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可静坐,有福方读书(一)

如题所述

标题源于汪涵先生的一句话,原是写在培荣书屋,我有幸看到,深以为然,便以此为题。

越忙碌,时间越少就越觉得能读书是幸事。

记得我有一天早起,天色仍暗,快靠近黎明的暗是很有意思的,你感觉它急切要泛出光来,又被沉夜死死的压住。 这个时候,开一盏小灯,给自己倒一杯热茶,呵着气看书,只觉得人生再幸福安宁也没有了。

恰逢很多读者像我询问书单,我一直觉得写书单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一般手写私信,因为钢笔摩擦纸张的感觉会提醒我仔细思考,而不至于在网络上毫无阻碍的打字,最后决定写一篇书单,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定下这些。我这人读书口味杂,有些更是小众到死,所以选取的大多是可读性较强的。

能好好读书是有福的事情,希望诸位福气绵长。

那些有趣而深刻的

一、《围城》——钱钟书

冯唐打趣说过一句“应该把钱钟书和张爱玲凑一对,看谁刻薄死谁!"

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完全停不下,硬生生熬夜看完了,钱钟书式的幽默和辛辣,刻薄底下头全是真实。

有时候读他的书就暗暗的恨他,老让我觉得自己没文化。但是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的时候,又觉得那个会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会把自己缩成一团说“我不在这里”的老爷子实在可爱。

你们看我,写着写着就偏题,不过围城实在是为太多人熟知,我不多说,只一句:没看过的不如都读一读吧。

2、《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

柯希莫生长在老式的贵族家庭,父母严厉但缺乏关爱,因反对姐姐对动物的残害而拒食蜗牛的柯希莫被父亲怒斥,于是爬上了树,依靠自己的才智在树上生活。

他将狩猎得来的动物皮毛做成衣服,在树上搭建舒适的房屋、引流泉水来解决自己的饮用水问题,与动物们协商获取食物,并且他获得了爱情。

可故事并不会戛然而止,就像苏童说的“大家都明白,柯希莫下树,小说也该结束了,然而卡尔维诺不让柯希莫下来,柯希莫就不下来。”

也许有一天,你我都成为现代社会的反叛者,爬上我们自己的树。

3、《三体》——刘慈欣
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好看的科幻小说,其实是在他火起来之前的看的,那个时候拉着朋友安利。
现在它大火了,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是死死的记住了书里那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1、《长恨歌》——王安忆
王安忆的文笔很华美,这不是贬义,就像你看纹路繁复的雕刻品,精致非常,所以你会想要细细把玩。

她写一个上海女人40年的沉浮命运,每次翻开我就想起布满爬山虎有裂缝的老墙。

第一章中的话,看到就想起上海。

2、《孽子》——白先勇

这本书,没有做好准备不要读,我只觉得当时看的时候自己放佛遭到了碾压一般的难受。

本书以同性恋为题材,作者在题记中写道“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当社会的悲情被呈然纸上,这不可怕,可悲的在于,我们晓得这只是平常事。

若要说什么,只想起一句

这书藏着血

这大约是我见过的著作当中,最用貌似漫不经心的开篇牢牢抓住我的一部。

这是在豆瓣上看到的书评,我所想说的,都这里

顺便说一句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天团——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的书大家都可以不要大意去看看啊。
特别是托尔斯泰,以前不懂事说不好看,是我瞎了眼,嗯,就是这样。

1、《空灵》

简媜最出名的应当是那篇《四月裂帛》出自她的《女儿红》,这本也很好看。但是我独独最爱她空灵这一篇,我从来不知道中国山水诗还可以这样写,每次一看就放佛自己好像跟着她笔下的旅人去山河草谷中走了一趟。

02、德富芦花散文集

我很喜欢的一个日本散文家,他的文章清淡自然,读起来和谐通畅,我只消放一段,大家就明白应当是什么味道。

3、《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张岱

我为张岱专门单独撰文一篇过,他的散文当真一绝,有时候读起来,只觉得无一字应多,无一字应少,字字珠玑。

对,就是写《湖心亭看雪》的那个张岱。

4、《缘缘堂随笔》——丰子恺

丰子恺先生给大家留的印象可能更多是画家,但其实他的散文写的是很好的,不,是非常好,是极好。

不止是文字,更打动我的是一个经历认识苦难沧桑的老人家,他经历过战火纷飞,他对人世亦有愤怒和无奈(且看《肉腿》等文)。

但最后还是写出“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和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儿童”这样的话来,除了佩服和尊敬,我没有资格做别的评判。

5、《枕草子》——清少纳言

这本书,也很有意思。

6、《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

这应该算一部美学著作,但是写的很好,绝对不会枯燥,感觉有种把幽默和忧郁细腻糅杂起来的感觉。

我很喜欢他对于漆器的那一段描写,还有写日式茅厕的那一段,看完就觉得:
嗯,亮堂堂的真是没意思,走,去关灯。

7、《文学回忆录》

这一本是木心先生四处讲课的合集,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

其实我大可不必写书单,这本书上就不知道能找到多少。

感觉一开始就刹不住车了,但是写到这里觉得要消化就要很长时间了,故就此停笔。
之后还有文史科普,诗集等专题推荐,请期待第二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