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中,委外催收是一项关键任务。要有效评估不同委外机构的表现,我们需要理解一些关键指标。首先,熟悉风控和贷后模块的基础概念,如回款金额(如M1回款金额,包括外包部分)、坐席效率(折算后日均坐席数量)和成本计算(本部和外包成本)。成本收入比是衡量效率的重要指标,理想值越低,说明成本控制越佳。
以一家实际催收公司的数据为例,分析如下:
首先,对比10月份本部与外包公司的回款和成本,发现本部M1的成本收入比为8.51%,高于前期外包的5.09%,这意味着每回收100元,本部成本比外包多3.42元。上线外包后,成本收入比降低到6.33%,相较于上线前减少了1.27%,显示出委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进一步分析,A公司和B公司的单坐席成本分别为3486元和5955元,明显低于本部的9800元,表明委外有可能降低坐席成本。考虑到A公司,如果其人均月回款达到本部水平,适当调整佣金比例,如从X1提升到X2,可以平衡成本。
M2模块的成本收入比波动较大,若人员水平提升,目标回款为65,250元,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15.02%。因此,建议A公司M2的佣金比例定为10%,B公司提升至15%以保持利润空间。
总结来说,委外催收有助于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包括合理调整佣金比例,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回款效益。对于更深入的催收策略和实践,可以参考《贷后策略与催收实务训练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