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次次的告别#面对别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漫漫人生路,别离在所难免,尤其是这个十月,很多我们熟知的人相继去世,突然让我们意识到人竟是如此脆弱,那么面对别离我们究竟用何种态度去对待呢?

每一次离别,都是永生。

1

大概八九年前,我当时在合肥的一家地产广告公司任职,那个时候还是80后雄霸职场的时代,80后是公司的中层干部,70后是公司的部门领导,而我们这些90后还只是初出茅庐啥都不懂的小屁孩实习生。那一年,同为实习生的W,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同事好朋友。

W和我说,我出来上班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他希望自己两年内能够攒够十万,出去旅行。旅行的地点都已经选好了,第一站是俄罗斯,之后是芬兰,瑞典,挪威……一个接着一个的从北到西,争取把欧洲都玩个遍。

他真的非常努力,一周出差四天,有三天半无一例外都是醉倒在酒店。陪客户喝酒是所有客户经理躲不掉的潜规则。客户愿意出来陪你喝,说明项目问题不大,只是还没到需要交接签合同的时候,咱们酒桌上切磋,交流彼此的业务经验,互通有无;客户不出来陪你喝,说明这份合约八成要黄,或者项目对接人没找对,需要采用迂回策略,跳过这个人寻找下一个契机。这是W传授我的销售经验。

W就这样在一桌又一桌的饭局里,一点又一点的积攒下了他的梦想,第二年的夏天,W就交了自己的离职信,在走之前,部门的经理留他在办公室呆了足足一下午,我能想象部门经理脸上的表情,一定是一脸惋惜和肉疼,毕竟全公司没有哪个人的业绩做的有W好。

W走的时候对我说: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

和CC认识的时候,她光彩照人,周身弥漫着香水的气息。她是华裔英国人,父母远渡西洋开店,靠中华料理维持生计。我们在透明格子间的成人英语培训学校相识,我是学生,她是老师。

CC的小班课非常精彩,很多学员都喜欢去前台预订她的课,在英语角,她经常会用英文分享自己的感情生活,她说,我这个人是不婚主义者,我享受单身生活的自由感,免受他人的摆布,离开英国,回到自己的祖国生活,是她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在这里,她想实现自己的小目标,攒钱买一所房子,一个人孤独终老。

我那时比较幼稚,我说,那你的父母怎么办,你还会回去看他们么,你以后老了谁又会照顾你呢?

CC建议我,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出去看看,每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各有不同,我们尊重每一个人不同的想法。

大概在学校过了半年吧,我就再没见过CC,前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CC回家结婚了,她怀孕了,父母原谅了她。

3

人这辈子,不学一件乐器用来陶冶情操,老了真的会抱憾终身。

我二十岁的时候迷上了吉他,虽然比同龄人稍晚了一些,但是女孩子们仍然喜欢会弹吉他的男生。我学吉他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为了讨女孩子的欢心,其次是因为吉他简单。

汪老师是我的吉他老师,我在网上找到一个吉他教学的帖子,上面有汪老师的联系方式,就是因为这一通电话的缘分,汪老师决定收我为吉他入门弟子,并且毫不脸红地让我交了五百的学费。现在想来,和学钢琴相比,这五百学费,确实不贵。

吉他入门必看的书叫做三月通,意思是看书三个月自然就能融会贯通,汪老师花了7节课,教会了我4个和弦,CDEF。

他说:四个和弦走天下。

全天下所有的歌曲,都可以用这4个和弦瞎弹,忽悠吃瓜群众,骗骗女孩子绰绰有余了。然后剩下的13节课,我们就靠他客厅里的PS2游戏机度日,我们玩了一整个暑假。

吉他毕业的那天正是开学日的前两天,我对汪老师鞠了个躬。我说,我们可能再也见不着了。汪老师擎着泪花,对我说,你是我教过吉他弹的最差的学生,但又是最合得来的朋友,以后有时间一定要来家里陪我打游戏。

我再没去他那里学琴。

4

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我一直喜欢一个女孩,她是我们节目组外聘的主持人,负责主持一档大型卫视选秀节目。因为想要和这个女孩在一起,我贿赂了部门领导两包烟,领导红笔一挥,我就被调剂到节目组,成了那个女孩的节目助理。

第一天在演播室的后台,我看见她晕倒了。原来是为了保持身材,节食,饿晕的。

我给她偷偷塞了两块巧克力,她笑着说:你吃了么?我摇了摇头,匆忙地跑开了。

选秀节目一共举办了四周,每周我都有一天时间和她接触,中午在候场区,我们有时也会闲聊,她说,她大学学的是浙传的播音主持,本想留在杭州,没想到没人脉,没关系,没背景,外头根本呆不住,最终还是回了老家这个小地方。

我说,你为什么不再努力一把,或者去北上广再闯荡闯荡。她只是笑了笑,她说,她其实没啥梦想,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找一个平平无奇的男朋友,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然后随了父母的意,结婚生子度过余生。

我说:怎么样才算平平无奇?

她说:长得像古天乐那样。

我释然道:你这个要求一点也不高……

节目摄制周期结束以后,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她来台里节工资,我在14楼的角落点了根烟,因为在那里,我知道,她能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

果然,临走的时候她还是叫住了我,我们一同等电梯,从14楼到大厅,从大厅到铁门外,我们亦步亦趋,相顾无言,亦如当初在演播室的后台,我们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她还是没忍住,问了我一个问题:假如不在电视台呆了,你以后打算去哪里?

我说:我可能会离开这个城市,去外面看一看。

你不害怕吗?她问。

我说:年轻的时候不走,以后想出去就晚了。

还给你。

她伸出手,是两块巧克力。

我们一人吃了一块,没想到这就是永别。

前年的五月份,我得知她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永远的留在了这个城市。

5

2015年9月5号,七姐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知乎,都永远的停在这里,再没更新。她是河南某个地区的小网红,有自己的粉丝社群,她靠自媒体营销为生,为中小企业搭建自媒体平台。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正在做两件事,一件是做自己的女性情感脱口秀节目,节目马上就要在平台上架,我给她出了很多点子;还有一件,她是社区公益的发起者,为抑郁症患者演讲,讲述自己的病情经历,科普抑郁症知识,试图唤起大众对患者的关注与包容。

因为劳累,三餐不继,她得了胃病,经常夜晚在朋友圈求助,她还有哮喘,先天的,没法治。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奇女子,我一直坚信她能成功。

那时候我刚结婚没多久,总会问她一些有关情感的问题试图寻求解答,她37岁,没有结婚,却在网上帮助了很多人。

她的微博最后一条写的是:护照在冰箱里冻了一年,昨个收拾东西才找到了它。转发的最后一条是有关抑郁症十年自愈的微博段子。很多人在她的微博底下留言,想要知道她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突然间就人间蒸发了……

如果她还活着,我想我很乐意知道这个消息。

6

人生里,布满了一个个车站、机场和码头,每天都在不同的场合里上演着相聚相逢和离别。只是我们都太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乐此不彼,谁都未曾想过,或许这一次的再见会是真正的永别。

回家的行囊里每样都是惦念,重逢的喜悦里处处都是小心。

相聚本来就是离别的开始。

这些人永远的活在了我的记忆里,每一次离别,都是永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4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送别总是让人伤感的。对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更是如此。不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离别得多了,伤感得多了,我觉得没有离别似乎也难以发现自己原来和身边的人有着如此的感情。所以,我们离别教育应该多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这只是和亲人离别,还有朋友,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如时间,生命,机会。我们拥有青春,却不知道不察觉他们的宝贵,不知道和青春在一起的日子的好。当和青春离别时才知道珍惜,也觉得晚了。生命,好的机会也是如此吧。该离去的一定会离去,就好像你姐姐一样,不可能永远守在一起。况且知道了永远在一起,也便不会感觉需要珍惜了。让离去的离去,只是在他们离去后,我们应该把这些感情寄托在现在拥有的事情上面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对待自己和身边的其他人,珍惜时间和生命。否则,我们的一辈子就会在伤感离别之中度过。那样也太悲惨了。
  心里空空的,暂时没有关系,可是脑子不能空空的。还得想办法转化伤感和失落。把那份依恋和思恋存在心中吧。好好做一番事业,而下次再见的时候,你要让她知道你对她离别的伤感已经让你成长了,这样你的伤感才有价值。呵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蚕也好,炬也好,它们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总不能空悲切吧。
第2个回答  2018-11-14
人活着并不是为品味痛苦而生活。人应该是快乐的。生命中确实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看重,值得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去追求,但是也有因追求失败而沮丧。然而,只要我们真正地追求过,无论得到与否,我们的人生将会因此而丰富多彩,不至于显得轻飘而没有分量。
事不顺心,是常有的事,我们没有必要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因为痛苦并不会使人高尚起来,并不会引得别人来重视你。而应该多方面思考失败的原因,并争取有一个新的发展。人世间,喜欢诽谤打击别人者为数不少。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认为自己没有错,无论别人怎么看待,都不必痛苦。
第3个回答  2018-11-14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次的别离,夜里真正降临到我身上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我只能自己假装坚强,强忍着泪水,做一个表面的强者,内心的脆者。
第4个回答  2018-11-14
最好是能够放下,不要舍不得,让逝者不能够安息。要知道,人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为了防止别离后的愧疚,我们应该对身边的人好,尤其是父母。父母在世,要常回家看看,逢年过节不要让父母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