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故事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5
20世纪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刚生下来时,脑袋特别大,与他身体的比例很不协调;尤其是后脑勺,不但大,而且有棱有角。要是一般的父母一定会担心孩子是不是畸形儿,然而阿尔伯特的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却说:“那可能是因为他那颗脑袋里装的智慧太多了!”一句话,饱含了他对孩子的期望。

转眼,爱因斯坦2岁了,但却不能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开始咿呀学语,而且孤僻缄默得让人生疑,人们再联想起那颗不甚正常的头型,他们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这孩子会不会是个哑巴或者痴呆?”

等小爱因斯坦快3岁时还不会说话。他的母亲波琳就对丈夫说:“亲爱的,你不是说咱们儿子大脑袋里装满了智慧吗?可是他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说话,那脑袋里究竟装了些什么呢!”

但是,父亲对自己这个大脑袋儿子仍然抱有信心,他说:“你别看他说活晚,等到他会说的时候,一定说起来就没完!”

这个时候,爱因斯坦虽然不会说话,但耳朵对音乐却极为敏感。

有一次,母亲在自家的花园里弹钢琴,当她正弹得起劲的时候,突然发觉后面有响动,她回过头去,发现小爱因斯坦正歪着大脑袋,聚精会神地听她弹奏,而且看那样子,分明是已经听得入迷了。她微笑着拍拍爱因斯坦的头:“我可爱的宝贝,看你入神的样子,难道你听懂了吗?”

接下来,每当母亲坐在钢琴前演奏贝多芬等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时,他都会悄悄地坐在母亲的旁边静静地倾听。小小年纪的他就懂得音乐不仅可以抒发内心的情感,还可以像画笔一样,描绘出蓝蓝的大海和柔和的月光,真是太美妙了。

母亲通过一次次地观察,认为“大头儿子”肯定有音乐的天赋,于是请来城里一位最优秀的小提琴手,做爱因斯坦的家庭音乐教师,专门教他演奏小提琴。爱因斯坦进步虽不是很快,但他非常地刻苦。渐渐地,他已经可以断断续续地演奏部分莫扎特作品的片断了。

小爱因斯坦不会说话,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究竟在这个世界他看到了什么,谁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找到了自己所希望的东西。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发展。

小爱因斯坦快到4岁时才开口说话,也并不像父亲预料的那样“说起来就没完”。相反,整天沉默寡言。

小爱因斯坦终于开口说话了,这让波琳太太一颗悬着的心渐渐地放了下来。不过,这个沉默恬静的小孩还是有意识地回避与他年龄相仿的伙伴们,从来不跟别的孩子玩,经常一个人躲在安静的地方沉思。

母亲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来和小爱因斯坦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他从封闭的世界中拉出来,促进其语言的发育。只要她的儿子能够把自己所想的事说出来,那么她就可以帮他了。

但是,等小爱因斯坦稍稍长大些后,性格也很古怪,他从来不跟同龄的孩子们玩。

爱因斯坦5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个家庭女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爱因斯坦大概发现自己将失去自由的个人世界,又一次大发脾气,向老师扔椅子以示抗议。为此,爱因斯坦的父母只好马上结束这第一次还未开始的教育。

有一天,爱因斯坦夫妇外出归来,当他们一推开院门时,不禁大吃一惊:院子里有一座楼房的模型!那模型跟真楼房的样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简直是真楼房的浓缩!

等再仔细一看,原来这座微型楼房全是用小废木块搭的。

而且那些小木块互相咬合在一起,着力平均,好像一个懂几何学和力学的中学生搭的。

他们不相信这是小爱因斯坦的杰作。

父亲问小爱因斯坦:“儿子,刚才有谁来了?” .

小爱因斯坦说:“谁也没来。我不希望有人打扰我!”

母亲指着楼房模型又问:“那么这幢小楼是谁搭的?”

小爱因斯坦头也不抬地说:“当然是我搭的了!”

母亲抱起小爱因斯坦就亲个没完。这件事让她更加确信小爱因斯坦不像自己表现得那样笨,而是一个聪明异常的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爱因斯坦的“独特”之处并没有被父母视为一种异端而遭受歧视,因此才使爱因斯坦能够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成为可能。这一点,是值得很多中国的父母借鉴的。

在爱因斯坦的童年时,还有一件非常值得一提的事。

一天傍晚,下班回来的赫尔曼先生一踏进家门,就对着爱因斯坦的房间大声喊:“阿尔伯特,快来看看爸爸给你买什么礼物啦!”

正在专心练琴的爱因斯坦一听“礼物”两个字,便立即兴高采烈地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只见爸爸从他的包里取出一个纸盒,然后小心翼翼地慢慢打开它。

爱因斯坦好奇地接过来一看,里面装的是一个圆圆的、像大个儿怀表一样的东西。只是这个“大怀表”的四周除了均匀的刻度,还相对写了四个字母:N、S、E、W。它与怀表更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只有一个指针,它正在不停地左右摇摆。

“这是什么呀?是不是一块手表啊?可是,上面似乎多了点东西。”爱因斯坦惊疑地问爸爸。

“听我给你讲啊,它不是表,表是用来计时的,而有了这个东西,你就可以知道方位了,它是用来确定方向的。”父亲耐心地做起了讲解员。

当爱因斯坦发现这个罗盘有如此神奇时,眼睛便开始发亮。现在,这罗盘奇妙的功能已使爱因斯坦爱不释手了。

他拿着罗盘不停地晃动,不管怎样摇动,磁针总是指向一个方向——北方。

“磁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北方呢?”爱因斯坦望着神奇的罗盘,像是自言自语地说。

“这是因为我们所住的地球,有一种磁力,这种磁力将磁针引向北方了。”爸爸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后,耐心地解释道。

“这种磁力到底是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呢?”

“可以说,整个地球到处都有。”

以后,一连几天,爱因斯坦常常双手捧着那个小小的罗盘发愣。他不断地尝试着把它翻转,或是缓缓地转动方向,可无论他怎么做,那个小指针始终指着北方。他知道,这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球磁场在起作用呢。他想和那个小指针一起感受这个地球磁场,指针依旧指着北方,而他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感受到。

一天,爱因斯坦终于忍不住去问雅可布叔叔,因为雅可布叔叔不仅读过大学,而且还是一名工程师。

“雅可布叔叔,您能给我详细说说有关磁场的事吗?”他扬起小脸,眼睛里充满对知识的渴望。

“阿尔伯特,你才这么小,怎么就问起这个问题来了。”雅可布叔叔感到有点奇怪。

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从怀里取出那只罗盘,然后问道:“我看不到磁场,也摸不着。那么它是怎样让罗盘的指针指向北方的呢?”

雅可布叔叔对爱因斯坦的问题也感到有点为难,因为他对地球的磁场问题了解得也不是很透彻,只好说:“这个问题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你,或者,不知道怎么说你才能明白。你现在还小,等你上了中学、大学,就能够明白了。说实话,很多问题大人也在研究。”

“那——磁场看不到也摸不着,我们人类又怎么知道并确定它存在呢?”爱因斯坦没有办法,只好退一步问。

“它是存在的。罗盘里的指针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其实,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用眼睛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过它们的确存在。如引力场,在地球上我们叫它重力场,它也和磁场一样是存在的。我们把一件东西扔到空中,它又落回到地面上,这就是因为重力场的作用。”

爱因斯坦还是听不太懂,但他潜意识中觉得叔叔说的对,所以认真地点了点头。

雅可布叔叔对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所有自然现象背后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些看不到却一定存在的规律统治着。虽然看不到,但我们却能够发现它,认识它。”

“它们和上帝一样,是吗?”

雅可布叔叔笑了,说:“有点像。不过它们是两码事。”

爱因斯坦心里盼着自己早日长大,那样,他就可以搞清楚一些事情背后的原因了。

爱因斯坦经常会陷入苦思冥想之中。雅可布叔叔非常高兴,他认为这种平凡而又神圣的好奇心,正是爱因斯坦成长必需的动力!

爱因斯坦在学校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总希望快点下课,好快点儿回到自己那个广阔的世界中去。

爱因斯坦的这种表现,当然不会得到老师的喜欢,所以在大多数老师的眼里,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他既不守纪律,又整天显得心事重重,谁也搞不清楚他到底在想什么。

赫尔曼先生为了儿子上学的有关事宜跑到学校,负责接待赫尔曼的是学校的训导部主任。看着主任那张挂霜的脸,赫尔曼小心翼翼地问:“按我的儿子性格特点,将来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没想到教导主任竞毫不客气:“不用问了,你的儿子无论做什么,都将会一事无成。”说完,他轻蔑地望了爱因斯坦的父亲一眼,便低头开始忙自己的事了。父亲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心里非常难受,他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做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那位主任又抬起头来,把爱因斯坦在学校的一切“不好”的表现一一向赫尔曼介绍,说所有的老师都嫌爱因斯坦性格孤僻,大脑迟钝,并指责他“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等等。

“偏见,这一切都是偏见造成的。我的儿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个好孩子!”赫尔曼在心里恨恨地说。

后来,爱因斯坦因为沉醉于自学,被学校勒令退学。父亲依然坚持:“我的儿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个好孩子!”

大家想一想,爱因斯坦4岁才开口说话,从小性格古怪,甚至有些木讷,上小学时成绩不好,中学时被勒令退学,在常人眼里,这是不是一个笨孩子?可是,爱因斯坦的父母用赏识的眼光发现了他超人的音乐天赋,发现了他可贵的探索精神,从此为他打开了通向广阔人生的大门。爱因斯坦成功了,但一切首先取决于他父母教育的成功。

爱因斯坦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孩子在一起,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未的早晨,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傋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拣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甚么好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你千万不能这样想。”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要,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窗里。当两只猫从烟窗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黑烟,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遥大摆到街上闲逛了。”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影照自己,并不断地自我暗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没有必要像别人一样平庸。这就是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的原因。

三只小板凳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爱因斯坦总是不以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 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著钢筋踏梯才烟囱内的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著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乾乾净净的,就以他也和我一样乾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954227.html?fr=qrl&cid=974&index=2&fr2=query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26
三只小板凳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交手工作业的时候交了一个做得很糟糕的小板凳,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老师信誓旦旦的说在这个世界上保证再也找不到更糟糕的小板凳了,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遵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原则,从书桌里掏出了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来。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讲故事的人在故事的结尾加上了他们的批注:原来,那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是爱因斯坦同学开始做的,但是很不完美,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完美,他就用契而不舍的精神又做了第三个小板凳。最后是讲故事的人要号召我们向爱因斯坦同学学习,即使板凳做得再糟糕也要坚持做下去,并且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能把话说到这里,说明讲故事的人多半是老师。
在我成为一名物理老师之前,我一直深信,爱因斯坦真的是这样的契而不舍的做了三个小板凳,即使这个故事是假的,故事的寓意也应该是真的。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错了,错的不是故事,而是寓意,或者说是讲故事的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错了。因为,学习了12年的物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爱因斯坦是一个彻底的理论物理学家,之所以说他彻底,是因为他相信单凭理性上的思考和理论上的计算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物理实验在他的眼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可以说,他对于“实践是理论的先驱”这种话是绝对不屑一顾的。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有两种可能:第一 ,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本来对于做小板凳这种可爱的手工艺劳动还是颇有兴趣的,但是天赋并不高,所以做出来的板凳相当的见不得人,此时如果有个鲁班一样的能工巧匠悉心的加以指导,不见得日后的发展会比密立根、康普顿等等靠设计实验而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家伙们差到哪里去。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却偏偏不幸却又幸运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位不晓得“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道理的老师,小小的希望之火被一盆“醍醐灌顶”的凉水给扑灭了,直接导致了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诞生——做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只能靠想的了。第二,爱因斯坦同学的大脑沟回生来就比别人的多而且深,压迫了小脑的发育,动手能力自然就要比别的小朋友差一些,尽管他很善于思考,但是想是想不出来小板凳的,所以他的小板凳做得特别糟糕,连做了三遍,都那么的糟糕。
总结一下上面的两点分析不难发现,故事没有错,但是寓意并不是爱因斯坦对于做小板凳有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而是说他的动手能力很差,仅此而已。
即使是伟人也会有弱项,把所有的关于伟人的故事都拿来戴上耀眼的光环只会眩晕大家的眼睛,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下次再说到契而不舍的例子还是请举那个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吧,让异想天开的爱因斯坦不要再背这样的“黑锅”了。谢谢!
第4个回答  2011-05-25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但不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便爆发了。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