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什么

如题所述

1、四月八 

“四月八”是中国贵州、广西等地的汉、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主要与农事有关,这一天民众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不仅表达丰收的喜悦,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苗族“四月八”风情节,是苗族同胞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它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民族价值取向和民族文化根基,是苗族同胞最盛大的祭祖节、英雄节和联欢节。

2、苗族跳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南开乡附近的苗族同胞便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来到水城县南开乡聚会, 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跳花节上,当地居民会在空旷的场地上栽下一棵树定为“花树”,花树下放置茶、酒、芦笙等物品,苗族同胞便以花树为中心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集中展示了苗族同胞民族服饰、歌舞竞技、宗教信仰等少数民族文化。

3、谷雨节

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侗寨”之美誉,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当地古老的节日谷雨节在侗语中叫“渐苟嫩堕拉”,是“吃乌米、播稻种”的意思,是侗族农耕文化与婚恋习俗的双重寓意表达,流传于黎平肇兴、龙额、地坪等侗族地区。据《黎平府志》记载,谷雨节这个传统习俗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已经延续近500多年。

4、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5、采花节

采花节又叫采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苗族青年,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坡,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苗族男女育年围树歌舞,名日“跳花场”。跳时男一圈女一圈,一圈套一圈,回旋欢跳,且歌且舞。姑娘们的百褶裙飘飘洒洒,银镯项圈叮铛有声,舞姿质朴优美,个个象孔雀开屏。盛会常达六、七千人,热闹异常。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贵州多地少数民族欢度“四月八”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贵州水城苗族跳花节庆节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贵州黎平“谷雨节” 演绎五百年传承民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月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采花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0

民俗二三事

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节".
三月三节
“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四月八节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 子。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 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 天 定为“牛王节”。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六月六节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对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恋人,便把查郎遇害的地方定名为“查白”’;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作为歌节。多少世纪以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节。每年这天,黔、桂、滇三省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市一个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叶,弹月琴赛歌,以期在歌会上找到意中人。

“毛衫树”歌节
“毛杉树”歌节,是安龙县德卧镇“毛杉树”附近布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起源于古代英雄人物传说故事。相传东汉时期,德卧地方恶人乃支,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民不堪命。当时有四名汉将,率兵剪除乃支,为民除害。在激战中,三名武将不幸中暗箭阵亡,时在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后人为纪念三位武将,便在坟前栽了三棵杉树,树栽下后,长势神奇,仅三个月便长成九丈高的合抱大树,枝叶繁茂,针叶细长似毛,人称“毛杉树”。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附近几县和广西隆林等地成千上万的各族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吹着箫笛、木叶,邀约伙伴,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毛杉树欢庆对歌,表示对英雄们的怀念和敬仰。同时,还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寻求伴侣。近年来,政通人和,三天会期盛况空前,赴会人群多达万人以上。

采花节
采花节又叫采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苗族青年,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坡,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节日来到前,附近苗家东道主,在坡上竖起青枝绿叶的“花树”,树上缀满朵朵白山茶、映山红、桃李花等鲜花。苗族男女育年围树歌舞,名日“跳花场”。跳时男一圈女一圈,一圈套一圈,回旋欢跳,且歌且舞。姑娘们的百褶裙飘飘洒洒,银镯项圈叮铛有声,舞姿质朴优美,个个象孔雀开屏。盛会常达六、七千人,热闹异常。

敬桥节
敬桥节,是苗族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日为敬桥节。这天,苗族人民时兴修桥补路;还时兴补送已婚但未坐家的姑娘去夫家落户。同时,家家户户都要煮熟几十个鸡蛋、鸭蛋、并染上各种颜色作为送客礼物,有的还用网袋装着五色蛋给孩子们玩。

过卯节
农历七月十三日是苗族人民的过卯节。这天,各家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来欢聚。晚上,在晒坝里插香烧纸燃烛,祝愿和预示迎来新谷,确保丰收。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是小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是大火把节,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礼。节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环寨绕行,然后在田边地头举行象征性的扑杀农田害虫仪式。同时还燃篝火、开晚会,举行赛歌.

端节
端节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间的 “亥日”,便是过“端”的日子。不同地区轮流过不同亥日的端节。节日那天,四乡八寨的亲友都到过“端”的寨子去做客饮酒,欢庆丰收。端节的摔跤、斗牛、敬酒等活动。白天,水族群众还要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击铜鼓、吹芦笙等活动。

盘古王节
瑶族盘古王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瑶年,是瑶族最隆 重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群众为纪念创造天地万物的祖先大神弥洛陀,要杀猪,做糯米饭,全家欢聚,亲友寨邻互访做客,吹芦笙、跳舞、唱歌,以示庆贺。

龙舟节
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3-15
端午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耽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端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

端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端节的由来是什么 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

端午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是什么节?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 端午赛龙舟活动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2010年,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为法定放假日子。2010年6月16日为端午节。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每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什么?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节. 三月三节“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 *** 。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四月八节“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 子。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 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 天 定为“牛王节”。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六月六节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对不畏 *** ,为民除害的恋人,便把查郎遇害的地方定名为“查白”’;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作为歌节。多少世纪以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节。每年这天,黔、桂、滇三省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市一个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叶,弹月琴赛歌,以期在歌会上找到意中人。 “毛衫树”歌节 “毛杉树”歌节,是安龙县德卧镇“毛杉树”附近布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起源于古代英雄人物传说故事。相传东汉时期,德卧地方恶人乃支,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民不堪命。当时有四名汉将,率兵剪除乃支,为民除害。在激战中,三名武将不幸中暗箭阵亡,时在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后人为纪念三位武将,便在坟前栽了三棵杉树,树栽下后,长势神奇,仅三个月便长成九丈高的合抱大树,枝叶繁茂,针叶细长似毛,人称“毛杉树”。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附近几县和广西隆林等地成千上万的各族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吹着箫笛、木叶,邀约伙伴,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毛杉树欢庆对歌,表示对英雄们的怀念和敬仰。同时,还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寻求伴侣。近年来,政通人和,三天会期盛况空前,赴会人群多达万人以上。 采花节采花节又叫采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苗族青年,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坡,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节日来到前,附近苗家东道主,在坡上竖起青枝绿叶的“花树”,树上缀满朵朵白山茶、映山红、桃李花等鲜花。苗族男女育年围树歌舞,名日“跳花场”。跳......>>

端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10分 应该是汉族的吧

哪些民族过什么节 这个太多了,建议你想找什么族,用百度搜一下就可以,汉族的节日就很多了,其他少数民族的也不少。泼水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等等

各民族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节日
编辑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时间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在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朝鲜族
编辑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汉族的有个端午节,有赛龙舟,但只是端午节的活动,纪念屈原的,但节日不叫龙舟节。
龙舟节是苗家村寨举行的一项节日活动。每个村寨都专门制作了一两只龙船,停放于盖瓦的长廊形船棚内,等到节期下水划赛。
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历史悠久。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闻见录》记载说:“苗民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水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多人。短挠激水,行走如飞。”
关于苗家龙舟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舟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关于龙舟节,苗族人民传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遥远的过去。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他有一独子名叫九保。一天,他带着独子下河打鱼,突然阴霆遮天,狂风大作,江河巨浪拍天,从深潭中跃出一条恶龙把九保拖进龙洞,保悲痛万分,于是潜水人洞寻找。见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把尸体当作枕头酣然入睡了。保愤怒已极,决心为子报仇。他上岸拿了火镰,火草再次潜入龙洞,趁恶龙酣睡时放火将龙烧死。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此时,大雨滂浓,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发愁。当时有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摸黑到江边濯衣。天真的孩子将她妈妈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地嬉戏着,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谁知他这一喊,天上顿时云消雾散。东方万道霞光,一轮鲜红的太阳高高地升起来了,大家高兴得欢呼省跃。随后,人们看到被烧死的恶龙飘浮在水面,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胜秉寨最早发现,分得龙头(也有说龙头先分给不畏龙威、杀死恶龙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龙尾,杨家寨也去得较晚,只分得龙肠子。因此,杨家寨的龙舟均涂以深绿色,算是青龙。当人们把龙肉分走之后,那恶龙便托梦对大家说:“我丧了老人的独子、我已赔了生命。但愿你们老少行好,用杉树仿照我身躯,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划上几天,就象我活着时一样在江河嬉游,我就能兴云作雨,保你们五谷丰登。”这个梦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龙被降服了,仿它制作来划,能得雨水,保住丰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们做几只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都做起龙船来了。人们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初六……。这时正值农事大咫忙季节,妨碍生产,于是各寨又互相协商,除胜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划船外,平寨改为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塘龙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为“分龙”的二十六日。后来,龙舟节活动便按这样次序传世于今。
共同的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并发生内部联系的空间条件。我国许多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就是在共同地域内形成与发展的。我国自古有谚云:“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就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动概括。我国北方自古以来是游牧民族的栖居之地,游牧生活养成了他们善于骑马的习性,形成了刁羊赛马的民族体育活动,而南方民族多靠水而居,舟船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劳动生产中逐渐形成赛龙舟的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龙舟文化”。如台江、施秉的苗族人民长期生活的清水江畔,生活中的部分来源是依靠清水江......>>
第4个回答  2023-04-30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差万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000多个,集会地点1000多个。
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龙舟节”、“芦笙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赛马节”、“火把节”;土家族和仡佬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卯节”等。
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绚丽多姿。
苗族群众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有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的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
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有歌都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的土家族酷爱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
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地戏和傩戏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以芦笙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际音乐舞蹈台上深受赞誉。
以雷山郎德寨为代表的铜鼓文化,既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那里可欣赏“铜鼓坪”、“莽铜芦笙铜鼓舞”,将苗族文化中的“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歌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