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原句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

现代引申义为在职场中,由于特殊情况或突发状况,员工先自行应变处理善后,事后再请示汇报的情形。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读音: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释义:将:将领;受:接受。

1、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

2、将士在外随机应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

3、现代引申义:在职场中,由于特殊情况或突发状况,员工先自行应变处理或善后,事后再请示汇报的情形。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孙武,齐国人,将兵法献给吴王阖闾后受到赏识,并得以在宫中选出180人来小试练兵之道。于是,他将这些人分为左右两队,以吴王的两位宠妃为队长。

约定规则后,孙武陈设斧钺执法台。接着开始击鼓,指挥队伍向右,但众人都笑成一片。孙武感叹“指令不明、解释不清,是将军之罪”,继而又对规定加以重复说明。

再次击鼓的时候,孙武指令队伍向左。谁知,众人依旧笑成一片。孙武道:“指令不明、解释不清,是将军之罪。既已解释清楚,仍不按命令操作,则是兵长之罪!”于是,欲斩杀左右队长。

吴王在台上观看,见孙武要杀自己的爱妃,急忙派遣使者下令制止。孙武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不为所动,一举斩杀两个队长以示众。众人见此皆惊惧。

孙武又任他人为队长,重新击鼓操练时,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坐、起立等皆合乎指令。经过此事,吴王知道孙武善于用兵,即命其为将军,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于诸侯。

从表层处看,这场吴宫杀人事件反映了兵道的重要内容:治军严明,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且军法公正,不阿一人。同时,用兵之际,将帅为三军主心,可不接受国君指令,随机行事。

进一步来看,它还反映了用兵之道贵在“知己知彼”。此次演练事件可视为孙武与吴王之间的一场战争。起初,战争主动权在吴王手中:吴王首先发难,临时要求孙武演示兵法,且以妇女为士,显然有些戏弄的意思。但是,孙武掌握了决定胜败的基本要数,即对吴王和天下的了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意思古代行军打仗,统帅都必须要有皇帝的虎符
(平时是一分为二,统帅和皇帝手里各一半,出兵时必须合二为一,才能号令士兵),
而统帅出兵后虎符就在统帅手里了,在战争中,统帅拥有号令所有士兵的权利,
不受皇帝的制约,所以理解来说就是将军在外面行军打仗,可以不受君王的号令,完全由自己做主.
第2个回答  2007-03-05
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途有所不经,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有的道路可以不走,有的敌军可以不打,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土地可以不争,国君的命令也并不是件件都必须听从。
第3个回答  2007-03-08
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将军在外打仗时,君王的命令有可以不遵循的,不能机械的依照君王的命令.
第4个回答  2007-03-07
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将军在外打仗时,对于不合形式的军令可以不做依从,以免延误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