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别称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四大别称分别是:华夏、中华、神州、九州。

1、华夏

华夏也称夏、诸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华夏是礼仪之邦,与外族胡人相对。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

2、中华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后随着历史演化与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3、神州

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在《淮南子》中所列的九个州中,其中位於东南方的神州即是中国,因为中国是位于一块被大海所包围的大陆的东南方。

4、九州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中国的语言文字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汉字是中国人感受最亲切的文字,是中国的国粹。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或国语)和方言之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使用的汉字是从古文字逐渐演变而来。汉字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对现行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标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