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如题所述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如下:

1、正月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习俗讲究开门炮仗。人们起早,先放一挂大炮仗,好一个满堂红!然后要去亲戚邻居家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期盼来年大吉。这一天不要动扫帚、不要倒垃圾、不要开火煮饭!开年第一天,不要把福气、财气带走啦!

2、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天妻子和丈夫要带着新年礼物前往娘家,给娘家人拜年,并且吃午饭。北方的这一天还要祭祀财神,吃馄饨、吃元宝

3、初三又称“赤狗日”,易与他人争吵,因此这天一般人们都待在家中,扫扫家中的垃圾、扫除晦气。有些长辈比较讲究,要求这一天不可以拜年串门。

4、初四迎财神,是祭祀财神的日子。这一天,大家要备好瓜子、水果等,一方面是招待拜年的客人,一方面是接受“财神爷”的检验。

5、初五要“赶走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天人们要早起放炮竹、打扫卫生,把不吉利的东西赶走。这天还要吃饺子,剁馅料的时候要咚咚响好让邻居都听见。饺子以往都要吃五天,现在人们一般就在初五这天吃一次。

6、初六是马日,这天人们开始真正的耕作和经商。商店开门、人们开始复工。过去,人们在这天还要祭拜厕所神明,打扫厕所,清楚污秽,因此称为“挹肥”。

7、初七又称为“人日”,人人都在这天过生日,万物复苏。这天有吃春卷的习俗,同时搭配七宝羹,驱除邪气,暖心养胃。

节日风俗形成:

汉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8

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会画鸡、吃五辛盘、吞鸡子等等不一而足。

画鸡是旧时礼俗。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积累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画鸡贴于门上,以示谨始。

辛盘更有意思: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要用葱韭等五种味道辛辣的菜蔬置于盘中供食,取迎新之意,也顺应了春天即将到来,万物生发的自然规律。

初二到初六,几乎都是新年休息、玩乐的时光。且不说庙会上的食品和玩具,单是各式各样的表演就能让孩子们看花了眼。

人日则比较重要,需要祭祀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有的地方,会拿纸剪一个小人,贴在卧室帐子上。再讲究一些,就煮七菜羹吃,据说在随后的日子能够诸事顺遂。

初一到初五,还不能把垃圾扫出门外,否则会把福气带走。

整个年节都这么过日子,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民俗里很快出现了破五,规定此日一到,农历新年前些天的禁忌皆可打破。

大年初一的风俗

1、钔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们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2、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正月初一这天,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为抢春。

3、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以上内容参考南海网-春节习俗知多少: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讲究 “破五”迎财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24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一、初一  

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街坊四邻那里祝贺新春。  

3、吃年糕——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寓意新年发财的意思。  

4、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气。  

二、初二  

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而且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三、初三  

赤狗日——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四、初四  

1、折罗——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2、扔穷——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五、初五  

1、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2、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六、初六  

送穷——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七、初七  

人日——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第3个回答  2023-03-18
吃七宝,吃面条,捞鱼,生吃煎饼,出游、登高等。
吃七宝在古代,每到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用七种素菜煮成七宝羹,然后给家人吃,也是寓意驱邪气。吃面条这一天吃面条,寓意是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大年初七为人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女娲创世时,先捏造出来的是猪马牛之类的动物,待到第7日,才造出来了人,因此在这一天,是人类诞生的日子,而这个节日刚开始是汉朝,等到魏晋时期,大家则是注重,再到唐朝,人们就更加重视这一天了,皇帝会登高宴请群臣,还会赐下彩缕人胜。并且如果初七这天的天气非常晴朗,也是有人口平安,出入顺利的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