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如题所述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首先是要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的本质;其次是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即发展为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同享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还要从人本身出发,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要依靠人民和让人民享有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思想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必须相协调,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必须相协调,社会发展必须解决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问题,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就是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系统,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要使社会经济在既有的基础上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稳步跨入小康。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按唯物史观的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人民群众的利益会存在矛盾,但社会整体利益、共同利益是一致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见解。科学发展观调适的是社会利益关系。它所要求实现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当代人要考虑到后一代或后几代人的要求,不能只追求本代人的利益最大化。这一发展的理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以人为本统一了起来,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快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4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党的十六、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主席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扩展理论视野,做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种重大战略思想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和整个世界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形势下也在不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完善,更是一次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结合体。所以人既有自然需求,又有社会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的。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贯彻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为了群众,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和根本目的。我们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以人为本,则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从必然王国进到自由王国。

  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加入世贸组织后又面临种种新的挑战。为此,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观,克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唯GDP是举的不良倾向,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着眼于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

  “协调发展”就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同唯物辩证法基本要求相符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科学发展观就是以辩证发展观为哲学基础的, 辩证的发展观就是矛盾的发展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辩证的发展观就是要用矛盾的原理和方法论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
  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全面的发展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系统的各个因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协调的发展观: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忽视其他发展,最终还是会损害社会的发展;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只有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总之,马克思主义需要与时俱进,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统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走同新的和谐统一,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点的结合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达到新的历史高度。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前进,在与各国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更新内容,改变形式。当前,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要突出解决的主要任务,已经从社会制度的革命、社会体制的改 革,转变为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为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与更新。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发展观念上的深刻的革命,这是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带有决定命运性质的革命。以解决发展观问题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主题、主要任务,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规定,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和国情、世情的共同要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