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准确翻译,因为要讲课文,麻烦有语言学的好的前辈们帮忙翻译一下下面这段有关‘论语’名字由来的古文!

万分感谢!!!!

《汉书 · 经籍志》引刘向的话,:“《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急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郑玄在注《周礼》也中谈及《论语》的名称,他说:“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论’下者,必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缪也。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

算上去就三段话而已
第一段:《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翻译:《论语》,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那时候的人以及孔子的弟子与孔子交流的话。当时孔子的弟子都有所记录,孔子挂了之后,弟子们凑一起把这些东西写在了一起,就称为《论语》。

第二段: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
翻译:论,是经纶,是圆融,是法理,是次序,是编撰。是因为这本书中所指示的原则可以指导人们处世为人、经营事业乃至于治理国家,所以说有经纶的含义;书中所阐述的道理,可以由此及彼、由彼及此、融会贯通并义蕴深厚不能穷尽,如同车轮一般辗转运行千里无碍,所以说有轮的含义。

第三段: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论’下者,必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缪也。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
翻译:回答弟子而讲的话就是“语”。由于这本书写的都是孔子回答弟子和其他人的话,所以被称为“语”。“语”在“论”的下面,(是因为这些话)一定是经过论证的,然后才记载下来,以说明这些话不是胡编乱造的。因为这些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所以虽然经过焚书坑的历史却能够保存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4
刘向的话,乃是文失捡点的错乱之说也。前既言“《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就是将《论语》之名解释完了;后又言“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急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特别是“故谓之《论语》”一句,岂不是两度地解释《论语》之名了吗!
改之如下:《论语》之《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论语》之《论》者,门人相与辑而论纂者也。孔子应答弟子,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急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成其《论语》也。
译文如下:所谓《论语》的“语”,乃是孔夫子对弟子之疑惑的应答,当时的人及孔门之弟子在同样之疑惑的问题上都在讨论之中受益非浅,这都是从孔门弟子的口中所传出来的孔夫子所说之话的社会性效益啊!所谓《论语》的“论”,乃是孔门弟子互相讨论着所编辑成的一本整体性论述孔夫子思想的一本书而已。孔夫子对弟子之疑惑的应答,弟子们当时就各有所记录;孔夫子还没有来得急将自己之所应答整理成文便去逝了,于是孔门的弟子们便互相讨论着编辑成了一本整体性论述孔夫子思想的一本书,于是也就成了今天所看到的《论语》了。

至于郑玄之解,多是发挥之辞,不必依其解可矣。
譬如: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所谓“次也,撰也”,也只是“论”的手法而已,又怎能与“论”的本义混洧在一起呢!所谓“论”,比义同于“纶”、“轮”,本义实为“理”也。

譬如:他说:“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论’下者,必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缪也。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查一下《说文》即知,先言谓之“言”,后言谓之“语”;也就是说,提问者的话谓之“言”,应答者的话谓之“语”;对比郑玄之说,岂不是多其言辞而不中的乎!
第2个回答  2011-06-13
《汉书 · 经籍志》引用刘向的话:“《论语》这部书,是孔子跟弟子和同时代人对话以及弟子之间相互交谈并接受孔夫子的教诲的内容。当时的弟子们各自有所记述。夫子突然去世后,门徒们就一起编辑、论纂(形成这部书),所以把它叫做《论语》。”
郑玄说:“论的意思,就是纶,就是轮,就是理,就是次,就是撰。因为这部书可以教人治理政务,所以叫做纶;书中道理严密周全、循环不尽,所以叫做轮。”郑玄在注《周礼》也中谈及《论语》的名称,他说:“对答论述叫做‘语’。因为这部书所记载的都是孔仲尼回答弟子和当时人们的言辞,所以叫做‘语’。“语”放在‘论’后边的原因,是一定要先经过讨论编撰,这样以后才记下来,来显示不是虚妄荒谬的啊。因为它是由人们用口互相传授的,所以经过始皇焚书却也能独自留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