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该怎么教育?

我们人类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

第1个回答  2020-07-14
1.使孩子的思想产生混乱
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但在自己的管教过程中却对孩子大打出手,这相当于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经常有一些父母在打了孩子之后,又会和孩子说:“我打你是为你好”。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产生混乱,并且会形成一种打他们所爱的人是对的的观念。
2.损害孩子的认知发展
曾经有一个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对2-9岁的孩子进行了认知测试,结果发现被打过的孩子,智力发展水平要低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如果这种被打是经常性的,那么孩子智力发展水平将会更低。
我们都知道,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提高的,而练习需要非常多的努力并且存在着失败的风险,被打过的孩子可能会更胆小、怕做新的尝试,因为害怕自己的失败会招致父母的打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会不自信,而有些孩子又会眼高手低,这些其实都源于孩子的自我认知不够准确。
3.伤害孩子的自尊
通俗讲,自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孩子在上学之前,他对自己的评价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会怀疑父母是否爱自己,而这样的想法和观念就会阻碍孩子自尊的发展。人的自尊与价值感紧密相连,高自尊就会产生高自我价值感,孩子就会自信,就会比较积极和阳光。而低自尊往往伴随的就是低自我价值感,低自我价值感,就会产生自卑、自信、进而引发其他的问题。
“你不听话我才打你,你如果听话我怎么会打你呢?”这样的话会让孩子逐渐对自己“不是个好孩子”深信不疑,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那他未来的表现回事什么样呢?妈妈对他的管教会有多大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4.让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
挨过打的孩子普遍都比较胆小,也更容易受到惊吓,容易焦虑和恐惧。
药家鑫就是个典型。他从小就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爸爸也对他是很严格的,只要是在外边和别人有过冲突,不论对错回家都是一顿打,他都不敢犯错误。正是他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在面对被撞倒的张妙时,内心的恐惧瞬间达到了顶点,做出了不可挽回的事情。
5.让孩子惧怕父母,使孩子关闭与父母的沟通之门
亲子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感和安全感基础上。当和孩子建立关系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呢?有没有尊重孩子?在和交流的过程中注意用词?我们时刻要知道,孩子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你的孩子。所以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并且和父母在一起感觉是安全的。孩子觉得可以和父母在一起畅所欲言。这样孩子才会和我们成为朋友、说说心里话。
其实成人也一样,当我们遇到了困难,我们会想到首先找谁呢?自然是安歇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放心、关系亲近的人。
6.让孩子的错误行为更隐蔽
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挨打了就会长记性,但实际上虽然当时停止了不良行为,而且会被震慑到,但从长期讲挨打只会让孩子更害怕挨打,最重要的是,会让自己的错误行为更隐蔽,这样的惩罚并不能帮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第2个回答  2020-06-30
有的孩子怕挨表面上会听,有的就是犟脾气,打骂都不听。父母教育孩子,是希望孩子从内心上去学习进步,自己主动去做某事。遇到孩子不听时,也应该另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打骂型的“屈打成招”,那很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阴影。
同学小林家,从小父母很少打骂他们,有什么事情都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父母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很好,很融洽,两兄弟间关系也不错。即使他们现在各自都成家了,相处还是那么和谐,让人很是羡慕。
邻居小美,经常听到父母责骂她,小美顶嘴了,父母就会打她,使得她性格内向,胆怯,怕与人交往。和父母的关系也不好,没有亲情感,早早的退学了。现在长大了,但还是不爱说话,几乎没有朋友,她说她要找一个外地的男朋友,嫁的远远的,不想回家。
经常对孩子打骂式的教育,孩子感觉不到家的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和父母没有“感情”,和父母不亲近。他会厌倦这种氛围,甚至想要逃离这个地方。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都抱怨,说打骂都不听,实在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回想我们小时候,父母打骂,那就表明上听着,但内心是排斥的,所以育儿要讲求方法。
孩子小,不能明白很多的是非道理,需要父母的帮助。孩子不听话时,也惩罚孩子,但也要讲求正确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参考。
1、取消一些待遇
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很多时候玩得忘记了时间,而每次答应父母的都没做到,父母生气了就想要惩罚孩子。
其实也可以这样做,比如取消一段时间的吃零食和看电视,中途不能感觉孩子可怜就中断了惩罚,爷爷奶奶求情也不行,在孩子心理建立起威信。
2、罚站
这也是老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小孩子特别管用,因为罚站的时候,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做,他就觉得很不自在。这是一种约束的行为,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错误的地方,让他知道罚站的原因。容易形成犯错了就要被约束,这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比父母打骂有效。
3、没收心爱的东西
孩子很小就有物权意识,比如给他买的玩具,那就是他的,让他送给别人,他是不愿意的,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是别人在没有经过他允许的情况下动了他的东西,他会生气。
在孩子整天只顾着玩他的玩具而不学习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没收玩具,让做了规定的事才能再玩。慢慢的他会形成一种观念,不完成规定的事,就会被没收心爱的玩具,而完成了规定的事,不管怎么玩父母也不会干涉。
4、做家务活
现在很多孩子都会做,或者不愿做家务活,觉得太累了。孩子犯错,不听话,也许讲道理他也不会听,那就先让他吃点苦,让他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理解父母的辛苦。
做家务就是有一种很好的“惩罚”,扫地、拖地,洗碗、擦桌子等,这不仅是“惩罚”,更是培养他生活的能力。
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心软,觉得孩子小,就算了,或者就直接的打骂,这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会很大,不仅是自己性格的缺陷,也会影响到他以后教育子女的方法。父母是孩子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第3个回答  2020-07-14
俗话说的好,过犹不及。天天打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不打也是不行的。那些标榜着从小没打过孩子,孩子还健康成长的,完全就是个例,并不值得大家去模仿和学习。

千万别被误导,认为打孩子是不对的。
之所以有不打孩子这个节日,本质上来说,是因为不得不打。某个群体是弱势群体,必然要拿个节日来慰藉一下。在中国,很多的父母都接受了一波国外的感染,认为应该快乐教育。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就是好的,孩子厌恶的远离的,就是不好的。孩子的童年就应该是快乐的等等。岂不知,越是放纵,将来越是难管。社会是一个约束的群体,而非完全追求独立和自由。孩子练了几天的钢琴,倦怠期来了,不去学习,为了孩子的兴趣,有部分家长放弃了;有部分家长坚持下来了,结果发现,倦怠期一过,孩子更加喜欢音乐了。不懂得这种规律,一味的询问孩子的意见,恰恰是对孩子的放纵。
第4个回答  2020-07-14
小孩调皮该怎么教育
1、对于天性好动顽皮的孩子,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其实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么过分,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原谅。真的是很过分的,那么就应该分析道理给他听,让他自己做决定,从而让他逐渐有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2、对待孩子因认识不够而做的调皮的事情,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孩子是最天真的,所以大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一定要讲诚信,讲道理。否则孩子一旦发现就容易跟着模仿,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小孩调皮怎么回事
1、不少孩子调皮贪玩是因为家长没时间陪他们,所以作为家长也应该反思,多抽空陪孩子出去玩玩。孩子调皮有时候还是很危险的,所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家长不能太过宠溺孩子,否则迟早会酿成后果。
2、调皮应该不是坏事情,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只要不是特别过分,我们不能错误的去压制,要做的就是做一个耐心的家长,去慢慢的引导孩子,父母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
小孩调皮是正常的,毕竟孩子年龄小,对所有的事物都有一颗好奇的小心脏。而且他们没有其他事情要去担心,自然就会无忧无虑的玩耍,可能有些时候玩的会比较过就显得孩子特别调皮了。其实他们都是很单纯的,没有恶意想要故意搞破坏。
第5个回答  2020-07-14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