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你看过哪些经典电影?

如题所述

《肖申克的救赎》

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的情夫而锒铛入狱。在蹲监狱的19年时间里,他为监狱图书馆集资,帮助罪犯求学,甚至帮典狱长洗黑钱。然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逃了出去,而他的工具是:一张诺大的海报以及一把仅仅被认为是可以雕琢小石子的小锤子。典狱长瑞德怎么也想不明白,安迪是怎么逃出监狱的。瑞德望着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副刺绣的圣经,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而当初瑞德开玩笑地和安迪说:“如果想用这把锤子逃出去,恐怕需要整整六百年”……

影片启示:不要轻言放弃希望。即使别人都认为你做不到,你也要心怀信念。支持你走向成功的,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永远不灭的希望。

《阿甘正传》

阿甘在“二战”后出生于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是一个智商为75的低智儿童,但他的母亲却把他当做正常儿童看待,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并时常鼓励他要自强不息。在学校里,他认识了珍妮,两个人成为好朋友。

这个看起来有点傻的阿甘在躲避同学们追打的时候,无意间激发了他的跑步潜能,就这样他凭借这个特长跑进了橄榄队,又跑进了大学,成为全美运动明星,受到总统肯尼迪的召见。阿甘正直、善良,对友情和爱情忠诚,仗义疏财,具有顽强乐观、执著进取的精神品质,后来成为一个国家英雄、商业大亨和优秀的父亲。整部影片不仅是他传奇人生的精彩演绎,也是美国精神的展现和寓言。

影片启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阿甘,我们都是平凡人,如果可以就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一直走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5

《麦兜响当当》  
 这是一部土生土长的港产故事。我对这个系列并不了解,之前只看过一部《春天花花同学会》,觉得非常意识流,里面那位失忆老中医的“那——大便怎样”说的抑扬顿挫,让我印象深刻。从很多人的反应来看,此次《麦兜》转战内地,在文化上做了很多针对内地观众的功课,让不少人都觉得失去了港味。我虽然不了解《麦兜》系列,但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老港片的人,我能体会到大家的遗憾。 
  首先,我对这部麦兜电影很喜欢,对于一部动画片,他再怎么幼稚也不过分,但是你千万不能装成熟。动画是很适合表达童话内容的,严格来说麦兜不算是童话了,他不美好,更像是由小孩子口中讲出的成人浮世绘。麦兜让人感动的是,无论底层人过得如何艰难,在努力下,即使不成功,我们依然能够获得别人的肯定,实现自己的价值。该片最后票房好像在7000万左右,非常不错。
  香港的电影题材和人才内流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现在内地电影的票房动辄过亿,你还安心在香港做那些还在用百万做计量单位的影片吗?当然个人有不同的追求,麦兆辉、庄文强、刘伟强、刘镇伟、王晶、马楚成、李仁港、王家卫、吴宇森,甚至台湾的匠师级人物陈国富都来内地,也有不愿意屈从于审片会恶势力的,比如尔冬升和杜琪峰。其实这两人都有影片在内地上映,尔冬升对内地并不抵触,只是《新宿事件》实在被审片会逼的无可奈何。而杜琪峰已经隐隐的显现出宗室气象,对来内地似乎也不是那么热衷,而且老头对内地的制度似乎颇有微辞,他也做过一部《蝴蝶飞》试水内地,结果惨败。但无论如何,这个趋势不可逆转,电影要靠资金,资金都在“祖国大陆”,所以众人一心向北,即使为了大陆新兴市场而改变自己的风格,也没什么可说的。那些喜欢的港片就放在记忆里吧。

《夜店》
  80后导演作品。现在有很多电影,一出来大家就高喊着这是继《石头》以来如何如何如何云云,我觉得这体现了我们观众和行业人士对一种电影的渴望。这些人是闷头去模仿一个石头,而有的人不是。《夜店》面世后也有声音指出这是一部《石头》以来国内最好的喜剧。这是和谁比呢?和《石头》?《石头》又何时成为一个标准了?我觉得《石头》代表的并不是一个高度,而是一个分水岭。从这部片以后,中国的类型片制作开始蠢蠢欲动,但是直到现在,这个芽才有萌发的趋势 
  《夜店》的投资也就两三百万,和《疯狂的石头》不差多少,但涉及到影片质量,和宁浩就差了那么一截。

《夜店》这部片子有很多夸张的表达,倾向于闹剧,有些漫画风格。这些都是由导演的商业意识所决定的,这是件好事,他懂得去迎合观众的喜好。但是一部寿命一年的片子,和一部本人谈上十多年的片子,还是有差别。这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技巧性的东西存在,但却缺乏了电影最根本的叙事问题,从戏剧功能上来说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实在太没张力了,很难提得起观众的兴趣,所以影片才借用那些漫画式的手法加以弥补,这种效果会好吗?导演说到底不是靠堆砌镜头来完成工作的,对叙事的掌控力才是主要的。这部电影偏闹剧,有些过于癫了。 
  《夜店》的票房应该在2000万上下,一部年轻导演的处女作,应该不错了。他至少还有继续拍片的机会,还有下部电影给人们惊喜的机会。

第2个回答  2017-10-15

《滑稽人物》 
  《滑稽人物》在北美取得了近5200万的票房,这个成绩在导演贾德•阿帕图的履历上可算不得出众。对于这样一部R级喜剧 ),或许分级让她失去了一部分观众,可她竟然长达2小时16分钟,这些都是影响票房收益的因素。导演贾德阿帕图说这部电影有一些自传性质,所以大家注意了,一般导演开始完自己的阅历的时候,下场会很难看。写别的戏导别的戏,他会很专业,轮到描述自己,便开始感性了。好莱坞是个工业体系,对于商业性质很强的影片,感性太多,个人情绪太多,你不失败就怪了。他在做其他电影的时候,会有理性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观众和行业规则放在首位,因为你要赚钱嘛。到这时候,阿帕图开始玩自己的东西,忽略了规则,当然就会在商业上受到惩罚。虽然5000多万的票房怎么也不能说差,但是对于云集了塞斯•罗根和亚当•桑德勒的电影,这个成绩显然太低。 
  Meracritic60分,烂番茄68%,从评分看来还算可以,可见这不仅仅是一部传统意义的R级喜剧,还是有一些艺术成分在里面的。《今日美国》:“《滑稽人物》精巧的在电影中设置了幽默和思考的元素。通过阿帕图标志性的下流幽默,表达了对死亡、名望和人生选择的思考。”《帝国》:“一道绝对的电影大餐,即使影片高潮部分让人失望,但这还是阿帕图最聪明、粗俗、好笑的影片。”

《寻找成龙》 
  先把视线拉回国内,整个2009年,中国内地总票房达到60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照此趋势,不久将会出现全国单日票房达到千万美元量级的情况,也会出现年票房超10亿人民币的影院。业界人士无不欢喜鼓舞,观众们摸不着脑门;业界人士疯狂开工,观众们内牛满面。市场的爆发期往往伴随着混乱,现在中国的电影行业便如此。一些超级欠抽的片子会趁着机会进院线对观众进行打砸抢烧,因为现在的市场还不足以完成对其进行“自然选择”的能力,所以优胜劣汰还未发生,所以进化成什么模样的电影都敢出来见人。不过我们的市场照此发展下去,这些砸碎时日无多。    所以我们对《寻找成龙》这种片子依然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你对还没发育成熟的小孩子还会认真吗?虽然这些所谓的电影人以为找个大腕压阵就可以骗票房(我不得遗憾的承认,他们得逞了……),但是现在观众整体素质已经在提高,随着多年与烂片的斗智斗勇,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这些打着一个明星幌子的东西,明显不怀好意。何况大哥不久前刚刚和喷气机李联合用一部讲述美国小屁孩智救齐天大圣的故事骗了国内观众1.8亿票房。本次《寻找成龙》过千万,已经是观众们可怜你了。对于这种动机不纯的片子,你用任何技术分析都是败,在无知面前,只有白痴才是胜利者。如果能的话,我想拜托大哥,剧本再也别乱选了……好好搞搞政绩,说不定以后能走走舒华新历加的路子……  

第3个回答  2017-10-15

《窃听风云》  
  麦兆辉和庄文强写剧本的时候拉来尔冬升做监制,希望后者能帮助他们让这个剧本能够通过内地的审查。其实按照常理,讲述警务人员犯罪的题材肯定没有悬念的被枪毙,不过也不知道尔冬升施了什么法,让内地喜怒无常的电检制度开了绿灯。反正肯定不是电检那波人自己开窍。同样是一种制度,同样是那些人,他们可以让《色戒》过审,却硬把《苹果》逼的走投无路。真神奇。  
  《窃听风云》集合了我认为香港目前最强大的三位中生代演员(刘青云大点),演技毫无问题。完全由港人打造的剧本在技术上非常专业,在拍摄上也秉承香港制造的水准,这样一部要商业元素有商业元素,要艺术探讨有艺术探讨的影片(别管他探讨的深不深,起码有范),象征着香港力量大规模进入内地的一个新起点。其实现在的所谓合拍片,基本上内地出钱,香港出人才。保利博纳这几年在凭借合拍片在中国内地市场呼风唤雨。于冬谈到这部片子,说到差不多是投一块钱赚一块钱。《窃听风云》最后内地破亿,内地现在还是需要“专业”这两个字。

《追影》
  吴镇宇玩过头了。吴镇宇是一个好演员,但是他做了几次导演基本上都不靠谱。这部电影很不幸的和一部看上去同类型的片子《零零狗》拼档期,结果明星阵容没人家强大,制作没人家精良(相比之下,相比之下,绝对意义上来说两者都不咋地)。再说,暑期档还在火热的上演,一干电影在国内院线拼的你死我活,《追影》腹背受敌,自己又不是天生丽质,死的毫无悬念。  
  吴镇宇也知道来内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像如今的很多海归,已经没那么吃得开。所以可以看出剧本中特别是台词部分,肯定找了几个哥们狠狠的搜索了一下内地的网络流行语。结果这些七拼八凑的东西只起到了制冷空调的效果,让观众很觉得接地气。这部电影在装天真与装深沉之间摇摆不定,最后无可挽回的走向精神分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