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的规格型号都有哪些?

我想了解架子鼓的相关知识,想看看相关的图片,鼓锤是什么样子?材料有什么要求?

  架子鼓又称爵士鼓,它形成于本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手击乐器有小鼓、嗵鼓、吊钗等,脚击乐器有大鼓、踩钗。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奏的需要、可随时增减附加打击乐器。
  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摇滚”、“扭摆”及“爵士音乐”的打击乐器,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节奏类型,如迪斯克、伦巴、探戈、桑巴、恰、波菜罗等节奏。这些节奏型气纷强烈、节奏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
  1.架子鼓的组成
  架子鼓是由许多鼓和钗有机地组合而成,常见的有五头鼓、七头鼓和九头鼓。下面以五头鼓为例加以说明;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钗(HH)大中立钗(CC)。
  2.架子鼓的记谱
  架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间,小鼓在第三间,耳鼓Ⅰ在第四间,耳鼓Ⅱ在第四线,大嗵鼓在第二间,大立钗分别别记在上加一间,踩钗写在下加一间。架子鼓并无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去调定选择。
  3.演奏基本方法
  (1)小鼓击奏法:小鼓也称军鼓,是西洋无调打击乐器中最主要的一件乐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势,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势。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脚需同时踩大鼓和踩钗,所以采用坐姿演奏。演奏时要姿势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体自然放松。击奏时,双臂向上自然弯曲置于鼓面上,双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关节和食指二三关节握鼓槌柄部,拇指与食指第三关节自然并拢,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心弯曲,与槌柄保持一定的间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内侧,拇指食指虎口处夹持鼓槌柄部,用无名指第三关节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变曲成握球状。

  掌握了正确的持槌姿势,还要有正确的击奏方法。在训练中一定切记“击奏”二字,也就是说要弹击。鼓槌击打在鼓面后,须立即恢复击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结实、有力度,奏出丰满的音响效果。初学者练习击奏时还应注意击奏位置,应击在小鼓的中心点三至五厘米处。此外,还有边击法、制音边击法、交替击奏法、滚奏等等。在练习时可先单手练,然后双手练,也可双手交替练习。
  (2)低音大鼓踏奏法:低音大鼓用右脚踏击,在通常情况下,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用前脚掌踏击踏板而带动鼓槌击打鼓面。踏击时,大腿、小腿、脚部肌肉相应放松,槌头击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环的踏击动作。在极强击奏时,可将脚悬起后用脚尖踏击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个点上,从而加强踏击的力度,得到预想的效果。
  (3)踩钗踏奏法:踩钗用左脚踏击,它的击奏要领是将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由脚前掌踏击踏板,当脚前掌击下后,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闭的音响效果,这也是与右脚大鼓不同之处。
  (4)嗵鼓击奏法:嗵鼓击奏要领同小鼓,在换鼓击奏时,需用手腕带动小臂和大臂,自然地运动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协调的动作。
  http://blog.sina.com.cn/u/49cab09b010003we
  这就是图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6
[鼓手教学] 爵士鼓简介

一、鼓的简史
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较之吹管、弹拨、拉弦乐器,是最早成熟起来的乐器种类。在原始部落的音乐活动中,鼓占有重要地位。鼓产生于什么时候?从文物、文献中接触到的大多是夏、商、周三代鼓类乐器。但鼓的产生,无疑早于此。在《礼记·明堂位》中就有“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的记载,揭示了先民们在乐舞活动中已使用陶制的土鼓。《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尧的乐官质“以麇革冒缶而鼓之”。缶在原始人生活中为盛食物的陶器,蒙上兽皮,就成了鼓了。《周礼·春官·龠章》:“掌土鼓豳龠。”郑玄注:“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框,以革为两面,可击之。”这是有关皮鼓运用的早期记载。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鼓类乐器的制作和运用。

山西襄汾陶寺夏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鼍鼓,这同《诗经·大雅·灵台》上记载的“鼍鼓逢逢”以及《吕氏春秋》记述颛顼“令鲜先为乐倡。鲜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的材料相验证,都说明皮鼓的运用有很长的历史。在商代的甲骨文中,鼓字写作“ ”,这同今天作为铜器留存的商周鼓形相似。到了周代,鼓类乐器更为发达。据杨荫浏先生统计,周代各类鼓见于记载的就有三十多种。

鼓作为“群音之长”,于神祀社祭、征战役事中无不使用。在祭礼典礼中,鼓以雷霆之声象征春雷,激励万物生长;在军事征伐中,鼓声用以振奋将帅士众之壮气,威震四方。正因为如此,东汉许慎在我国第一部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中,把“乐”解释为鼓乐器的象形字,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音乐活动中鼓类乐器的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将乐器按发音质料分为八个种类,即所谓的“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其中革即是鼓类乐器,如足鼓、建鼓、悬鼓、鼗鼓、雷鼓等等。古代的鼓,除了最早的陶制鼓较多外,大都是以中空圆木覆上兽皮制成的木鼓为主。

南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有着频繁的音乐文化交流,像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天竺乐这类外族外域乐种都陆续传入中原,其中,“羯鼓”便是这些乐种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打击乐器。由于羯鼓的音调高并富于穿透力,因此被唐玄宗李隆基视为八音之领袖。在宫廷燕乐中,唐玄宗经常亲自击羯鼓以和乐,许多贵族也都善此,击羯鼓竟成了一时风尚。

唐代的羯鼓不仅在演奏技巧上达到了较高水准,并且产生了不少作品,如唐玄宗就创作有数十首羯鼓独奏曲,其中较著名的有《雨淋铃》等。李白在诗句中描写羯鼓的演奏时写道:“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天廊振法鼓,四角唤凤筝。”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中写道:“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正是羯鼓声急,音乐表现力强最为突出的描写。

在敦煌壁画、云岗石窟等历史保留下的多种伎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腰鼓乐伎击鼓奏乐的姿态。腰鼓的种类较多,隋唐燕乐中常提到的腰鼓类乐器有毛鼓、都昙鼓、杖鼓、正鼓、和鼓等。腰鼓的鼓框有木质的,也有瓷土烧制的,所谓“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陈旸《乐书》)。腰鼓多以鼓框两头蒙皮,用皮条对穿拉紧,叩击出声,乐声咚咚作响,具有穿透力。

腰鼓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可以在伎乐队中席地而坐,双手拍击鼓面为乐舞伴奏,也可以将腰鼓挂于胸前,在宴饮乐舞中边击边舞,以它的轻重缓急,调动着舞者和观赏者心中的律动感。白居易描写当时的胡旋舞女“心应弦,手应鼓”正好说明旋律与节奏的相互依赖关系。

从鼓乐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如果说传统鼓乐在商周时代曾经获得了一个相当繁荣的发展,那么,隋唐以来,随着腰鼓类乐器由西域的传入,又酿成了我国鼓乐发展的一个繁荣时期。在后来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风格各异、分布广泛的各类打击乐种类。如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十番鼓”、“十番锣鼓”、“十番箫鼓”等多种形式;流行于广东潮州一带的“潮州大锣鼓”、“潮州苏锣鼓”,还有“西安鼓乐”、“山东鼓吹”、“辽南鼓吹”、“福州十番”、“浙东锣鼓”等等。可以说,中国是打击乐器的故乡。打击乐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西洋打击乐器以及爵士鼓在中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上个世纪30至40年代只有在中国的上海等大城市才有机会见到,而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还是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爵士鼓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风靡一时,成为现代乐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爵士鼓在乐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取代指挥,成为乐队的核心乐器。

二、爵士鼓简介

爵士鼓(Jazz drum)亦称“组鼓”、“套鼓”,俗称“架子鼓”。它是爵士乐鼓手、电声乐队鼓手以及其他通俗音乐使用的打击乐器。

爵士鼓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890年,当时舞台乐队鼓手抛开传统的鼓谱,而用自由表达的节奏表现其节奏感,现代节奏的萌芽始于此时。美国新奥尔良的爵士乐队和拉格泰姆乐队的鼓手们使用军乐队中的低音大鼓和小鼓,采用一种“双击”的演奏技巧,即把低音大鼓和小鼓放在可以相互反击的位置上,由一人同时用鼓槌的头部和柄部击奏。他们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常常作即兴演奏,低音大鼓除用鼓槌头部击奏外,有时还用柄部击奏。

1910年至1920年为“拉格泰姆”(Ragtime)时代,其特征为左手演奏“进行曲”节奏的低音,而右手则演奏以切分音为主的旋律。左右手形成此起彼落的节奏重音。虽然当时的鼓手们喜欢自由表现,不依鼓谱,但他们能看懂鼓谱,也了解音乐的句法,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鼓的演奏带入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1920年是“爵士”(Jazz)乐风盛行的高峰,年轻的鼓手们以鼓手独奏(Drum Solo)为其新的特色,他们在节奏上、技巧上各自创新,争出风头。在众多鼓手中,需懂得“振琴”(Vibes)、“钟琴”(Bells)、“排钟”(Chimes)、“定音鼓”(Timpani)等打击乐器,才配称为一流的鼓手。

1935年后,鼓手的声名达到顶点,鼓艺广泛流行于民众当中,到处可听到、见到鼓的演奏。任何的舞台表演都有一番精彩的爵士鼓独奏。一些出名的鼓手甚至拥有自己的乐队。鼓的演奏技巧及演奏形式不断地、迅速地改变,许多墨守成规者被淘汰。

爵士乐鼓手经常在马戏、杂耍以及其他一些场合中演奏,由于音乐衔接和音响效果的需要,一大批传统的打击乐器和一些新奇的代用打击乐器被相继使用,并逐渐成为爵士乐队专有的打击乐器。比如“牛铃”(Cowbells)、“木鱼”、“堂鼓”、“铜鼓”、“钟铃”以及“洗衣板”等等,都曾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许多打击乐器后来并没有成为爵士鼓中的标准乐器,在20世纪20年代,有些被淘汰,有些被改良了。比如,中国的堂鼓则被一种能够调制音调高低的桶鼓所代替。

踩镲出现于1927年,它是由一种叫“索克”(Sock)的手握式双镲演变而来。这种镲不但可用脚踏奏,同时还可以用手槌演奏,这样,演奏者可以奏出生动、活泼、多变的音响效果,因此,现已成为爵士鼓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乐器。

20世纪50世代,鼓的独奏(Solo)被视为典范。其中包括手鼓(Finger — drumming)。其基本技巧是右手棒击大铜钹(Ride — Cymbal)以维系拍子;脚踩镲(俗称高帽High — Hat)则稳定地击于空拍(Off — Beat),右脚踏重音于大鼓,左手棒击小鼓于次重音,可击打皮面或边框。作为一名现代爵士鼓手,除能独奏外,还应有能力与乐队配合以及进行各种舞台表演。

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摇滚乐的兴起,除一些奇特的打击乐器如“邦戈鼓”(Bongos)等,双低音双鼓已在爵士乐队中普遍使用。桶鼓的数量也增加到七个或更多。同时,一些传统的打击乐器,如“牛铃”等也被重新启用。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乐器制造商,为了使爵士鼓能够很方便地随时调制音调的高低,采用了交响乐队中定音鼓的鼓圈和转动鼓体改变鼓皮松紧的原理,制成一种薄型单皮桶鼓,现已被鼓手们大量采用。随着演奏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爵士鼓将会有更新更快的发展。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8dfcc6a010006gh

第2个回答  2007-03-11
注意
注意
人家问的是型号~~~~

套鼓(DRUM SET)俗称(爵士鼓),我们这里将要介绍的,是以(传统款式)来举例。
爵士鼓的(爵士)二字,?K不能完全确定是翻译自何处,一个说法是,因为早期的音乐都和(爵士)相关,所以该年代的意境可能已经让原翻译者印象深刻,故才有此一翻.因为在国外,只有叫(DRUM SET),也就是(套鼓)。

1. 大鼓:BASS DRUM 简称(B.D) 实际的翻译名称是(低音鼓)
尺寸是直径:20/22/24/26深度不等
标准SIZE:22寸直径乘以16寸深度

2. 小鼓:SNARE DRUM 简称(S.D.) 实际的翻译名称是(响线鼓)
小鼓的底部有安装响线(SNARE),可以用小鼓侧面的板机来*作,分别做安上与分离的切换。
尺寸是直径:13/14 深度从3寸到8寸
标准SIZE:14寸直径乘以5又1/2寸深度

小鼓是最复杂的鼓,搞懂小鼓,你就几乎可以面对所有的鼓。
安上响线是有响线的声音,分离响线之时,小鼓将变成和其他的鼓一样的结构与发音。
1)一般选用的上鼓皮可能会不同于其他的鼓所使用的款式。
2)底皮是配上所有鼓皮中最薄的一种,利于响线的发音及震动。
3)调音上也会偏高,上下都比一般鼓调得紧,这是为配合安上响线时的必需弹性。
4)扣住鼓皮的螺丝多2-4根,利于细微调音。

小鼓大多是14寸直径,偶有13,主要问题是在于深度。以下是深度对音乐风格的直接影响:
3-5寸适合FUNK/拉丁/电子或JAZZ
5-5又1/2寸适合一般各式流行乐,但拉丁类或METAL就有不足
6-8寸适合ROCK/METAL/工业/DEATH
FUSION是融合各种音乐所以限制比较少
补充:小鼓的响线各式各样,一般迁涉的是密度、材质、长短。条数教多,打出来的点自然比较密集,而越长的共振区越大。而羊肠类的塑料线也比金属线的来的响亮。

3. 中音鼓:TOM TOM 简称(T.T.)
架设在大鼓上排的几乎都是T.T. 可以加装无限多个。
尺寸是直径:6-16寸各式,8-15寸深度不等。
5鼓组直径SIZE:12/13寸直径乘以11/12寸深度。
(5鼓组 5 PIECE DRUM SET 是指大鼓*1/小鼓*1/TOM*2/落地*1

4. 落地鼓FLOOR TOM 简称(F.T.)
这个翻译是(地板桶)有趣的是,这个可是中文翻译上唯一正确的一种鼓的名称。意思是:架在地上形式的TOM TOM鼓。
尺寸是直径:16/18寸 深度14-16寸
标准SIZE: 16寸直径乘以16寸深度

5. 其余有:ROTO TOM/OCTOBANS TOMS/TIMPANI(定音鼓)/电子鼓/CONCERT TOM等,还有敲击乐器的 CONGA/BONGO/TIMBALE/COWBELL(牛铃)/TAMBOURINE(铃鼓)等。是属于套鼓周边配备,也可以合并使用,

爵士鼓(Jazz drum)亦称“组鼓”、“套鼓”,俗称“架子鼓”。它是爵士乐鼓手、电声乐队鼓手以及其他通俗音乐使用的打击乐器。

爵士鼓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890年,当时舞台乐队鼓手抛开传统的鼓谱,而用自由表达的节奏表现其节奏感,现代节奏的萌芽始于此时。美国新奥尔良的爵士乐队和拉格泰姆乐队的鼓手们使用军乐队中的低音大鼓和小鼓,采用一种“双击”的演奏技巧,即把低音大鼓和小鼓放在可以相互反击的位置上,由一人同时用鼓槌的头部和柄部击奏。他们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常常作即兴演奏,低音大鼓除用鼓槌头部击奏外,有时还用柄部击奏。

1910年至1920年为“拉格泰姆”(Ragtime)时代,其特征为左手演奏“进行曲”节奏的低音,而右手则演奏以切分音为主的旋律。左右手形成此起彼落的节奏重音。虽然当时的鼓手们喜欢自由表现,不依鼓谱,但他们能看懂鼓谱,也了解音乐的句法,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鼓的演奏带入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1920年是“爵士”(Jazz)乐风盛行的高峰,年轻的鼓手们以鼓手独奏(Drum Solo)为其新的特色,他们在节奏上、技巧上各自创新,争出风头。在众多鼓手中,需懂得“振琴”(Vibes)、“钟琴”(Bells)、“排钟”(Chimes)、“定音鼓”(Timpani)等打击乐器,才配称为一流的鼓手。

1935年后,鼓手的声名达到顶点,鼓艺广泛流行于民众当中,到处可听到、见到鼓的演奏。任何的舞台表演都有一番精彩的爵士鼓独奏。一些出名的鼓手甚至拥有自己的乐队。鼓的演奏技巧及演奏形式不断地、迅速地改变,许多墨守成规者被淘汰。

爵士乐鼓手经常在马戏、杂耍以及其他一些场合中演奏,由于音乐衔接和音响效果的需要,一大批传统的打击乐器和一些新奇的代用打击乐器被相继使用,并逐渐成为爵士乐队专有的打击乐器。比如“牛铃”(Cowbells)、“木鱼”、“堂鼓”、“铜鼓”、“钟铃”以及“洗衣板”等等,都曾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许多打击乐器后来并没有成为爵士鼓中的标准乐器,在20世纪20年代,有些被淘汰,有些被改良了。比如,中国的堂鼓则被一种能够调制音调高低的桶鼓所代替。

踩镲出现于1927年,它是由一种叫“索克”(Sock)的手握式双镲演变而来。这种镲不但可用脚踏奏,同时还可以用手槌演奏,这样,演奏者可以奏出生动、活泼、多变的音响效果,因此,现已成为爵士鼓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乐器。

20世纪50世代,鼓的独奏(Solo)被视为典范。其中包括手鼓(Finger — drumming)。其基本技巧是右手棒击大铜钹(Ride — Cymbal)以维系拍子;脚踩镲(俗称高帽High — Hat)则稳定地击于空拍(Off — Beat),右脚踏重音于大鼓,左手棒击小鼓于次重音,可击打皮面或边框。作为一名现代爵士鼓手,除能独奏外,还应有能力与乐队配合以及进行各种舞台表演。

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摇滚乐的兴起,除一些奇特的打击乐器如“邦戈鼓”(Bongos)等,双低音双鼓已在爵士乐队中普遍使用。桶鼓的数量也增加到七个或更多。同时,一些传统的打击乐器,如“牛铃”等也被重新启用。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乐器制造商,为了使爵士鼓能够很方便地随时调制音调的高低,采用了交响乐队中定音鼓的鼓圈和转动鼓体改变鼓皮松紧的原理,制成一种薄型单皮桶鼓,现已被鼓手们大量采用。随着演奏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爵士鼓将会有更新更快的发展。

还有一些pictures: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E%F4%CA%BF%B9%C4&z=0

参考资料: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E%F4%CA%BF%B9%C4&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