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秋节烧塔的由来

如题所述

纪念文天祥。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广东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家乡),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吉州及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

祥兴元年(1278)秋,文天祥在吉州、兴国等地收容残部近万兵力准备再次反攻,于农历八月十五日汇合在早禾市(今江西泰和县禾市镇)的牛吼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后被明朝朝廷命名为“国渡村”)。

中秋节当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门板、茅草架设了一座浮桥,供文天祥率军过桥抗元(此处后来被朝廷命名为“国渡”的渡口遗址)。当天晚上附近老百姓拿出家里所有的米团、饭酱(月饼),摘下树上所有的柚子送到文天祥部队。

文天祥率全军及老百姓共万人在渡口边上拜月神,祈求早日收复失地。月圆时村民们在渡口用砖块和瓦片砌成一个高约三米的大塔,并搬出所有的稻草,不停地放进去燃烧,烧得塔身通红。塔火和明月照亮了整个浮桥。

到下半夜时,数万抗元将兵全部安全度过了牛吼河。后来,每年中秋及前后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都会“烧塔”,以示纪念。

塔形寓意

瓦塔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

砌塔的工艺也相当讲究,有密封形,开窗形。开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等,千姿百态,塔的顶端是开放式的,像大烟囱,其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

矮的有两米多高,高的有四五米高的,直径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