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有毒吗?

如题所述

黄金(单质)没有毒,有毒的是“重金属离子”,离子喔,例如:Ag-、Au-,这些离子具有强还原性

金箔酒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天然黄金中含有大量铅、汞等重金属成分。但经过提炼以后,生金变成了熟金,纯度大大提高,由于纯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胃肠道环境中无法转变成黄金离子,所以虽然它是重金属的一员,却不会因食用而发生中毒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3年将黄金列为食品添加物范畴。因为金箔的质轻,一顿黄金大宴中用掉的黄金不会超过2克,所以一些如金箔肉包、金箔咖啡、金箔蛋糕,吃下的金箔量极小,且纯度很高的金箔约食用后24小时就会排出体外,在体内不会堆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9
重金属都是有毒的,不过这个毒指的是溶液中重金属离子,而不是重金属本身。也就是说,单纯的金子(纯金)是没有毒的,而它跟某些化学物质(如酸溶液)反应后形成溶液后的金离子是有毒的。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为方式。

社会上总会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些人嘴上埋怨着老板对他不好,工资待遇太低什么的,却忽略了自己本身就是懒懒散散,毫无价值。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说着“因果循环”,这话真不假,你种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这就是不好好学习酿成的后果,那么学习有什么重要性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水平的人,就会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更会渐渐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交到同水平的朋友,自己个人能力越高,自然朋友质量也越高。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越好,自身修养也会随着其提升。同样都是有钱人,暴发户摆弄钱财只会让人觉得俗,而真正有知识的人,气质就会很不一样。

高端大气的公司以及产品是万万离不了知识的,只有在知识上不输给别人,才可以在别的地方不输别人。

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什么样孩子很大几率会变成什么样。只有将自己的水平提升,才会教育出更好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

因为有文化的父母会给孩子带去更多的在成长方面的的帮助,而如果孩子有一个有文化的父母,通常会在未来的道路上,生活得更好,更顺畅。

学习是非常的重要,学习的好坏最终决定朋友的质量、自身修养和后代教育等方面,所以平时在学习中要努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金子本身没有毒,但是只要金子接触水、强酸、强碱、食盐、王水、双氧水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获得电子就可以变成金离子并且氧化过程产生剧毒的氢氰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5-11-07
重金属都是有毒的,不过这个毒指的是溶液中重金属离子,而不是重金属本身。
也就是说,单纯的金子(纯金)是没有毒的,而它跟某些化学物质(如酸溶液)反应后形成溶液后的金离子是有毒的。

古时的吞金自杀并不是利用金子的毒性,而是因为它比重大,在体会形成较严重的下坠,会伤及肠胃、内脏器官,形成大出血最终导致死亡。
第4个回答  2021-04-19
从金子的成分来看,纯黄金是没有毒性的,而且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产生化学作用,极难腐蚀,指望被黄金毒死是不可能的,不然的话,人们也不会把它当做首饰戴在身上了,可是古人是如何做到吞金自杀的呢,这个剧情难道是假的?
这种桥段在小说中很多,《美人心计》中莫雪鸢、《甄嬛传》中杨芳仪、《延禧攻略》傅恒侍女青莲都是以这种决绝的方式离开人世,那么在历史上吞金自杀的人有谁呢?
客观来说,历史上吞金自杀的案例并不多,而且大家都不太熟悉。比如在明朝有个善良的太监叫做张敏,保护了年幼的明孝宗免遭万贵妃的毒手。当明宪宗和明孝宗父子相人后,害怕报复的张敏选择了吞金自杀。(敏惧,亦吞金死——《明史》)
最有骨气也是最惨烈的吞金自杀是爱国将军寿山所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沙俄进攻瑷珲,黑龙江将军寿山拼死抵抗到最后一刻。他眼见城破,不愿意做俘虏,也不愿意弃城而逃,先吞了两个金戒指。可是一时间没有死成,痛苦万分,便让儿子开枪射杀他。他的儿子自然下不了手,部将见他实在难受,补上两枪这才以身殉国。
黄金在古代是贵重之物,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拥有。但凡普通百姓,手头还有黄金,也不是无路可走,难怪吞金的实例不多,但这种死法为什么如此有名呢?大概也是因为太有震撼力,让人过目不忘了吧。值得一提的是,吞金自杀却不是我们想象的完全是被毒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