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对人的一生有多重要?

如题所述

01
童年的影响
童年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童年的经历伴随人的一生。心理学上揭示,人成年后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其童年经历的重复。
童年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人的性格;其经历,固化了人的思维模式和无意识的惯性。很多人在其后续的社会环境的所为,都能在其童年经历中找到影子。
幸福的童年生活,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积极思维,哪怕后面经历了挫折,也能很快走出来。不幸的童年经历,会带给人很多沉重的枷锁和心理负担。有些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童年的阴影囚笼。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会受童年的影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跳出童年的经历牢笼,获得新生。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方面的案例实在太多了,比如流传中“老人变坏和坏人变老”,究其原由,是这些老人,大部分在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经历了批斗、运动和物质匮乏;所执行的思维,是一种非友即敌的敌对斗争思维。他们抢座位、贪小便宜、好斗难以好好说话、喜欢聚众活动,都是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的烙印。
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可大可小,而原生家庭的影响,却是致命的。
02
原生家庭的痛
王猛痛诉父母的控制、打击,对他造成难以修复的心灵创伤。很多人都有一个不是很好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痛,让许多人一生都难以忘怀。
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很有体会,每一个问题小孩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正如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
原生家庭的各种不幸,严重影响人的成长和今后的人生。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建立一个宽松、自由、有爱的家庭,是做父母的一份责任。
然而,很多父母难以做到,甚至不能称之为父母。
03
不及格的父母
大陆的很多父母,因为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大环境的影响,很难称为合格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对幼小心灵的摧残,造成孩子一系列问题却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式父母最大的问题是从来没有把孩子当个人来对待。
很多父母,只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出产物,和牛羊生下的小牛犊没什么区别。把孩子当成了财产,因而严加控制和管束,不许一丝的自主和自由,包办一切。王猛就是因为父母的控制而形成心理创伤,最后决裂。
另外一些父母,严重失职,对孩子不管不顾,爱的太少而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各种心理毛病。
以当前中国的现状来看,城市里的父母是爱的过界,成为控制狂。农村的父母因为生存奔波,是爱的太少。不管哪种,都是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很少有父母会去关心孩子内心世界,关心他们是否快乐,有什么想法,更不可能对孩子有什么良性的建议和引导。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人到底应该怎样,自然也就难以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人看。
中式父母最喜欢玩亲情绑架,给孩子戴上沉重的道德枷锁。比如有很多口头禅:“我都是为你好”、“我们这么辛苦的工作,还不都是为了你”、“我们是为你而活,你要努力”、“爸妈这辈子是完了,就指望你了”、“别人家孩子这么优秀这么听话,你要争气”等等,这些无形的枷锁,压得孩子们透不过气来。
也许很多父母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认为大家都这样,指望孩子没什么错。这种把自己的责任压在孩子身上的做法,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一些父母自己不努力不行动,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给他圆梦。
这种行为是很残忍的,也是很自私的,孩子有孩子的天地,父母没理由定死孩子的未来。可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这些,还在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的一切。其本质还是在把孩子当成一件物品、一份财产,而不是一个人。
这和传统有关,和集体主义思潮有关。
04
传统、人性
当王猛把心理诊断报告寄给父母,他的父母并不知道问题所在;当王猛多年不回家,失联、决裂时,他的父母依旧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就是悲哀的所在。他们心里认为自己没错,传统一直如此。
是的,传统一直如此,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从来没有把人当人看,而近代的多次运动、集体主义思潮,更是抹杀人性,把人当物。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国、顺从、孝道;其本质是培养顺民、奴才,所谓“在家当孝子,出门做忠臣”;不允许有独立的思维和独立的人格,绞杀一切反抗和自由。
而近代的集体主义思潮及历次运动,也是在抹杀人性和独立人格,为了集体利益、远大理想和目标,漠视个人主张、个人利益,把个人主义当一种极端自私加以污名化来打击。其表现在家庭就是孩子必须顺从父母,不能有个人想法。
因此,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是很难培育出有独立人格的人的。没有独立人格,也就很难称之为人。
可孩子终究是人,具备人性中追求独立、自由、个性的潜质。为了让孩子听话(也叫驯服),很多父母不断打击、中伤孩子的自信心、自尊,造成对孩子不可逆转的伤害。并且整个大环境也是如此,尽全力绞杀孩子的个性和自由。
这种情况,绝大多数的孩子屈从权威,成为今日中国大众中的一员;少部分反抗保留了个性和自由,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打击;还有一部分,不愿屈从,而又无法释怀的,成为像王猛这样的问题人。
05
自我救赎:放下、宽容、前行
虽然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童年的阴影经历无法避免,但并不等于我们就此认命而毫无办法。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救赎,祛除童年不幸经历所强加给自己的影响,获得新生。
要获得新生,就需要做好:放下、宽容、前行。
放下过往的经历、思维,宽容过去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不幸,把历史包袱甩掉,轻装前行。要做到这三点,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难在很多人执念过往,总活在过去,停留在历史里。容易在只要你把自己当一个独立的人,你就能破除童年的不幸。
当你把自己当一个具备独立人格的人时,你会坦然面对过往,对童年、对父母亲人,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谅解他们的所为,宽容别人的伤害,尘归尘、土归土,告别过去,重新生活和前行。
然而,很多人难以做到人格独立,要想从二十多年的顺从经历中破茧而出,太难了、太痛苦了。没有大毅力、新思维、和过往做决裂的勇气,很难从中走出来。因而,很多人虽然成年,却依旧依赖父母,成为巨婴。王猛虽然写了与父母决裂书,但心底里并没有和童年经历的影响做决裂;走不出童年阴影,所以,虽然他已30+,但骨子里还是个婴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6
会的,有一句话叫有的人在用一生治愈自己的童年,而有的人在用童年治愈一生。网上的案例也是很多的,原生家庭很糟糕是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就比如有的孩子,他出生在一些家庭他从小就被殴打,或者是被辱骂,他就会形成一种卑微的心。如果到后来长大之后,他就算是换了环境,他也会变得不自信也会受以前家庭的影响,觉得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即使有人愿意接近他,愿意帮助他,他也是很难打开心扉的。而这类孩子也是在生活中可能也会受到同学们的抵触,从而他们变得孤僻难以接近。
如果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的话,可以看一些电影。看了类似的电影就会很有感触,原生家庭真的是很重要,就算是生活条件不好但是也要过的开心,开心真的是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就像开头说的,有的人用一生治愈自己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自己童年那童年时有多糟糕,但是现实生活中就是会有这样的人。而我是觉得大部分人是比较幸运的一类,像童年生活都是比较开心快乐的,虽然条件也不是非常的优渥,但是普通人童年都不是很坏的。
那用什么来判定原生家庭很糟糕呢?我觉得大概就是有一种就是离婚类的,就是比如说像留守儿童就是孩子缺乏父母的爱,然后父母也不怎么管孩子,就是放任逐流这样的。第二种的话就是爸爸妈妈就是关系不好,父亲也酗酒的那种,他就会殴打孩子辱骂孩子,会导致孩子就是每次做事的时候就怕被打。这两种家庭的孩子的话一般都会出现一些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一些问题,也有可能会造成抑郁症,所以就作为父母的话还是讲究以德服人,不要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多关心一下孩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27
人的性格习惯都会很大限度的受童年生活影响,童年时遭受过的伤害可能一生都无法愈合,在心中造成的阴影,可能一生都无法走出来.你性格的弱点,灰暗的一面都源于童年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