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著名建筑

如题所述

1、八卦楼
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位于鼓新路43号,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鼓浪屿标志建筑之一。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与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是堂兄弟。八卦楼为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1907年动工。1920年因工程资金超支,林家资产被大楼拖垮,林鹤寿远走海外,飘零台岛,并终生未再回鼓浪屿。1924年,日本领事馆出面设计加盖窘窿顶,草加修整,于八卦楼内办“旭赢书院分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日伪财产”接管。八卦楼圆顶直接模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圆房顶。82根大圆柱参照公元5世纪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建筑外围为古罗马塔什干柱式外廊。八卦楼建筑整体雄浑刚劲,散发着一种理性的美感,但对于林鹤寿,却是一个凄美的悲剧。

2、番婆楼
番婆楼是福建晋江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该楼色彩鲜丽,造型别致,某些洛可可的特点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得非常和谐巧妙,这在鼓浪屿别墅群里是不多见的。它至今仍风姿绰约,风采不减当年

3、黄睗敏别墅(金瓜楼)
黄睗敏别墅位于鼓浪屿泉州路99号,又称金瓜楼,建于1922年,系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黄赐敏,龙海县石美村人,少时赴菲律宾经商致富后,1922年鼓浪屿金瓜楼建成后即以4万银元将它买下,并举家从龙海石美迁来,称为黄睗敏别墅。金瓜楼楼顶分立两个橙黄泛金的“金瓜”,八条瓜棱十分突出,棱端飞出的水藻卷草,在蓝天下显得妩媚灵秀。楼体装饰也细腻而富有个性,全部梁柱檐板角楣都雕饰花鸟虫鱼,十分有生气,透出洛可可元素,它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结合以后,欧风与乡土文化融合得更加美观。加上那颇有特点的门楼,门穹内蓝天高远,与两金瓜搭配得和谐、幽静。

4、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8号,始建于1921年,2002年4月被厦门市政府列为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目前修复后开放的“海天堂构”老别墅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

5、黄荣远堂
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2号,建于1920年,建筑为西洋风格。建筑通体设有多处廊柱,用整条花岗岩雕石,具有古罗马风韵,柱头多为古希腊陶立克柱式,建筑正立面由大圆柱和拱券烘托,周边由小圆柱支撑。窗楼设计各不相同,有半月形,平直形,弯弧形等,平台钩栏有水泥透雕、钢花纹饰,建筑屋顶设葡萄架,女儿墙做法具有中国近代建筑风格。建筑较为整体,周边环境优美幽雅。这幢别墅是西洋的、中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风格相结合的典范。

6、亦足山庄
亦足山庄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同安籍越南华侨许涧所建。门楼由许多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腊柱组合而成,极为漂亮。从门楼进入主楼,可以看到一个欧式照壁,踏着雕花装饰的石阶作为过渡,短墙缠枝浮雕,仿佛在讲一个欲说还休的故事。

  山庄由四根通天圆柱支撑正面,与突起的双拱窗套、转角的凹槽墙柱,组成富有韵律的外形美。主屋右侧设计为玲珑的中国传统庭院,按地势落差,筑有蜿蜒曲折的小径,径端有一个重檐儿八角凉亭,作休闲观景用的。院内有口深井,井上有井房,井旁有盥洗池,取水设备一应俱全。

据闻,许涧的子女众多,后来的亦足山庄被作为嫁妆送给了他的第十六个女儿。七十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也有飞来榕,牢牢扎根在欧式大门楼上。直到2004年的时候被租出去了,才修葺一新,而原本的门,只得连同榕树一起锯掉了。高墙之上是现代的摄像头,配以塑钢护窗,方便了主人,可惜了看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1、八卦楼
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位于鼓新路43号,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鼓浪屿标志建筑之一。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与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是堂兄弟。八卦楼为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1907年动工。1920年因工程资金超支,林家资产被大楼拖垮,林鹤寿远走海外,飘零台岛,并终生未再回鼓浪屿。1924年,日本领事馆出面设计加盖窘窿顶,草加修整,于八卦楼内办“旭赢书院分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日伪财产”接管。八卦楼圆顶直接模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圆房顶。82根大圆柱参照公元5世纪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建筑外围为古罗马塔什干柱式外廊。八卦楼建筑整体雄浑刚劲,散发着一种理性的美感,但对于林鹤寿,却是一个凄美的悲剧。2、番婆楼
番婆楼是福建晋江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该楼色彩鲜丽,造型别致,某些洛可可的特点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得非常和谐巧妙,这在鼓浪屿别墅群里是不多见的。它至今仍风姿绰约,风采不减当年

3、黄睗敏别墅(金瓜楼)
黄睗敏别墅位于鼓浪屿泉州路99号,又称金瓜楼,建于1922年,系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黄赐敏,龙海县石美村人,少时赴菲律宾经商致富后,1922年鼓浪屿金瓜楼建成后即以4万银元将它买下,并举家从龙海石美迁来,称为黄睗敏别墅。金瓜楼楼顶分立两个橙黄泛金的“金瓜”,八条瓜棱十分突出,棱端飞出的水藻卷草,在蓝天下显得妩媚灵秀。楼体装饰也细腻而富有个性,全部梁柱檐板角楣都雕饰花鸟虫鱼,十分有生气,透出洛可可元素,它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结合以后,欧风与乡土文化融合得更加美观。加上那颇有特点的门楼,门穹内蓝天高远,与两金瓜搭配得和谐、幽静。

4、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8号,始建于1921年,2002年4月被厦门市政府列为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目前修复后开放的“海天堂构”老别墅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

5、黄荣远堂
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2号,建于1920年,建筑为西洋风格。建筑通体设有多处廊柱,用整条花岗岩雕石,具有古罗马风韵,柱头多为古希腊陶立克柱式,建筑正立面由大圆柱和拱券烘托,周边由小圆柱支撑。窗楼设计各不相同,有半月形,平直形,弯弧形等,平台钩栏有水泥透雕、钢花纹饰,建筑屋顶设葡萄架,女儿墙做法具有中国近代建筑风格。建筑较为整体,周边环境优美幽雅。这幢别墅是西洋的、中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风格相结合的典范。

6、鼓浪屿大夫第和四落大厝
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二落大厝和四落大厝都被列入重点历史风貌建筑,大夫第与四落大厝在众多的西洋建筑楼群中,显得十分突出,不失为鼓浪屿建筑的瑰宝。鸦片战争中,英军曾为据作为指挥营地,如今在大夫第的石头上尚有英军刻的三角旗标志。主房为四合院,两侧有护厝,左右拼接。建筑立面处理丰富,用实心砖或空斗砖砌成图案,朴实无华,建筑屋背为燕尾式,内部透雕花饰秀美,绚丽多彩,充分体现闽南民居建筑的传统艺术。而如今大夫第经过整修,扫去了老宅的百年浮尘,让它梅开二度,成了春风扑面的“圆洲茶庄”。地址:海坛路58号 【黄旭斎小故事】黄旭斋在水仙路小吃店吃蚝仔粥时,巧遇海上武装集团首领蔡牵,蔡牵吃了点心后才发现没有带钱,便恳请店主允许他下次来时一并付清,然而店主不肯善罢甘休,两人最终争吵起来。黄旭斋虽与蔡牵素不相识,却慷慨为其付款,并拿些银两给他作路费,使得蔡牵感铭肺腑。后来黄旭斋行驶南北的货船被海匪抢劫并押至某一小岛上,驻岛首领蔡牵认出黄旭斋,连忙为他松绑,还设筵为他压惊,同时赠送一面黄色令旗,嘱其插在船上便可免受干扰。从此,黄旭斋的船只畅通无阻,因此发了大财。于是又投巨资在今海坛路58号处建造了一座二落五开间双护厝的古屋,后因人丁繁多不够居住,又斥资在二落的南面建造一座四落大厝和一座燕尾双翘角的住宅(现编中华路23号、25号),据说当时二落的厝前全是田园,站在门口可以远眺鹭江景色。这些位于道路两侧的建筑现今保存完好,看上去依然气派,。

黄旭斋生有三子,长子琨石出仕,官至户部监印,诰封中宪大夫,故过去在二落大厝悬挂“大夫第”匾额,显赫一时。后人中还出了广东补用巡检黄赞襄、举人黄赞夏、管业训导黄赞周等。黄赞周还当过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首任华人董事。

7、亦足山庄
亦足山庄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同安籍越南华侨许涧所建。门楼由许多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腊柱组合而成,极为漂亮。从门楼进入主楼,可以看到一个欧式照壁,踏着雕花装饰的石阶作为过渡,短墙缠枝浮雕,仿佛在讲一个欲说还休的故事。

  山庄由四根通天圆柱支撑正面,与突起的双拱窗套、转角的凹槽墙柱,组成富有韵律的外形美。主屋右侧设计为玲珑的中国传统庭院,按地势落差,筑有蜿蜒曲折的小径,径端有一个重檐儿八角凉亭,作休闲观景用的。院内有口深井,井上有井房,井旁有盥洗池,取水设备一应俱全。

据闻,许涧的子女众多,后来的亦足山庄被作为嫁妆送给了他的第十六个女儿。七十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也有飞来榕,牢牢扎根在欧式大门楼上。直到2004年的时候被租出去了,才修葺一新,而原本的门,只得连同榕树一起锯掉了。高墙之上是现代的摄像头,配以塑钢护窗,方便了主人,可惜了看客。
第2个回答  2020-11-20
黄家花园,晃岩路25号,别墅评价黄奕住,为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印尼四大糖王之一。该别墅是由中楼、南楼、北楼构成的西欧式建筑,大气又精美,简单却华丽。

2、海天堂构,福建路42号,别墅主人黄秀、黄念忆,菲律宾富商。该别墅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门前横匾“海天堂构”,古希腊柱式,西洋风格窗饰,中西结合。

3、黄荣远堂,福建路32号,别墅主人黄仲训,越南华侨,曾在此创办“黄荣远堂”房地产公司,别墅以欧陆风格为主,通体有许多大小廊柱,用整条花岗岩琢成,一派古罗马风韵,是鼓浪屿别墅中的精品。

4、许家园,鹿礁路36-38号,菲律宾华侨许椿生的故居,西式高楼,体量甚大。两根通高廊柱支撑着三楼宽敞的阳台,柱头为科林斯柱风格,是颇具特色的大家庭住宅。

5、天主堂,鹿礁路34号,建于1917年,为哥特式建筑,其特点是目光所及均为尖形。室内天花为彩蓝色珠纲结构,繁辱华丽,这是厦门仅有的一座哥特式教堂。

6、金瓜楼,泉州路99号,别墅主人黄赐敏,菲律宾华侨富商。该楼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的别墅洋楼,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即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的韵味。

7、三一堂,安海路69号,建于1934年,至1945年底才竣工。取名“三一堂”,即寓意三个教学联合兴建之意,又寓意圣堂、圣子、圣灵三们一体的教义。

8、番婆楼,安海路36号,别墅主人许经权,菲律宾华侨。该别墅是为孝敬供养许母所建,因许母衣着华丽,街坊称其为“番婆”,楼名因此而来。藤制吊顶,街巷呈现近乎完美的斑驳,剥落层层古老的故事。

9、八卦楼,鼓新路43号,所说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有八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现四面八方二十四向,“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现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

10、春草堂,笔山路17号,由许春草亲自设计,临崖而筑,外观似西式养楼,实为中国民居。建筑选花岗岩作墙基和廊柱,加以清水红砖勾缝,有自然粗犷厚实之感,又具闽南建筑天然美感。

11、亦足山庄,笔山路9号,为同安籍越南华侨许汉所建,这是一幢个性突出,艺术性强的欧式建筑,它有鼓浪屿最大最美的门楼和石阶,外观雄伟挺拔。如今已被富商认养。

12、安献楼,鸡山路18号,美籍丹麦人安理纯牧师于1934年建造。安理纯夫妇在鼓浪屿创办美华三育研究社,建农场和牛奶场。为安牧师夫妇把这座楼命名“安献楼”。现为健康养生度假中心。

13、林氏府,鹿礁路11-19号,由“大楼“和”小楼“及稍后兴专家的、连接此二楼的“八角楼”组成。

14、船屋,鼓新路48号,呈长三角形。建于1920年,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他利用地块形状把别墅设计成待航的轮船,可谓匠心独具。
第3个回答  2020-12-27

摩猩人哈雷奶奶在鼓浪屿:看见番婆楼,就像看见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