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中学生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虽然他们学习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可是却不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服务于自己的生活.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通过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更多的关注我们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进行技术实践,也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技术,亲身实践的一个课程平台,这样,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才有助于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同时,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会对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很有帮助.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是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我觉得通用技术学科的设立对于我们国家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技术载体学习技术设计思想,是一种通识教育,是一种智力开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面的教育,通用技术教育的追求在于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时下我国高级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寻找技术工人成为企业一大难题,在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人日报报道:我国81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表明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同时工人日报又介绍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传出消息,为弥补国内高级技工的短缺,我国将引进日本高级技工,这些令人惊奇却不意外的消息读起来令人心酸和苦涩.从表面上来看,这些事例反映的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但是从实质上来说,我认为是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忽视了对中学生的技术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现在国家把通用技术课程列为普通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我上课时,曾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有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说:我老爸既不懂电脑,也不会开车,但他照样当老板.
我在全班总结时,对事不对人地讲了下面一段话:当前,在我们国家,有的人可能技术素养很差,但这些人可能还领导着一个部门,或者担当着一个企业的老板.这确实是事实.但是,我也敢肯定地说,这些人也必然面临过因为缺乏技术素养而带来的困难和损失.而且,这种情况的存在,正是我们民族素质的一种缺失.因此,从振兴民族大业来说,学习通用技术,培养技术素养,正是每个高中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去弥补你们父辈们因为缺乏技术素养而给民族素质带来的缺失!
我的总结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以上几位老师分别从自己的体会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谈及了对通用技术课程为什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些思考,应该说这些思考还是比较深入的,讲得也很好,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因为我国技能型人才缺乏,所以要开设技术课程;二是认为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人意,而技术课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所以要开设技术课程.三是认为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动手实践少,应当通过技术课程来培养和强化.四是认为我国相对先进国家来说,技术还比较落后,需要开设技术课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看法,比如说,高中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开设技术课程是为了他们更好就业;再比如说,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为了把最新科学知识,技术成果介绍给学生,所以要开设技术课程等等.
这些观点都是针对我国科技,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来的,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一定的合理性,但就其单一的观点的来说,难免还有一定的片面性.
其实,在过去,人们对技术课程也有一些误解.比如,过去我们常常把技术课程或者当作救济品,或者当作奢侈品.当作救济品,是认为技术课程是给那些有考不取大学的学生学习的课程,认为他们将来升学无门,就业无路,应当用技术课程提供给他们一技之长的学习机会.当作奢侈品,是认为技术课程需要一定的材料,工具,设备,只有条件好的学校,甚至是高规格的民办学校,国际学校来开设这个课程.这些都是从某个角度来看,难免都有一定的偏颇,而且这种观念也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应当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及基本理念角度来理解.也就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个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是一个通识教育的课程,作为一个通识教育的课程,它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如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等等.技术课程的这些教育价值对每个学生都需要,对每个学生都必要,对每个学生都富有意义,不可缺失.
从课程性质来看,技术领域是基础性的学习领域,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通识教育性质,这个基础不只是知识结构的基础,也不只是一个学科学习的基础,而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的基础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对于通识教育,我们还可以从这样一角度来理解.即从比较的角度来看:
其一,通用技术不是专业的技术.根据课程标准,通用技术是指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它应该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常常采用的,常常涉及的技术.通用技术课并不是给学生讲到技术,就要讲系统性的航空,航天技术,讲专业化的机械工程技术等等.高中技术课程是基础性的技术课程,不要求对某类技术进行全面,系统,专业化的讲授.一方面这种讲授学生没有接受知识的经验基础,另一方面也没必要,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将来从事某个专业化的工作,只需要检验和感受其中的一个部分,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是通过组织典型性,项目性,主题性学习活动来进行的.
其二,通用技术不是职业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应有职业的视野,而且要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但它不是职业教育性质,课程内容也不是职业学校教学的职业技术,它不面向某个具体的职业,但它会涉及到一些职业的内容.有些老师因为通用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技术设计就认为这门课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工程师,设计师,这是一种狭窄的理解,技术设计是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一个载体,它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更不是为了一个专门的职业所开设的一门课程.
其三,通用技术不是单一的劳动技术.通用技术的内容既与生产劳动相联系,但又不局限于生产劳动.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非劳动意义上的技术,如:休闲的技术,健身的技术,医疗的技术,娱乐的技术以及个人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吃,喝,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技术,都已成为当代人必须了解的技术,这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可缺少,都需要具有基本的知识和常识,否则就不可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否则生活中就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样的一些观点,这里引用《青年博览》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
观念不仅约束着一个人,同样也可以约束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不少人奇怪,德国人制造出的机械怎么会那么结实耐用 德国加入了欧共体后,大家才猛然发现,原来是在观念上德国人与别国根本的不同.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欧共体成员在一起研制大型客机,试飞阶段,一些国家的工作人员照例将"精心保养""小心爱护"的字样贴在机舱的醒目位置,以提醒前来试坐的顾客们处处小心,这几乎是全世界的生产商们所惯用的"提示".
而德国人却按照自己的观念,请前来试坐的每一位顾客对机舱内的所有设施尽可能的折腾,比如厕所的门,你尽量硬拉硬拽,甚至摔打;对你的座位,你尽可能的摇晃,甚至拆卸;凡是开关,按钮,能转动的地方,希望你用最大力气去扭动;抽水马桶,餐具,顶灯开关……你都可以以破坏的方式使用,从而达到最高的使用极限.结果,凡是易损,易坏的部位都暴露了出来,最终得以加固完善.
德国人的产品之所以经久耐用,原来在于他们在产品试验时的与众不同.改变我们的观念,有些事,便会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改变.
其实这里进行的"试坐"就是一次技术试验.德国人把它看成一次技术试验,而有的人只把它看成做一次广告.德国人要尽量去发现这个"模型"的问题,以求改进,近看能地做到尽善尽美,而有些人的做法是保护缺点.这种观念的不同,产生的结果当然不同.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呢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不仅在技术问题上,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呢 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实际上,德国人的技术素养在这方面就高人一筹.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使我国的每一个国民都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对国家,民族是多么重要.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具备技术素养,每个学生都要学习通用技术,也就清楚了.
当然,作为一个通识教育的课程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新课程方案中它是通过国家课程予以确定的.新课程改革中,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别结构.而我们现在大家所知道的信息技术4个必修学分,通用技术4个必修学分以及根据课程标准所设的各个选修模块均是以国家课程学分方式落实的.这种学分管理方式也是与通用技术的通识教育性质相一致的.因为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通用技术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都是以当代青少年提高技术素养所必须事先的必本目标,所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它具有基础性和时代性,更具有广泛性,是所有学生,不管是文科理科,也不管是音乐体育美术,还是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都必须续学习的内容.因此保障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这既是国家要求,也是国家职责,通过国家课程方式,国家课程学分予以确认,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过去我们总因为认为海南岛的农业与黑龙江的农业有不同的特点,新疆的农业技术和上海的农业技术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认为技术课程应是一个地方课程,这里把中小学技术课程错误地等同于产业技术课程.现在,通用技术课程回归学生生活,而当代人们的生活具有更多的趋同性,同时作为素养类的课程,基础类的课程,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课程,它在全国已成为一个基本性的,具有一定统一性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技术课程的实施和全国范围内学生技术素养目标的实现.当然,通用技术在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基本性和统一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就如同统一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下可以编写不同的数学教材,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数学应用题一样,各地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载体,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不同的技术实践.
当然, 技术课程也可以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设置,以弥补国家技术课程的不足,以凸现各地区各学校的传统与特色,在这方面,我国已有一些省市多年设有技术与设计,技术与技能类的地方课程.也有为数不少的学校设立了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机器人设计及制作,传统工艺等方面校本课程.应当说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形成技术领域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
第三个角度,我们还可以从技术课程的价值角度来看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要学习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有丰富的价值,国家课程标准指出了其具有五个方面的价值,这五个方面是: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进入地铁不会操作无人售票机,有大量人员不懂及不会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感应设备,这是从技术角度缺乏社会适应性的表现,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正是开发学生创造潜力培养创作能力的大好时机.
其实,早在《高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用)》中,就已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这是所有其他课程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也在党和国家提出培养创新能力之前.这不是大纲制定者高明,而是它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潜能.上一课我曾说过,通用技术课中学生可以进行真实创新,这是它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载体之一的重要原因.在通用技术课里,学生要经历设计的全过程,设计的灵魂就是创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创新,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创新,学习创新的思想方法,培养创新的欲望与能力,学习创新所需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技术的方法.这就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本身是人类创造的产物,也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一个平台.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技术本身就离不开实践,技术课程能力的培养实际能力是大家的共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课程标准里,对动手的理解不仅是操作,还包括项设计这样的活动.不过于强调技能训练而强调手脑并用.
技术设计,技术实验是通用技术课中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好处.这样的能力同样可以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技术课程就是技能训练,就是学技能,这是片面的技术.技术尤其是现代技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因素,丰富的道德因素,审美因素,这些都要学生去领悟,去做出简单设计,去进行简单应用.因此新课程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学生由"动手做"走向"动脑做",由"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4.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无论是技术的产品,技术的知识,还是技术的活动都折射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就技术本身而言,技术不仅内涵着材料,工具,程序,工艺,方法等操作性因素,而且涵盖设计,优化,权衡,试验,结构观念和方法,此外还携带着民族性,时代性,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一系列社会文化特征和文化要素.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更为宽泛的通用技术,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要很重要作用.
在课程标准里,我们使用的技术文化的内涵有:技术文化不是技术本体,而是人们在运用技术,设计与制作技术产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技术观念,思想与方法,技术知识,技能技巧,审美观念,规范制度,道德信仰,物资材料等融合在一起,渗透进技术活动与产品中的文化.技术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本身就是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与精神文化有机融合,共生共长的文化,并且因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征.技术文化通过语言,文字,以及特殊的技术语言——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以身示范,技术产品——技术的物化形式等,进行交流和传承.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方式的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举个例子,如简易书架设计制作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改善.学生需要经历调查设计的需求,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设计方案,比较权衡方案,交流方案,制作模型,优化设计等过程,这一学习过程不仅综合了多种知识,如力学,几何,材料等,综合了多种技术,如工具,连接,制模,工艺,环保等,综合了技术与文化的因素,如美学,生活习俗,使用习惯等,更是将动手动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综合.这一学习过程充满探究,富有生机;这一学习过程综合了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从多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运用多种知识与技能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为适应技术社会的生存打下基础.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于以往学生过于单一的学习方式而言的.过去家长们总喜欢说"孩子在学校读书",学生拿着一本书,一支笔,一本作业本进行学习似乎成为唯一的学习方式.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这些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主动,更加充分,更加生动活泼的发展.
上面提到的五个方面的课程价值具有普适性,对每个学生都适用,对每个学生都需要,因此无论从课程的性质角度,还是从课程的价值角度看,通用技术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可以说,学习通用技术的课程既是每个学生的自身需要,又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我们每所学校每个老师都应当为学生行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权利创造条件和必要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2
通用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出真知。只有心灵手巧,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第2个回答  2021-02-09
女孩子肯定学一些轻松的比较好 我觉得IT就蛮适合女生的 现在社会是很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的
第3个回答  2020-04-21
学厨师就很不错的,现在厨师行业就业压力小,薪资待遇很高,很适合男生学习。无论中餐还是西餐都建议到专业烹饪院校学习。而且现在厨师的工作不像以前了,现在大酒店多,有技术的厨师可以拿到上万元不等的月薪。并且学厨师不仅可以就业,还能自己创业,前景好,出路多!烹饪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实用的一项技能。人是铁,饭是钢,再厉害的人也离不开一日三餐。掌握好烹饪技能与知识,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味蕾,日常的营养健康也不用再操心。并且技术行业不比高中什么的,以前成绩不行没关系,这个行业完全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当然,如果兴趣在此,学起来更不错。建议选择提供专科学历服务的专业烹饪院校,这样毕业不仅能掌握扎实烹饪技术,还可获得专科学历,发展前景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