勤勉是成就。——《人民日报》
10. 商业上的流量只有多少之分,而现实生活中则有冷暖之别。流量代表关注度,适度的关注能带来滋润,过度的关注可能导致风险。——《人民日报》
11. 骑假马练不出真演技。流量短暂,只有常青树才能长久。——《人民日报》
12.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对贫困有一个经典定义:贫困不仅仅是资源不足,更多是权利不足。——《人民日报》
13. 能否把握好成长的节奏感,是个人对抗“焦虑市场”的重要环节。面对“别人眼中的成功”与“自己认可的前途”的选择,应该是“你的节奏,你主导”,不要陷入他人的语境。——《人民日报》
14. 美丽中国的愿景并不模糊,它存在于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转变中,存在于从旁观者到积极参与者的行动中。——《人民日报》
15. 没有子女,没有财产,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现在她身患多种疾病,却依然不愿意把时间留给自己。——《人民日报》
16. 路子对了,就不怕遥远。——《人民日报》
17. 细流不断,成为江河;奋斗不息,成为中国;生机勃勃,成为中国。——《人民日报》
18. 时间沉淀后,历史的坐标才清晰;站在高山之巅,河流奔腾的壮观才能领略。——《人民日报》
19. 近年来,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成为新时尚。外出携带保温杯,剩余菜品打包;购买电器注重能效,新能源车成为优先;寻找二手,减少皮具,布袋也时尚……——《人民日报》
20. 规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让家校关系回归正轨,才能激发“1+1大于2”的效果。——《人民日报》
21. 感动源于真实,而真实不是空谈就能实现的,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不是空想就能再现的。——《人民日报》
22. 翻过一座山需要多久?对一辈子生活在悬崖上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村民来说,翻越800多米的大山,祖祖辈辈期盼了几百年;对深深渴望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中华民族来说,翻越绝对贫困的大山,世世代代奋斗了几千年。——《人民日报》
23.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能“闹的孩子多给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能让守法者吃亏,这是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习俗。——《人民日报》
24. 穿过我的“巧语连珠”,实为改革的“民意音符”;注入我的“头脑风暴”,实为攻坚克难的“智慧乐章”。——《人民日报》
25. 毕竟,一个圆只能自我欣赏,两个圆甚至更多的圆,才会产生包含外离、相切、相交的位置关系,才能创造丰富多彩的众多可能。这是数学的魅力,也是这个世界的魅力。——《人民日报》
26. 尊重英烈,对诋毁英烈者坚决说“不”,既是尊重一个个鲜活的、可敬的灵魂,更是在尊重我们自己,照亮人性中最善良的那束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更不能放任诋毁英雄。时代不可缺崇高,历史不能断血脉。让英烈们的英名万古流芳,保护英烈,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自觉。——《人民日报》
27. “新愚公”35年扎根太行山,用科技为荒山带来翠绿;“燃灯校长”投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人民日报》
28. “人都是有爱心的,要把它献出来才算圆满”。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一生不懈的追求。——《人民日报》
29. “减法”难做、“简字”难写,原因在于减简之中蕴含着思想理念的“加法”、功力水平的“加法”。发展中的“加减法”其实是“辩证法”,需要把握好对立与统一、主要与次要、当前和长远等辩证关系。——《人民日报》
30. 风物长宜放眼量。考试分数固然能够体现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课业学习成果,但赢在分数的起跑线上,并不等于赢得人生的未来。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场短跑竞赛,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关注一生的成长目标,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从容。——《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