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正确的气功修炼方法是怎样的?要尽量简单明了的

如题所述

道教传统内丹修炼筑基法

按:田诚阳道长,1982年在山东青岛崂山学道,是恢复道教之后第一批入教的年轻道教职业人员。先在崂山隐居七年,从事道家修炼,并且云游全国各地,寻访高真大德。1989年调入中国道教协会,现在中国道协道教文化研究所工作。田诚阳道长亲身研究中华传统道家修炼十六年,是道教修炼法脉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多年以来,他撰写了一系列有关中华道教文化和道家修炼的文章和书籍,受到海内外道教信仰者和气功爱好者的普遍欢迎。近期田诚阳道长已经完成“中华道家修炼专著系列”的三部丹书,为《修炼入门》(17万字)、《中华道家修炼学》(55万字)和《仙学修炼与长生》(27万字),共计九十九万字。这里刊载的道教传统内丹修炼筑基法《静功法》和《吐纳法》,即是摘自田诚阳道长所撰修炼专著之中。
筑基,是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就好角盖房子一样,先要打好地基,才能修造完成,因此谓之“筑基”。筑基坚牢,房子才能造得稳固高大,喻之丹功,先要坚固自身形体,充实本元,然后修到高深层次,才有足够的保障。因此筑基功法,为内丹修炼之关键,直接关系到今后修证的高低成几,十分重要。
筑基功法,通常说是“百日筑基”、“百日功灵”。意思是说城要一百天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筑基的功夫。但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随着每个人身体素质和悟性(理解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是一百天,也可能两个月、四个月或一年不等。
对于一般人学道而言,作为修炼筑基的实际行持考虑,从事这步功夫,可以进行一百天的时间作为保障,一般能够达到筑基的预期效果。
一、静功总说
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小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蹭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个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的称为静功。
静功,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另,由此可见。
二、静功之道
1、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炁、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这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这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的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的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
2、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
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5
调身、调息、调意三调是气功修炼必遵守的要点。够简单了吧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当今气功领域公认的关于气功的论述是这样写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段话说,当一个人的意识进入到一种非常宁静非常愉悦的虚无状态时,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会随之变得协调。长期坚持这种排除杂念放松心理紧张的锻炼,就会增强机体免疫抗病能力,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由此可见,气功是一项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促使自身生理功能协调的锻炼方法。《黄帝内经》中其它论述气功的条目还有诸如“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传精神”、“通神明”、“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净神不乱思”、“占神往来”、“专意一神”、“必一其神”、“御精神,收魂魄”、“精神专直”、“心和调”、“安心定气”等这么多专一内容的练功要求,清楚地证明了“调神”(心理调整)才是气功的本质特征。
那么怎么做呢?就通过上述三调。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54.htm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14
1. 在自己没有真正悟道之前.严格按照自己所学练的功法和要求练习! 2. 至于真正的修练方法.因各人的先天和后天都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自己去悟! 3. 目前对于气功的论谈多数是”秀才谈兵”.似是而非!即使是修练了四.五十年的人也是如此!希望您别企图想走捷径.而被人怱悠!!!
第3个回答  2011-01-06
简单的说就是身体放松,心无杂念,或以一念代万念,意识内守,修炼壮大内气的过程就是练气功。
第4个回答  2011-01-10
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