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分型:
1、未分化癌(小细胞癌)
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轻,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居中央型肺癌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2、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
在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3、腺癌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4、肺泡细胞癌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病变。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关于肺癌的预后:
1、肺癌的组织类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鳞癌的 5 年生存率为 15.3,腺癌为 11.6,小细胞未分化癌的 5 年生存率为 7.7。随着近年生物高技术的发展,即使同一类型肺癌的预后还与分化程度有关。
2、DNA 倍体型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肺癌标本的 DNA 含量表明,DNA 含量是明显的生存预后因素,研究表明,同期、同级和组织类型相同的肺癌,常存在不同数量的异倍体细胞亚群,DNA双倍体者 5 年生存率明显较异倍体高。
3、p53 基因 p53 基因突变可见于 80 的非小细胞肺癌,有 p53 基因异常表达者术后生存率明显较元 p53 异常表达者为短。联合分析 p53 突变和 rasp21 表达,二者均阴性的病人生存期长,p53 突变和 rasp21 表达更能准确地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预后和复发的危险程度。
4、43-9F 抗原 43-9F 抗原进行免疫组化研究,43-9F 抗原阳性的鳞癌病人预后明显好于抗原阴性的病人,但腺癌的 43-9F 抗原的表达与生存时间元关。 43-9F 扩L原的表达对判断鳞癌病人的预后优于 N 分期,且可以反映原发肿瘤的复发。
5、肿瘤倍增时间对原发肺癌200 例经统计学分析,肿瘤倍增时间对预后有明显影响,肿瘤倍增时间越短,原发肺癌预后越差;肿瘤倍增时间越长,预后越好。
6、病期病期越晚则生存率越低,I 期肺癌包括手术和非手术在内,其 5 年生存率最高达 39.3,E、E期则分别为 11.7 和 4,III期肺癌无1 例存活 3 年。
7、病变侵犯、转移部位对预后的影响病变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部位对肺癌患者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在同期肺癌中,如 I 期肺癌若肺血管、淋巴管内有癌栓,它就易于复发和转移,故预后较差。皿期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明显为差。而胸膜、胸壁受侵犯被列为皿期的肺癌预后明显较好,二者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16.7 和 43.2。肺癌各组淋巴结转移中以食管旁、肺下韧带、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最差。
8、凋亡指数和有丝分裂凋亡指数取决于肿瘤组织分型,高凋亡指数有明显好的 5 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期。鳞癌中高有丝分裂比低有丝分裂者 5 年预后明显好,而在腺癌,大细胞癌病人则相反。治疗前凋亡指数和有丝分裂的水平可预测鳞癌病人的治疗结果,判断腺癌、大细胞癌病人的复发及预测转移的发生。
9、治疗方法治疗方案的正确与否在任何期别的肺癌中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如 I 期经 cox 多因素分析,在所有因素中能做于术治疗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I 期肺癌手术治疗的 5 年生存率为非手术治疗的 3 倍,分别为 50 和 12.3-13.6 间,而手术综合治疗,主要术后加化疗,其 5 年生存率大于单一的手术治疗为 64,在任何期别、类型的肺癌均以综合治疗的疗效最佳。
10、社会心理因素决定肺癌预后的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患病初期患者心理上愤怒和悲痛期相当长,病人常常不能承受现实。 起初大多表现为性情粗暴,蛮横无理。悲观失望特别严重,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厌世的想法,对未来感到失望,特别是一系列不适症状的产生。在接受现实治疗后,不但病人需要更大的勇气,更需要社会和家庭给予病人充分的理解,他们中大多因为治疗上的一些副作用使外貌改变,更有甚者因为疾病的折磨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便。这就要求家庭、社会多给他们些鼓励和支持,多给他们些关怀和帮助,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能处于一个良好的氛围内生活。 然而,由于社会上的多种原因,如医疗费用的高涨、工作环境的迫使、对疾病的认识不够等,许多患者患病后不能及时就医,结果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