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绣取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的出处

如题所述

出自金朝诗人元好问《论诗》

论诗

元好问(金朝)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

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翻译:刺绣的能工巧匠渲染碧绦、裁剪朱红,把绣品点缀得均匀得体、光彩照人。可以将绣成的鸳鸯交给人们去观赏,但不会把那枚能绣出五光十色、仪态万千的金针传授给别人。

扩展资料: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少年时代与其父元德明生活于山西砂河镇滹沱河北。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1962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

,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

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