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的“上帝不会掷骰子”。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爱因斯坦的意思就是在说量子力学,也就说是在宇宙当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随机,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所谓的随机现象或概率事件中的偶然性,纯粹是人类的认识上的特征。世界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掷骰子就排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后来更衍生出来了宿命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探讨。



扩展资料

来源

二十世纪上半期是量子力学的诞生和成熟期,物理学家们发现,对一个量子系统作单个测量,在原则上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而只能得到获得某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

例如,如果对一个没有被“极化”的电子进行量子力学测量,可以得到自旋±1/2的概率各为1/2,却不能准确预期电子自旋的值究竟为+1/2,或为-1/2。

对于量子力学测量的上述不可精确预期性或随机性存在好几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两个主要的派别。一种是所谓“正统派”或“哥本哈根学派”,由大多数量子物理学家所持守,另一种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少数非正统派。

“正统派”以为量子力学(包括量子力学测量)对微观物理系统的描述是完备的。言下之意,随机性或不可精确预期性是客观物理世界的一个根本方面。

爱因斯坦至死都不接纳这种观点,他认为量子力学的描述是不完备的,也就是说随机性或不可精确预期性不是客观物理世界的根本方面,只不过是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完备而已。

“上帝不会掷骰子”正是爱因斯坦用宗教的术语来表达他对量子力学和客观物理世界的根本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帝不会掷骰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薛定谔的猫(Schrödinger's cat)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理想实验。

尽管量子论的诞生已经过了一个世纪,其辉煌鼎盛与繁荣也过了半个世纪。但是量子理论曾经引起的困惑至今仍困惑着人们。正如玻尔的名言:“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没有感到困惑,那他一定没听懂。”薛定谔的猫是诸多量子困惑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这个猫十分可怜,她(假设这是一只雌性的猫,以引起更多怜悯)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雌猫必死无疑。这个残忍的装置由薛定谔所设计,所以雌猫便叫做薛定谔猫。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但是,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雌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雌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她的两种本征态。但是,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她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雌猫是死是活。此时,猫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雌猫是死是活,她将永远到处于半死不活的叠加态。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

薛定谔挖苦说: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到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决定其生死。(请注意!不是发现而是决定,仅仅看一眼就足以致命!)正像哈姆雷特王子所说:“是死,还是活,这可真是一个问题。”只有当你打开盒子的时候,迭加态突然结束(在数学术语就是“坍缩(collapse)”),哈姆雷特王子的犹豫才终于结束,我们知道了猫的确定态:死,或者活。哥本哈根的几率诠释的优点是:只出现一个结果,这与我们观测到的结果相符合。但是有一个大的问题:它要求波函数突然坍缩。但物理学中没有一个公式能够描述这种坍缩。尽管如此,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们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还是接受了哥本哈根的诠释。付出的代价是:违反了薛定谔方程。这就难怪薛定谔一直耿耿于怀了。

哥本哈根诠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成了“正统的”、“标准的”诠释。但那只不死不活的猫却总是像恶梦一样让物理学家们不得安宁。格利宾在《寻找薛定谔的猫》中想告诉我们的是,哥本哈根诠释在哪儿失败,以及用什么诠释可以替代它。

1957年,埃弗雷特提出的“多世界诠释”似乎为人们带来了福音,虽然由于它太离奇开始没有人认真对待。格利宾认为,多世界诠释有许多优点,由此它可以代替哥本哈根诠释。我们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诠释。

格利宾在书中写道:“埃弗雷特……指出两只猫都是真实的。有一只活猫,有一只死猫,但它们位于不同的世界中。问题并不在于盒子中的放射性原子是否衰变,而在于它既衰变又不衰变。当我们向盒子里看时,整个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在其余的各个方面都是全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中一个版本中,原子衰变了,猫死了;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

也就是说,上面说的“原子衰变了,猫死了;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这两个世界将完全相互独立地演变下去,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格利宾显然十分赞赏这一诠释,所以他接着说:“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然而……它是基于无懈可击的数学方程,基于量子力学朴实的、自洽的、符合逻辑的结果。”“在量子的多世界中,我们通过参与而选择出自己的道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隐变量,上帝不会掷骰子,一切都是真实的。”按格利宾所说,爱因斯坦如果还活着,他也许会同意并大大地赞扬这一个“没有隐变量,上帝不会掷骰子”的理论。

这个诠释的优点是:薛定谔方程始终成立,波函数从不坍缩,由此它简化了基本理论。它的问题是:设想过于离奇,付出的代价是这些平行的世界全都是同样真实的。这就难怪有人说:“在科学史上,多世界诠释无疑是目前所提出的最大胆、最野心勃勃的理论

参考资料:爱因斯坦的“量子理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5-24
<< 上帝不会掷骰子吗?- 爱因斯坦的信仰 >>
周小安

「上帝不会掷骰子」是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要正确了解这个命题的真正涵意,还需要回到他之所以提出的背景。那就是二十世纪上半期量子力学的诞生和成熟期。物理学家们发现,对一个量子系统作单个测量,在原则上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而只能得到获得某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例如,如果对一个没有被「极化」的电子进行量子力学测量,我们可以得到自旋±1/2的概率各为1/2,却不能准确预期电子自旋的值究竟为+1/2,或为-1/2。

对於量子力学测量的上述不可精确预期性或随机性存在好几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两个主要的派别。一是所谓「正统派」,或「哥本哈根学派」,由大多数量子物理学家所持守。二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少数非正统派。「正统派」以为量子力学(包括量子力学测量)对微观物理系统的描述是完备的。言下之意,随机性或不可精确预期性是客观物理世界的一个根本方面。爱因斯坦至死都不接纳这种观点。他认为量子力学的描述是不完备的。言下之意,随机性或不可精确预期性不是客观物理世界的根本方面,只不过是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完备而已。「上帝不会掷骰子」正是爱因斯坦用宗教的术语来表达他对量子力学和客观物理世界的根本看法。

从哲学来看,爱因斯坦与「正统派」的争论,焦点并非客观物理世界是否存在秩序和规律(这几乎是所有科学家的共识)。关键在於:这个井然有序的客观世界究竟是完全决定性的,还是为机会、发展、新颖性以及人的自由和神的作为留有实实在在的空间?爱因斯坦显然属於前者。在这一点上,他与另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几乎一致,但与其他大多数量子物理学家相反。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与客观物理世界的看法与他的神观或宗教观有密切的关联。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神论者,但却不是一名基督徒,也不是一名犹太教徒。这是因为,他所相信的神,是超一流的数学家,无限智慧者,但却不是圣经所启示或基督徒所信奉的神。爱因斯坦的神是不吃人间烟火的,更不会为人类的罪,降世为人,死在十字架上,又从死裏复活,叫一切相信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第3个回答  2007-05-25
测不准原理,也是一个爱因斯坦的自娱
第4个回答  2020-12-09

爱因斯坦为什么相信上帝不会掷骰子,量子力学真的是真正随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