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的历史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30
茅以升(1896-1989)桥梁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茅以升想:中国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桥了,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现俄罗斯)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钱塘江大桥,我们中国人要自己修,证明我们中国人有能力修好这座现代化大桥,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干,我们不比别人无能。就这样茅以升对钱塘江大桥开始了总体设计。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
回答者:姓拉名登字灭倭 - 魔法师 五级 9-18 20:46

造桥di~
回答者:仟神之秀 - 试用期 一级 9-19 13:30

一楼的解释很详尽了
回答者:抬杠局书记 - 试用期 一级 9-20 16:29

好辛苦吧,打了那么多字,好象没什么补充的了,只是,是不是太多了。..
回答者:gloomy1314 - 魔法学徒 一级 9-21 10:14

茅以升(1896-1989)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茅以升想:中国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桥了,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现俄罗斯)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钱塘江大桥,我们中国人要自己修,证明我们中国人有能力修好这座现代化大桥,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干,我们不比别人无能。就这样茅以升对钱塘江大桥开始了总体设计。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当记者采访茅以升时,他说:“自1919年12月,我归国为社会服务,在64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工程。”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 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解放后任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回答者:钦元天尊 - 助理 二级 9-22 16:57

茅以升

(1896—1989)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回答者:dgyuan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9-29 21:10

古代中国人造桥,曾留下过一页骄人的历史,一千三百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建造了一座精美的石拱桥——赵周桥,这个记录比西方人提早了900多年。赵周桥至今完好无损的横跨在河北省啸河山,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也是在十三世纪就闻名于世界了。

到了近代,造桥史上却再也没能出现过中国人的名字,中国境内的山东济南黄河大桥是由德国人修建的,安徽蚌埠的淮河大桥是由英国人造的,黑龙江的松花江大桥是由俄国人修建的,而广州的珠江大桥又是由美国人设计建造的。这段历史直到1937年的9月26号才由我们中国的造桥大师茅以升来打破,从而结束了西方人说中国人不能建造钢铁大桥的断言。
茅以升,中国二十世纪桥梁的帜树。1937年9月,由他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俊工通车,然而正是这座由中国人第一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紧紧存在了89天。

这是1937年正月的一天,杭州的六合塔下叫卖宁波豆酥糖的小贩们已经回家过年去了。钱塘江的工人们却没有丝毫休息的样子,在以往的历史上,钱塘江上从没有任何形势的桥梁,当时的浙赣铁路已经修至玉山,上海至杭州的铁路也早已通车,紧紧一桥之隔,将浙江省分之为两岸,铁路、公路无法贯通。那时浙江的老百姓常把不可能做的事情比做钱塘江上造桥,此时茅以升正和他的同事们攻克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不可能做的事情。

当时39岁的茅以升,是中国最权威的桥梁专家,他23岁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关于桥梁工程的见解被国际桥梁界称为茅式定律,与此同时他成为美国卡里基理工学院进校以来的第一位工学博士。1934年,茅以升受命担当修建钱塘江大桥的重大任务,他的职务是总设计师、工程师,在此之前,这样的职务总是由外国人担任的。

1937年2月11日,一大早,茅以升就来到工地,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按照工程进度要求,钱塘江大桥应该就在今年全面通车。大桥开工的时候,第一艘打桩船刚刚下水,就触礁沉水,船上民工全部遇难,一时舆论哗然。有人说钱塘江造桥不可能,这是祖先的遗讯,人定要跟老天爷顶,怎么行呢?

曾杨府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正是他积极促成了修建钱塘江大桥,他把茅以升招到办公室正言励色地说,我一切相信你,但如果造桥不成功你的跳钱塘江,我也跟在你后头跳。茅以升说,在建桥上面我决不后退半步,钱塘江大桥的成败不是我一个人的小事,而是能不能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大事。

罗英是茅以升在美国康美尔大学桥梁专业读书时的同班同学,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总工程师,茅以升曾说有他来和我合作,共同指挥桥的进行,我就更重了。在整个建桥过程中,罗英成为茅以升得力的助手,分担了茅以升大量实质性事物,使茅以升有更多的精力去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其实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工程师李文进,因为在建桥过程中,茅以升和他一起充当了导演,拍下了2500多公尺的胶片,建桥的波折和坎坷都随着茅以升的一颦一笑,都被李文进看在了眼里,拍在了2500多公尺的胶片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建造钱塘江大桥的真实场景,后来这些胶片和建桥的其他资料被茅以升装进了14只大箱子里,随着他辗转湖南、贵州,虽然多次遭到轰炸,这些大箱子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身边,被保护得丝毫末损,直最后完整的移交给上海铁路局。

建国以后,2500多公尺的胶片,拍成了中国最早的工程记录片——《钱塘江》,为后来修建钱塘江大桥,整个钱塘江的水纹资料留下了重要依据,茅以升曾说这些资料比我的生命还宝贵。在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之前,茅以升曾先后在6所大学担任校长和教授。钱塘江工地也变成了一所临时大学,指导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这一行为对以后中国的桥梁事业影响深远,这批人青年人后来成为新中国桥梁界的中间力量,在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郑州黄河大桥等重大桥梁建设中,担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

茅以升对建桥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尽苛刻,大到钢梁的架设,小到每一颗螺钉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每一捆钢梁上都有18000个螺钉,一共有16个钢眼,每一个螺钉安装后都有专门的人员逐个检查,不合格的螺钉做上记号,重新安装。茅以升自己也经常到建桥工地去,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桥上28万个螺钉,每一个都能挑起千斤重担。

1937年这一年,世界上有两座著名的桥梁在建造过程当中,它们就是美国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和中国的钱塘江大桥。有一天茅以升在美国的导师从远方给他发电说,你的彼兹堡同事施特劳斯已经完成了金门大桥的建造工作,金门大桥已经竣工了,日期是5月28号。旧金山金门大桥全长128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悬锁桥,这个记录直到1964年才被打破。茅以升这个时候已经接近完成他的钱塘江大桥。有一天,他的总工程师罗英出了一个上联,上联是八个字:钱塘江桥五行缺火。钱塘江这四个字的偏旁部首就是缺中国五行当中的火字,这个下联一直没有人能对出,但是不幸的历史事件就被罗英言重了,事隔不久,火真的来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全面爆发,日本人终于打响了全面侵华的第一炮,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战争的车轮开始迅速向中国的内地推进,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证实的预感,这位钱塘江大桥的最高决策者突然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这个大洞在设计图中从未出现过,茅以升也没有向任何人解释过。

1937年8月13日,驻上海日军向闸北全面进攻,松沪会战爆发,上海陷入了战火之中。8月14日清晨,茅以升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赶到6号墩的沉箱里面,解决大桥最后一个技术问题,沉箱是一个沉入水30米的巨大箱子,空气压缩机把江水隔绝在外,可供几十人同时在水下作业,但每个人都要承受相当于外界3倍的空气压力,空气和电力由大桥电闸处通过一根管道传送进来,整个工作环境十分艰险。就在茅以升下到30米水下的同时,新组建的中国空军第一次出击,第二大队首先出动,轰炸了上海日军的第三舰队,以及在杨树平码头刚刚登陆的日军。下午,日军出动13架重型轰炸机,到建桥机场报复,茅以升及工作人员继续在沉箱里作业,整个钱塘江、杭州处在狂轰乱炸之中,水下的茅以升并不知道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危险,突然沉箱里一片黑暗。

茅以升走上建桥之路,源于他童年时的一个事,龙州竞渡的风俗由来已久。欢呼的人们都瞧着自己喜欢的船队,拼命的往桥上挤去,意外发生了,古老的文德桥彻底倒塌了,一场热闹的龙舟竞渡最后也变成了一场悲剧。茅以升因为那天肚子痛没有去看,当伙伴们把文德桥的事情告诉他时,在震惊之后,他说了一句话,将来我长大了要建桥,一定要比文德桥好。

一片死气的沉箱,终于迎来了光明,当茅以升从沉箱中上来时,杭州上空的机战刚刚结束,他发现整座大桥上只有一个管电闸的师傅,这位师傅的姓名无从考查,而正是这位师傅的手挽救了茅以升和几十位工程技术人员。8月14日这一天,整个钱塘江大桥没受到任何损伤,茅以升马上知道了空战胜利的消息。从死亡边缘刚回来的他,极有兴致地拉着总工程师罗英就着绍兴梅干菜喝了二两黄酒。后来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帅先通车,至此大桥的建造基本完成,在通车的当日,大敌的军火物资开始从这条大桥上通过,整个工地笼罩着战争的气氛,没有人再把造桥当作是一项工程。整个九、十月,松沪会战异常激烈,各种物资通过大桥源源不断的送往上海,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挡住日本人进攻的脚步。

1937年11月5日凌晨,日本海军和空军,狂轰乱炸杭州湾,日军在消烟中登陆,马上迂回上海保山,日本海军陆战队随后在杭州湾源源不断地掩护,上海俯背受敌面临失陷,战局形势急转直下,茅以升闻讯后,在钱塘江在大桥的动员大会上,大声疾呼,我们已处在战争之中,早一天造好桥,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茅以升后来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钱塘江建桥回忆》,他这样写到:应该大抒特抒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建桥工人们发挥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无比的冲天干劲,夜以继日的加速赶工,立志早日完成大桥的建造来支持上海的抗战。一个半月之后,工人们履行了他们的誓言,终于提前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一列列的军火通过钱塘江大桥被运到了上海的抗日前线。1937年11月11号这一天,持续了三个月的凇户会战结束了,结果是上海沦陷。此时茅以升感到再也无力把握大桥的命运了。

1937年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丁教官,在杭州市内的西湖饭店钱塘江大桥工程处找到茅以升,丁教官在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后,简单地向茅以升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茅以升不愿面对的预感终于来到了眼前。丁教官告诉茅以升,所需炸药以直接由南京运来,此时就停在门外,炸药已分布在五孔钢梁和一个桥墩上,整个毁灭性破坏只需12个小时。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七七事变后,他于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形大洞,其实就是等待这一时刻的来临,而这种预感竟如此之快的应验了。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当天晚上就要将所有的炸药安放到位,茅以升很快冷静下来,修正了丁教官带来的方案,他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的严谨精确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南2号桥墩是实施计划的重点。

1937年11月16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个个炸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茅以升一直亲眼看到最后一跟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长的一天,他后来对家人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说,自己的感受就像是把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子掐死在摇篮里。

1937年11月17日凌晨,所有的炸药都已开埋好。就在这时,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因为战势的发展,大量的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必须今天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布满了炸药,此事得高度保密。

11月17日,茅以升没有指望能看到的大桥能全面通车的一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远道而来,无数的人们来到六合塔下的钱塘江边,连六合塔上都站满了人。等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许多年后,这座大桥的建成,被评价为中国近代史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这个里程碑呼唤着毁灭一同来临。茅以升后来在文章回忆中说,所有今天过桥的十万多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过桥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闪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

1个多月后,1937年的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茅以升站在桥头看着桥上的难民黑压压涌过来,面对密密麻麻的引线,茅以升无法下手。下午五点,日本人的先头部队已隐约来近,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引线都点燃了。钱塘江大桥全长1453米,历经了925个日日夜夜兼程,耗资160万美元,大桥通车第98天被炸毁。

这是我们在拍摄时发现的一张茅以升炸桥前亲手绘制的钱塘江预计炸毁后的结构图。当时冲到钱塘江大桥的日本兵九勇合夫,在消烟散尽后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九勇合夫来到北京将这张照片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的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最后,写了一首诗,“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1946年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开始修复钱塘江大桥,因时局动荡没能完成,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钱塘江大桥才重新全部修复。

1982年,当茅以升又一次踏上这座大桥时,对身边的人说,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1987年9月26日,这一天是钱塘江大桥通车五十周年,茅以升等九位当年参加建桥的健在者又被请回到了杭州,参加浙江省政府举办的隆重的纪念庆典。浙江省副省长李得宝发表了热情讲话,他说,50年来,钱塘江大桥对发展东南沿海经济,方便浙江人民的交通起了巨大的作用。解放前,钱塘江大桥屡遭破坏而不毁,解放后长期超载而屹立,其设计构造之高明,建造质量之优良,维护管理之精心是桥梁工程史上一大杰作。
第2个回答  2007-05-30
茅以升(1896-1989)桥梁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茅以升想:中国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桥了,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现俄罗斯)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钱塘江大桥,我们中国人要自己修,证明我们中国人有能力修好这座现代化大桥,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干,我们不比别人无能。就这样茅以升对钱塘江大桥开始了总体设计。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
第3个回答  2007-05-30
茅以升(1896-1989)桥梁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茅以升想:中国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桥了,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现俄罗斯)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钱塘江大桥,我们中国人要自己修,证明我们中国人有能力修好这座现代化大桥,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干,我们不比别人无能。就这样茅以升对钱塘江大桥开始了总体设计。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 “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 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6-06
古代中国人造桥,曾留下过一页骄人的历史,一千三百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建造了一座精美的石拱桥——赵周桥,这个记录比西方人提早了900多年。赵周桥至今完好无损的横跨在河北省啸河山,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也是在十三世纪就闻名于世界了。 茅以升,中国二十世纪桥梁的帜树。1937年9月,由他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俊工通车,然而正是这座由中国人第一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紧紧存在了89天。

这是1937年正月的一天,杭州的六合塔下叫卖宁波豆酥糖的小贩们已经回家过年去了。钱塘江的工人们却没有丝毫休息的样子,在以往的历史上,钱塘江上从没有任何形势的桥梁,当时的浙赣铁路已经修至玉山,上海至杭州的铁路也早已通车,紧紧一桥之隔,将浙江省分之为两岸,铁路、公路无法贯通。那时浙江的老百姓常把不可能做的事情比做钱塘江上造桥,此时茅以升正和他的同事们攻克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不可能做的事情。

当时39岁的茅以升,是中国最权威的桥梁专家,他23岁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关于桥梁工程的见解被国际桥梁界称为茅式定律,与此同时他成为美国卡里基理工学院进校以来的第一位工学博士。1934年,茅以升受命担当修建钱塘江大桥的重大任务,他的职务是总设计师、工程师,在此之前,这样的职务总是由外国人担任的。

1937年2月11日,一大早,茅以升就来到工地,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按照工程进度要求,钱塘江大桥应该就在今年全面通车。大桥开工的时候,第一艘打桩船刚刚下水,就触礁沉水,船上民工全部遇难,一时舆论哗然。有人说钱塘江造桥不可能,这是祖先的遗讯,人定要跟老天爷顶,怎么行呢?

曾杨府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正是他积极促成了修建钱塘江大桥,他把茅以升招到办公室正言励色地说,我一切相信你,但如果造桥不成功你的跳钱塘江,我也跟在你后头跳。茅以升说,在建桥上面我决不后退半步,钱塘江大桥的成败不是我一个人的小事,而是能不能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大事。

罗英是茅以升在美国康美尔大学桥梁专业读书时的同班同学,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总工程师,茅以升曾说有他来和我合作,共同指挥桥的进行,我就更重了。在整个建桥过程中,罗英成为茅以升得力的助手,分担了茅以升大量实质性事物,使茅以升有更多的精力去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其实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工程师李文进,因为在建桥过程中,茅以升和他一起充当了导演,拍下了2500多公尺的胶片,建桥的波折和坎坷都随着茅以升的一颦一笑,都被李文进看在了眼里,拍在了2500多公尺的胶片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建造钱塘江大桥的真实场景,后来这些胶片和建桥的其他资料被茅以升装进了14只大箱子里,随着他辗转湖南、贵州,虽然多次遭到轰炸,这些大箱子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身边,被保护得丝毫末损,直最后完整的移交给上海铁路局。

建国以后,2500多公尺的胶片,拍成了中国最早的工程记录片——《钱塘江》,为后来修建钱塘江大桥,整个钱塘江的水纹资料留下了重要依据,茅以升曾说这些资料比我的生命还宝贵。在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之前,茅以升曾先后在6所大学担任校长和教授。钱塘江工地也变成了一所临时大学,指导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这一行为对以后中国的桥梁事业影响深远,这批人青年人后来成为新中国桥梁界的中间力量,在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郑州黄河大桥等重大桥梁建设中,担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

茅以升对建桥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尽苛刻,大到钢梁的架设,小到每一颗螺钉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每一捆钢梁上都有18000个螺钉,一共有16个钢眼,每一个螺钉安装后都有专门的人员逐个检查,不合格的螺钉做上记号,重新安装。茅以升自己也经常到建桥工地去,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桥上28万个螺钉,每一个都能挑起千斤重担。

1937年这一年,世界上有两座著名的桥梁在建造过程当中,它们就是美国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和中国的钱塘江大桥。有一天茅以升在美国的导师从远方给他发电说,你的彼兹堡同事施特劳斯已经完成了金门大桥的建造工作,金门大桥已经竣工了,日期是5月28号。旧金山金门大桥全长128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悬锁桥,这个记录直到1964年才被打破。茅以升这个时候已经接近完成他的钱塘江大桥。有一天,他的总工程师罗英出了一个上联,上联是八个字:钱塘江桥五行缺火。钱塘江这四个字的偏旁部首就是缺中国五行当中的火字,这个下联一直没有人能对出,但是不幸的历史事件就被罗英言重了,事隔不久,火真的来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全面爆发,日本人终于打响了全面侵华的第一炮,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战争的车轮开始迅速向中国的内地推进,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证实的预感,这位钱塘江大桥的最高决策者突然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这个大洞在设计图中从未出现过,茅以升也没有向任何人解释过。

1937年8月13日,驻上海日军向闸北全面进攻,松沪会战爆发,上海陷入了战火之中。8月14日清晨,茅以升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赶到6号墩的沉箱里面,解决大桥最后一个技术问题,沉箱是一个沉入水30米的巨大箱子,空气压缩机把江水隔绝在外,可供几十人同时在水下作业,但每个人都要承受相当于外界3倍的空气压力,空气和电力由大桥电闸处通过一根管道传送进来,整个工作环境十分艰险。就在茅以升下到30米水下的同时,新组建的中国空军第一次出击,第二大队首先出动,轰炸了上海日军的第三舰队,以及在杨树平码头刚刚登陆的日军。下午,日军出动13架重型轰炸机,到建桥机场报复,茅以升及工作人员继续在沉箱里作业,整个钱塘江、杭州处在狂轰乱炸之中,水下的茅以升并不知道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危险,突然沉箱里一片黑暗。

茅以升走上建桥之路,源于他童年时的一个事,龙州竞渡的风俗由来已久。欢呼的人们都瞧着自己喜欢的船队,拼命的往桥上挤去,意外发生了,古老的文德桥彻底倒塌了,一场热闹的龙舟竞渡最后也变成了一场悲剧。茅以升因为那天肚子痛没有去看,当伙伴们把文德桥的事情告诉他时,在震惊之后,他说了一句话,将来我长大了要建桥,一定要比文德桥好。

一片死气的沉箱,终于迎来了光明,当茅以升从沉箱中上来时,杭州上空的机战刚刚结束,他发现整座大桥上只有一个管电闸的师傅,这位师傅的姓名无从考查,而正是这位师傅的手挽救了茅以升和几十位工程技术人员。8月14日这一天,整个钱塘江大桥没受到任何损伤,茅以升马上知道了空战胜利的消息。从死亡边缘刚回来的他,极有兴致地拉着总工程师罗英就着绍兴梅干菜喝了二两黄酒。后来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帅先通车,至此大桥的建造基本完成,在通车的当日,大敌的军火物资开始从这条大桥上通过,整个工地笼罩着战争的气氛,没有人再把造桥当作是一项工程。整个九、十月,松沪会战异常激烈,各种物资通过大桥源源不断的送往上海,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挡住日本人进攻的脚步。

1937年11月5日凌晨,日本海军和空军,狂轰乱炸杭州湾,日军在消烟中登陆,马上迂回上海保山,日本海军陆战队随后在杭州湾源源不断地掩护,上海俯背受敌面临失陷,战局形势急转直下,茅以升闻讯后,在钱塘江在大桥的动员大会上,大声疾呼,我们已处在战争之中,早一天造好桥,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茅以升后来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钱塘江建桥回忆》,他这样写到:应该大抒特抒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建桥工人们发挥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无比的冲天干劲,夜以继日的加速赶工,立志早日完成大桥的建造来支持上海的抗战。一个半月之后,工人们履行了他们的誓言,终于提前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一列列的军火通过钱塘江大桥被运到了上海的抗日前线。1937年11月11号这一天,持续了三个月的凇户会战结束了,结果是上海沦陷。此时茅以升感到再也无力把握大桥的命运了。

1937年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丁教官,在杭州市内的西湖饭店钱塘江大桥工程处找到茅以升,丁教官在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后,简单地向茅以升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茅以升不愿面对的预感终于来到了眼前。丁教官告诉茅以升,所需炸药以直接由南京运来,此时就停在门外,炸药已分布在五孔钢梁和一个桥墩上,整个毁灭性破坏只需12个小时。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七七事变后,他于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形大洞,其实就是等待这一时刻的来临,而这种预感竟如此之快的应验了。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当天晚上就要将所有的炸药安放到位,茅以升很快冷静下来,修正了丁教官带来的方案,他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的严谨精确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南2号桥墩是实施计划的重点。

1937年11月16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个个炸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茅以升一直亲眼看到最后一跟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长的一天,他后来对家人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说,自己的感受就像是把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子掐死在摇篮里。

1937年11月17日凌晨,所有的炸药都已开埋好。就在这时,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因为战势的发展,大量的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必须今天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布满了炸药,此事得高度保密。

11月17日,茅以升没有指望能看到的大桥能全面通车的一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远道而来,无数的人们来到六合塔下的钱塘江边,连六合塔上都站满了人。等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许多年后,这座大桥的建成,被评价为中国近代史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这个里程碑呼唤着毁灭一同来临。茅以升后来在文章回忆中说,所有今天过桥的十万多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过桥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闪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

1个多月后,1937年的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茅以升站在桥头看着桥上的难民黑压压涌过来,面对密密麻麻的引线,茅以升无法下手。下午五点,日本人的先头部队已隐约来近,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引线都点燃了。钱塘江大桥全长1453米,历经了925个日日夜夜兼程,耗资160万美元,大桥通车第98天被炸毁。

这是我们在拍摄时发现的一张茅以升炸桥前亲手绘制的钱塘江预计炸毁后的结构图。当时冲到钱塘江大桥的日本兵九勇合夫,在消烟散尽后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九勇合夫来到北京将这张照片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的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最后,写了一首诗,“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1946年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开始修复钱塘江大桥,因时局动荡没能完成,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钱塘江大桥才重新全部修复。

1982年,当茅以升又一次踏上这座大桥时,对身边的人说,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1987年9月26日,这一天是钱塘江大桥通车五十周年,茅以升等九位当年参加建桥的健在者又被请回到了杭州,参加浙江省政府举办的隆重的纪念庆典。浙江省副省长李得宝发表了热情讲话,他说,50年来,钱塘江大桥对发展东南沿海经济,方便浙江人民的交通起了巨大的作用。解放前,钱塘江大桥屡遭破坏而不毁,解放后长期超载而屹立,其设计构造之高明,建造质量之优良,维护管理之精心是桥梁工程史上一大杰作。(由CCTV-10《人物》栏目供稿)

到了近代,造桥史上却再也没能出现过中国人的名字,中国境内的山东济南黄河大桥是由德国人修建的,安徽蚌埠的淮河大桥是由英国人造的,黑龙江的松花江大桥是由俄国人修建的,而广州的珠江大桥又是由美国人设计建造的。这段历史直到1937年的9月26号才由我们中国的造桥大师茅以升来打破,从而结束了西方人说中国人不能建造钢铁大桥的断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是我国享誉中外的著名科学家、近代桥梁工程先驱。早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考取清华官费留学,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硕士、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Secondary Stresses in Bridge Trusses)在科学上的创见,被称之“茅氏定律”,获得康奈尔斐蒂士研究奖章。三十年代,他建成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为此,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他荣誉奖章,中央研究院选举他为院士。五十年代,他担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小组组长。
茅以升先生历任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教授、校长。他主张教育改革,加速培育新一代建设专门人才,提出了工科大学理论联系实践,“先习而后学,边习边学”,“科研、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等一系列论述。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献身祖国科学事业。他历任上海市科联主席、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暨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曾率领科技代表团访问东欧、西欧、美、日等十四国,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科技的交流。他是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个人会员,并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

茅以升先生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向往光明,追求进步。他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他的智慧与成就将永远为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所追慕,并激励民众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