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街道街道历史

如题所述

1957年12月26日,东莞行政区划调整,撤去15个区,设立37个大乡和3个区级镇。其中,万江由7个小乡组成,包括万江、石美、拔蛟窝、新和、胜利、共联、金泰,合并成立为一个大乡。篁村和罗沙也分别成为两个大乡。道滘区撤销,新村由2个小乡合并,同时设立道滘大乡。


1958年9月,大乡数量减少至30个,通过合并,小享、谷涌、蕉利并入望牛墩,滘上、滘前、滘贝划归滘联。万江、石美等并入新村大乡,管辖范围扩大。同年4月,东莞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设立14个人民公社,万江、篁村等合并为附城人民公社,新村并入道滘人民公社。


1959年6月,原14个人民公社调整为23个,成立万江人民公社,增加了中堂公社的部分区域,同时分出部分大队成立新村人民公社。接下来几年,万江的行政区域继续演变,直至1963年,新村的大汾并入万江公社。


1968年,万江人民公社改名为万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直到1983年恢复原称。1983年9月,政社体制改变,万江区公所成立,1985年万江成为“广东工业卫星镇”。1986年,撤区建镇,万江区街道办事处成立,分别与篁村、附城区等区公所并入莞城区街道办事处。


1988年,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城区政府成立,万江区街道办事处地位提升。2002年,万江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万江街道办事处,其管辖范围未变,2003年完成村改社区,成为27个社区。2004年,新城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进一步丰富了万江街道的社区结构。




扩展资料

东莞市万江街道,原名东莞县万江区公所;是东莞市区的组成部分,为东莞市四个街道之一,是东莞市的新城区;东莞市万江街道,东隔东江支流-东莞水道与莞城街道、东城街道接连,东南至南城街道,西南达道滘镇,西邻望牛墩镇,北与高埗镇、中堂镇接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