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小事不干,将会有更多的小事要你必须做 的话题作文

角度自选。800字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意思也很明显,但真正做到每件事都抱着“积少成多”的态度的人却不多。因为大家没想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人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但假如你有这样的运气和才能,我无语。不过这样的人有几个呢?耶苏的徒弟彼得就是一个小事不干的例子。耶苏认为一块破烂的马蹄铁也会有可用之处,彼得却认为不值得为三文钱弯腰,于是耶苏自己拣起来并换成钱买来了樱桃。在穿越沙漠时,耶酥故意让樱桃掉出来引彼得拣来吃,结果彼得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捡樱桃解渴。如果彼得当初肯捡马蹄铁就不会这样了。现实社会也有和彼得一样的人。一心想干大事,但却在小事方面不停地兜圈。

我打听到,如今很多大学生出来都没工做。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大学生都没有工作,那中学毕业程度的或者中学读到一半就不读的人不就等着饿死?后来才知道,普遍大学生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刚毕业出来,没有工作经验,学历也不算高就想月薪四五千,这样是很难的。每个人都是由低层做起的。有个大学生,一家公司请他做文员,他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的,不应该在小公司做文员,于是拒绝了并在家待业。几年后,他都二十六岁了,不得不去工作。但是几年的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和他同间大学毕业并且学业成绩、能力比他好的人都多了几倍,小公司都不要他了,最后,他只能当保安……

有一个高考失误的学生,因考不上大学而重读。可是他并没有吸取教训,还以为自己比别人多读一年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天资过人,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得绝对能考上本科。因此重读的一年里不认真听课。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玩,旷课、早退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老师的劝告他不听,最后可想而知,他又落榜了。现在只能在清晨时扫街……当上了城市美容师。

小事不干,真的很恐怖!

成功源于小事的积累

古语有云: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中我们明白到,成功的造就,源于小事的积累。

要想成大业,先从小事做起。再高的大厦,也是一块块小砖头累砌而成。丰功伟业也离不开点点小事。刘翔,代表一个速度的名字。他的成功,无疑也是靠平日的小事积累而成。每日的练习当中,不断重复跨越无数个跨栏,每跨越一个,就是一个积累,每练习一天,也是一个积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事的不断积累,最终成就了冠军的诞生。要是刘翔没有每天的跨栏,每日的练习的积累,他能一步登上赛场就拿到冠军吗?毫无疑问,不仅是刘翔,任何人也不能做到。所以说,小事的积累,最终能成就大业。

小事,是成功大业的基石。千万别忽略我们身边的小事。或许每天的这些小事,积累起来,便成了大事。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名字之所以能得到古今世人的称赞,无不是从平时练字积累而成。从七岁开始,一直到步入老年,他都坚持着每日的练字。最好的证明就是他练完字后到湖边洗笔时,经过长年累月,湖水竟然也被染黑了。从而造就出那样的成就。每日练字的虽然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经过长年的累积,小事也就成就了大事。因此,小事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连自己的房子也不打扫,怎能去打扫天下。雷锋,平时就非常喜欢去帮助他人。即使是一件非常小的善事,他也去尽力做。无论是谁,是怎样的善事,他都不会因善事的大小而选择,都会去做。有人就会认为,一点小事做了又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做了等于白做,故放弃不做。然而他却没有想到一件一件不起眼的善事竟然造就了一位如此伟大的伟人。故要成功,先从小事做起。

浩瀚的大海也是由一滴滴雨水积成;广阔的沙漠也是由一粒粒的小沙聚成。故要成大事,先从小事积累起。

二、欣赏

我们要重视小事情

大海的宽阔是由无数小流汇成的;千里之行是由一步步脚印走出来的;高楼大厦是由一块块砖头砌成的,大树的茂盛是由一片片叶子表现出来的。巍巍的高山是由一块块垒土堆积而成……小小的细流造出雄阔的大海,小小的一步步出地球的周长,小小的一块砖砌出雄伟的万里长城,小小的一片叶子发出生命的旺盛的气息,小小的一块土积出险峻的名山……正因为这些小小的东西才创造出生活的雄伟壮观,多姿多彩,故我们要重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小事情含着的大道理,重视小事情才能悟出大道理,成就大业。拿破仑的一次战争失败后,垂头丧气地坐在大石上,看到蜘蛛在努力地织网,不料一阵风把完全的网吹破了,于是蜘蛛又织起来,快织完时又被风吹破,蜘蛛并没有放弃又重新织起来,经过无数次无情的风刮破,无数次蜘蛛坚持的编织,最后织住又大又坚实的网。拿破仑看到此小事悟出成功要经受挫折地磨练,失败中永不放弃的信念的大道理。然后他重新振作,开始自己的目标,最后东山再起,创造了伟大事业。倘若拿破仑不重视蜘蛛织网的小事,只能与失败告终,何以有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柱促使他成功呢?

小事情藏着新机会,重视小事情方可抓住机会,达到成功的彼岸。有一位公司招聘财务员,有数千人去应聘,而公司却招了一位平凡的女孩。为什么在那么多优秀的人当中偏偏选择他呢?其实很简单,就因为她把门口的一个纸团捡起而放进垃圾桶的普通行为给招聘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最后得到工作不是因为有出众的外貌,显贵的家族背景,出类拔萃的能力,而是因为她不嫌麻烦地蹲下,拾起垃圾丢进垃圾箱的一个简单的动作。这体现了她个人的素质、道德修养以及对待小事情的态度。正因为她重视小事情,创造了就业的新机会,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小事情蕴含新发现,重视小事情能发现新事物。牛顿看见苹果落地的小事情便有了《牛顿定律》;小针头指向同一方向的观察便有了指南针的发明;小磁针在通电下发生偏转,便有了法拉第的磁感效应;早晨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屋便有了普朗克运动……这些新发现,新认识不正是对小事情的重视吗?

小事情蕴涵着大道理、新机会、新发现,只要我们去重视,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成功在我们周围,不要忽视,不要随意,要注意,要重视小事情,抓住机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定会收获硕果累累。

范文示例:

一花一叶一世界

一粒沙里映出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个天堂。生活中的诸多美好与玄机都蕴藏在那点滴之处,小事之间。窥斑见豹,知微见著,更是历经岁月洗礼而毫毛不褪色的至理格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一花一叶的小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那篇流传千古的兵家经典《曹刿论战》,并深为曹刿的军事才能所折服。但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超群战术背后,我却窥见了曹刿知微见著,小处着手的别样智慧。

还记得战事接近尾声时,鲁庄公见敌军溃败,盲目主张追击。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敌军“辙乱旗靡”,才下令歼敌。在这看似细微的小事中,曹刿看出了战势的动态,敌情的变化,小事不小。

无法可想,在瞬息万变的军事战场上,若是鲁庄公一般只观大势而忽略小事,将会给鲁军带来怎样惨重的损失。也许要经历谋士群臣无数繁琐周密的分析策划,才能得出曹刿一视一望间轻而易举的结论吧!在那“辙乱旗靡”的所谓“小事”中,隐藏着决定战事成败的玄机!

由此可见,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劳碌万分!

反观我们平凡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同样的乖戾?有多少次,我们都因小事不干,而在更小的事上劳碌着:一个题粗心,而导致整张试卷重新检查;一个音符弹错,而导致整个曲子重新再弹;一次听课不认真,导致课下似懂非懂不得不从头开始再次学习。更无法可想“神州六号”飞船发射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工程中,因忽略小事而造成的某一环节的疏漏,将会带来多少纷繁复杂的检修,甚至是全局皆输的严重后果。

朋友,其实小事不小,殊不知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劳碌。让我们重视那细微如一花一叶的小事吧,在一花一叶中铸就那属于我们未来的美丽世界。
朋友,让我们共同铭记:一花、一叶、一世界……

成功源于能做好小事

古语有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中我们明白到,成功源于小事的积累,小事不小,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做好小事是获得成功的基础。人不可以一步登天,再高的大厦,也是由一块块小砖头累砌而成。再大的伟业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有可能做大事。刘翔,代表一个速度的名字。他的成功,无疑也是靠平日坚持做好小事。天天练习,不断重复跨越这个动作,每跨越一个,就是一个积累,每练习一天,也是一个积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事的不断积累,最终成就了冠军的诞生。要是刘翔不是每天坚持把要做的小事做好,一心只想着一步登天,天天躺在体育场睡觉,他能扬威国际体坛吗?毫无疑问,不仅是刘翔,任何人也不能做到。所以说,做好小事,最终能成就大业。

做好小事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做的好小事往往体现着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而这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真所谓成为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做好小事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小事不小,往往蕴涵着成功的契机,成功的机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连自己的房子也不打扫,怎能去打扫天下。上山被叶子割了是小事,但鲁班却由此发现了锯;苹果落在地上是小事,但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愿做,大事就会成空想。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仅仅是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细节问题而已。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
浩瀚的大海也是由一滴滴雨水积成;广阔的沙漠也是由一粒粒的小沙聚成。故要成大事,先从小事做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5
这题目类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参考一下

(一)
古人有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什么意思,我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五个字:从小事做起!
我们虽然都是成年人,但不要望了我们也是学生,我们是大学生。来到了学校,就应该有学生的样子,可我们有些同学就是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又懒的去做。
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环境,校道旁有随手乱扔的垃圾,教学楼雪白的墙壁上有钢笔留下的字迹,事故停电后的乱吼乱叫声,等等。这些不文明的现象,这些不文明的作风,都不应该是我们这群大学生的所作所为。这是大事吗?不,这不是大事,这只不过是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嘛,可为什么这些琐碎的事儿屡禁不止呢?难道是因为这都是些小事儿?难道是因为我们都是大学生吗?难道是因为我们都是知识分子吗?
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天之轿子的大学生们,总认为自己是不平凡的,是高贵的。其实不然,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大救星毛主席年轻时不也在北京图书馆当过义务管理员吗?那时的他被人瞧不起受人轻视,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谈,但他并没有感到自卑,相反他更加认真工作,更加努力学习,以至后来投身于革命。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义务管理服务社,这个社团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能还很陌生,它在整个学校中的地位也是很低的,同学们自认为义务管理员到图书馆去,不过就是帮忙打扫卫生,擦擦窗户而已,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然,我们的义务管理员并不能和毛主席的图书馆助理员相比,他的工作是有薪水可拿的,一个月有八块大洋。而我们的义务管理员呢?是没有薪水的,是义务为广大同学服务的,义务管理员到图书馆去,是帮助老师整理书籍,帮助老师做好借还书登记手续,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义务管理员的工作是光荣的!
如果说,你连打字都不会,怎么可能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如果说,你连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表过,怎么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如果说,你连游泳都不会,怎么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水手?
事在人为,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我们去做,但我们要试着去做一些事,做好一些事,哪怕是一些小事!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校道旁不再会有垃圾的存在!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教学楼的墙壁上不再会有钢笔的字迹!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同学们能够扫完一屋再去扫天下!
(二)
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则未敢苟同。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意思就是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于是这事业便如同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这又使我想起许多老师曾经说过的学习基础问题。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钻研一些综合繁杂的大题 ,而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事到如今 ,后悔也不能够挽回失去的时间,便只有从头巩固,印象却淡多了。我受这种思想的危害已不浅,因而对“扫屋”的理解也就越之深,越发觉得其重要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所以我们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板;这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该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堪称欲扫天下而先扫一屋的代表 ,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 。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学习成绩是一流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洋洋万言的演讲 ,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若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扫地”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 ? 这说明周总理“扫天下”的光辉革命业绩与他早年的“扫屋”工作是分不开的。
“扫屋”与“扫天下”一脉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排斥“扫一屋”呢?
(三)
北京日报称,在北京等地的大学生还没有正式开学的时候,就有大学生前往劳务市场预订家政服务人员。据说,大学生争相聘请保姆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据报道,家政公司的保姆月薪为400元人民币,小时工为每小时10元人民币,这些开销将由父母来掏。一位公司的负责人说:“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只要能够让孩子专心学习,做父母的花点钱也没什么。”

也许不能过多地责怪孩子们,大学生们毕竟也是孩子。也许可以从积极的方面看待这件事,比如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换在一二十年前,这岂不是天方夜谭?又比如这也的确会对“拉动内需”有用,可能又是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但是,这都不是从根子上看问题,什么是根子?我以为这便是两个字:教育。

说到教育,有人竟持此论:大学生找保姆不必大惊小怪,我们也要更新观念么,让他们腾出时间来学习不是更为合算?或者高论曰:大丈夫做大事不必拘于“小节”……

对于上述论调我不敢苟同。相反,我以为,大学生找保姆一事,以及认为大学生找保姆是更新观念一说,深刻地暴露了我国教育的诸多弊端,暴露了我国现行教育的一些“致命伤”。

中国的大学生原则上实行的是住宿制。学校不仅设有食堂,还设置了洗衣机,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请保姆。但在事实上,在学校附近租公寓的学生人数却在不断地增加。这一现象反射的背后是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重才轻德。大学生学什么?我们的教育方针写得明白:德智体美劳。但如今,五个字各自的分量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看便知。现实中仍逃不过“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然,招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是系统的工程,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德的部分在入学前后中到底占多少分量?社会需要人格健全的人,一个连洗衣做饭都不屑的人,这样地缺乏责任感、劳动观的人,即使学富五车,怕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重言轻行。现代教育,十分强调知行统一,而反对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上大学只去啃书本,学知识,但对干活不屑一顾,其结果必然是理论脱离实际,重书本轻实践的“书呆子”,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普遍会出现高分低能?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不愿动手,视动手为“细枝末节”,甚至骨子里轻视,这样的“高才”与现代人相差十万八千里。

重利轻义。“省下时间来学习很合算”对不对呢?我以为,从短视眼光来言,有对的因素,在所谓的“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关注投入产出比十分重要。但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社会公德、公道可以被替代么?殊不知,你省下时间“学习”好了,但于你有益的“德行”、“义”却缺课了、滑坡了。这笔账不值得好好算算吗?

其实,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比我们厚实得多,有钱人比我们多得多,但有多少“未进校门先找保姆”,倒是不断听到人家勤工俭学的例子。总统的孩子上学期间还上饭馆端盘子打工呢。在这方面我国的许多老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很好榜样,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的革命家们在出国求学期间都是全部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业的。再看看我们如今的学生们,上大学要家长送,多用轿车送,好,现在又兴“找保姆”了。这,说是进步,我想,稍有理智的人是不会相信的。我以为这是退步,这是道德的滑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十分的艰巨,说明我们全社会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离真正的现代文明意识仍有相当差距。有差距不可怕,我们努力“跟进”便是,怕的就是以非为是,习非成是,动不动还冠以“新进”的帽子。

让大学生洗洗衣服、扫扫地,并不在于要学到什么“技能”,关键在于磨炼个人的意志,培养平民心态。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终归要走出父母的呵护的。财产可以继承,本领不能自然继承。坐吃山空是没有出路的。对于每个人来讲,事业都可以说是从零做起,即使是富豪子弟也要培养一种“平民”心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人的一生当中,适当地吃点苦,是有好处的,它有助于理解和适应社会,同时也有利于人格的健全。有报道说,广东有些富翁深为孩子的养尊处优而担忧,专门花大钱制造机会让孩子去吃苦;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夏令营”等活动,就是让孩子完全脱离父母,在野外独立地生活数天……这些都是值得欣慰的。那些找保姆的大学生不应该从富人们的行为中得到点什么启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