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如何配合教育孩子

如题所述

亲,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教育责任,家庭教育应该对学校教育及时补位。

家校配合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具体来说有以下5点:

1、家长了解学校的具体要求,在学习方面的要求,对课间活动的要求以及课外的要求。

2、不在孩子的面前说学校的不是,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

3、坚决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当中的威信。

4、正确看待老师请家长的问题。老师找你,家长要偷着乐:一是你孩子幸运,遇到了负责任的好老师;二是你家孩子还没坏到让老师放弃的地步。

5、履行家长的义务。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多方面都依赖于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才有可能让孩子成人成才。

家校配合共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4
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长对孩子具有真正的权威性。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的权威性也是一种劣势。因为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并不科学,导致家长的权威性成为了简单、粗暴教育的代名词。那么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呢?

1.学校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是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场所。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重要的两个成长场所。一个孩子,要想成长成才,必须要家校形成合力。所以,加强家校沟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从家长方面来看,只有加强家校沟通,家长才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且配合学校处理孩子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老师方面来看,老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知识,也有能力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指导和建议。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2.老师主动沟通,家长主动接受
新学期,许多学校老师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主动向家长报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家长面前讲话,家长被动接受,沟通效果不佳。

3.老师沟通调整方式,家长和老师联动
很多家长一听孩子的班级要开家长会,就会十分头痛。因为在家长会上,许多老师的表达方式有误,让家长误认为老师在批评自己的孩子,间接地就是在批评自己,这让许多家长感觉十分没有面子,因此多数家长怕见老师,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

4.改变观念,不要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一股脑儿全压在学校与老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则很少主动与学校沟通、联系。甚至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会直接跟老师说,我把孩子的未来寄托在您身上了!让老师感觉压力山大。

5.沟通很重要,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
不少家长认为,家校沟通只是一个形式,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家长与学校沟不沟通无所谓,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可以。

6.作为家长,首先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责任配合好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从孩子入学那天起,家长就应该了解学校有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教学要求,以便主动配合学校,督促和协助子女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计划。
7.家长应该积极与老师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电话、社交软件与老师互动,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积极配合老师家访,家长会也要积极参加。此外,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误解或受到老师批评,家长们应该相信老师,配合老师寻找问题所在,共同解决问题。家长要搭个桥,让孩子和老师成为朋友。

8.家长们也可以主动到学校去,参与班级的一些活动。
例如:当个义工去食堂陪餐,或者去上节义教课,给孩子们当一次老师。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学生,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对儿童青少年教育关注度的日益提升,一方面家长在孩子成长、升学、入学适应性等各个阶段中容易产生压力及焦虑情绪,另一方面老师面对学校的绩效指标、学生的教学、与家长的沟通方面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所以家校做好互动,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9-22
我们建议家长在接到老师要求家长配合孩子的通知之后,首先去了解孩子的感受。目前的初等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家长和老师一直在“合谋”把孩子推上一条他们认为正确的受教育之路,并没有去真正地关注孩子的本身的特质和需要。

如果碰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可能还容易沟通,如果碰到一个完全忽略孩子个体要求,只顾自己教学成绩的老师其实是挺难沟通的。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孩子分析清楚形势,让孩子来选择,可以选择换一个学校,但是整体的环境在不变的情况下,换学校并不解决根本的问题。另一种可能就是跟孩子一起分析老师频繁的让家长来配合教学的原因是什么,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对学校的这种学习环境的改善做到多少。

文章图片3
图片来源于“东方IC”

在家长配合学校的这个过程当中始终要让孩子坚信家长和自己是坚定的站在一起的。而不是站在老师的立场是对孩子进行约束。因为比起孩子将来在学校受到霸凌或者是受到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伤害相比,一两次的考试成绩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家长一定记得不能因为学习这个事情搞坏了亲子关系。这是所有的所谓配合教育的一个大原则和大前提。

所以我们的原则就是如果老师是真的为孩子好,我们不妨配合他;如果老师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业绩,那么就要选择性对待,千万不要因为配合教育而损害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