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遭受河南暴雨的人进行灾后心理干预?

如题所述

不停地刷着河南暴雨的新闻,难过得吃不下,睡不着怎么办?今天全国人民都在牵挂着河南千年一遇的大暴雨,看着视频里地铁被淹,公交车被吞没,人被冲走实在太揪心了,不过希望大家在关注事件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理情绪,如果你有了以下几个症状,可能出现了灾害性事件的替代性创伤,

一,看到灾民受难,觉得自己什么都帮不上,开始焦虑抑郁,

二,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

三,时刻刷着各种灾情信息完全停不下来,

四,看到别人朋友圈还在晒吃喝玩乐,会感到生气,认为不合时宜物看到灾情中做得不好的现象,会愤怒,甚至回复一些帖子时,气得发抖。


你放心,这不是什么性格缺陷,同理,心强,共情力强的人会更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五个方法,照顾好自己的内心:

一、减少信息输入,少看各种微信群,朋友圈传播的味精。证实的谣言和负面新闻,尽量从官方渠道获得灾情信息;

二、觉察理解并接纳情绪,不用压抑你的负面情绪,允许有适当的焦虑恐惧,反而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灾情的警惕;

三,放下手机正常作息,多关注当下的生活,照顾好自己,我们才有能力去帮助更多人;

四、减少自责娱乐不可耻,适度的娱乐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恐慌和焦虑;

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找你的朋友家人聊聊,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照顾好自己,我们持续关注河南报,与全国人民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共渡难关,河南一定会平安。


首先要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创伤情景,如在灾害发生后,为灾民安排较为安全的住处,借此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进一步的创伤和丧失,给予精神支持疗法、松弛疗法等,以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降低心理应激的反应水平,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一般应在急性反应得到控制以后,针对性进行设心理治疗,而采用集体晤谈的方式应该是在应激发生后,24到48小时实施。减压较为理想,六周以后效果就不是那么理想,总的治疗方式包括公开讨论内心的感受、支持和安慰,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情感上淡化创伤体验,讨论创伤事件的经过,所见所闻所想到的以及所做过的事情,这样互动讨论能够减少对自身感受的消极评价,有些人会因为自己在事件中的无能为力而感到内疚,自责,认为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这类消极的评价是创伤事件最常见的反应,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面临紧急意外时,不可能完全做得十分满意,十全十美治疗者应当把创伤事件的常见反应和如何应对方法教给患者,鼓励他们接受创伤事件。多与家人和朋友倾诉与交流,告诉他们急性应激反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多数在数日后可以恢复正常,创伤事件的发生后,社会支持至关重要,治疗者应确定患者的支持系统现状,尽可能的动员更多的人提供支持,如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朋友,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1

心理医生来帮你:灾后常见心理问题(危机)我们该怎么做

 【河南水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近几日,河南郑州等多省份、城市遭遇大面积持续性强降雨,导致水灾泛滥,揪起了太多人的心。

一时间,洪水淹没城市道路、房子、地铁、村庄等视频和图片冲击着广大中国人的视线,无不痛心。

水灾除了给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之外,更重要的是会给受灾人群的心理造成应激性的创伤,特别是失亲家庭,心理创伤尤为明显。

这时候,灾后的心理问题就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尽早由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为灾民们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帮助每一颗受灾后的的心灵得以早日恢复健康和平静,尽快走出时下的心理阴影,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


那么,灾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有哪些呢?


【灾后主要常见的心理问题(危机)】

一、心理急性应激性障碍

在受到异常的精神刺激、灾难性事件或是持续的恶劣环境作用下引发的,在刺激后一到两个小时内发作,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是强烈的恐惧感和运动神经兴奋,但又具有盲目性,严重的甚至出现僵硬的机体反应。

其中,幸存下来的受灾者会出现极度的悲哀感、呼吸急促、短暂性失意等。

最开始会处于一个茫然的阶段,意识模糊,行为定向性差、刺激敏感度降低等。

随着症状的不断持续,会发展成为愤怒、恐惧、焦虑、抑郁甚至绝望,伴随心跳过快、震颤、出汗、面红等。

这些症状一般会在灾后的24小时到48小时开始逐渐减弱,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72小时,极少部分人群会也会直至一周才恢复。

二、心理创伤性应激性障碍

在受到突发、异常、灾难性事件刺激后,导致受灾者本人短暂性延迟或长时间持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灾难情景意识性重现,易怒且伴随回避心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持续时间较长。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是应激性障碍影响最深最重的群体,因为生理上功能性发育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会常出现噩梦、惊恐、盗汗等症状,伴随头痛、肚子痛等机体上的不适,如果未得到及时的矫正,会对儿童灾后成长及健康心理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怎么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那么,出现灾后的心理问题(危机),我们应该怎样自救和寻求帮助呢?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及时快速的寻求有效帮助

第一时间寻求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等专业人士及时介入,通过心理支持与鼓励,尽快宣泄掉不好的情绪,勇敢的面对现实,让心理的痛苦及时得到舒缓和消除。

如果是严重的焦虑、失眠,也可以在专业医师处方下服用适应的药物缓解症状。

二、心理内部“降压”

如果受灾造成失去财物甚至失去亲人的严重情况,导致极度悲痛,要及时预防灾难恐惧症的产生,尽可能争取理性地面对损失和失亲,在专业人士的陪伴下,及时给予心理“降压”,对未来报以乐观的信心和向往。

三、行动力会带来安全感

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有助于使自己尽快安心下来,采取必要行动,避免二次伤害。很多的恐惧感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未知的未来,迷茫且惊慌失措,这个时候就要促使自己有掌控命运的动力,尽可能让自己处于周围乐观和淡定情绪较多的环境中。

四、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

灾难过后,恢复生活,就要及时开展心理治疗,严重情况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这里要强调的是,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对付应急性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心理危机)最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五、及时矫正错误的认知

很多受灾者因为财产损失过大、甚至失去亲人,十分痛苦且内疚(主要是亲人走了,自己却还活着)。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到:灾害来的紧急且突然,意外中的所有人都面对着一切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该尽快寻求支持,可以是家庭的、单位的和社会的支持,学会求助,就是对自己心理治疗最大的有效的帮助。

最后,提醒未受灾的群众,体谅、包容、理解受灾者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安静的环境,必要的支援,如果你的身边恰好有这样的人,请一定不要犹豫,第一时间伸出您的援手,因为他们真的真的需要你拉他一把!


寄语:如果你遭受了灾难,请你除了对逝者的哀悼以外,明白:灾难和生死都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另一次机会,我们要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接下来将面对的生活,懂得什么是真的重要,什么是值得珍惜的,什么是未来的期待,因为我们依然还活着,所以心中要常怀对生命感激,努力前行,不负寄托。

写在最后:加油!灾后的你!努力!坚强的生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22

需要,很需要!

暴雨终于停了,相信洪灾很快就会过去,祝所有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都安好。

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保证同时,也要关注灾区人民心理健康,我们来看下1998洪水对灾区人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1998年汛期,松花江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 害 ,造成 了巨大 的损失 。吴华等在黑龙江重灾 区随机抽取 501 人为研 究组 (男 301人 ,女 200人 ),在非灾 区抽取 503人 为对 照组(男 298人,女 205人),采用抑郁 自评量表(SDS)进行调 查 ,结果显示,灾区组抑郁症状检出率(57.52%)显著高于非灾区(35.53%)。[1]

同时 ,朱志珍等 对 1998年内蒙古受灾最重的 5 个县进行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发现,灾区组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 (57.52%)明显 高于非灾区组 (35.53%)。

张爱清等在调查中发现,抗洪组抑郁率、SDS得分均显著 高于对照组。表明洪水不仅给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 影响,而且也能造成相关心理疾病。


这是因为洪水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福利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不仅被洪水淹没(主要压力源),而且还因为次要压力源(间接相关的压力源即与重建相关的经济压力),因为人们试图恢复他们的生活、财产和人际关系。[2]

在 2005 年关于洪水对全球健康影响的评论中,Ahern 等人报告了一些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被洪水淹没的成年人的抑郁、焦虑和心理困扰显着增加;相对较少的研究调查了洪水对儿童的影响,但那些确实揭示了攻击性、尿床和中度至重度压力症状的增加。


同时研究也发现,洪水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心理健康,但大多数人都具有复原力。如果受到亲人、良好的社会支持后,洪灾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就能较快恢复。

下面我们来聊聊,灾后哪些因素阻碍人们心理健康恢复,及我们可以为受灾人员做些什么?

哪些因素影响洪水灾区人员的心理康复?

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会阻碍受洪灾的心理康复,造成压力:[3]

1.与健康相关因素。

受灾人员及时获得医疗援助,及时就医、获得医疗资源,将得到更快的心理康复。反之,如果没能及时获得援助,就可能遭受更大压力。


2.家庭和社会压力因素。

家人朋友提供陪伴支持,能加快心理康复。与家人或朋友分离,可能会造成更大压力与伤害。


3.与教育和学校有关的压力因素。

学生能重新及时上学,保证教育进行,以利于心理康复。如长时间无法上学,可能会造成社会化丧失。

4.再次发生失去控制的事件,诱发洪灾感受

灾后应为受灾人员提供稳定安全的环境,不要再令其在生活方面遭受打击,以防再次诱发洪灾的痛苦感受。

5.经济压力因素

房屋重建、赔偿、失业或收入损失问题能及时得到安置,就不会陷入更大压力之中。

6.媒体报道而产生的压力

媒体报道,可能会对某些未同意的受灾人群造成再次伤害。

我们可以为受灾人群做些什么?

1.提供良好的关系支持

受洪水影响后,人们可能会有大量的社会心理需求,和/或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而有证据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作为防止洪水造成的负面心理和精神影响的保护因素。

大多数人的社会心理需求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密切关系得到满足。但是,如果某些人的症状持续存在或与功能障碍有关,则需要由初级保健服务机构进行评估。较小比例的人可能需要转诊接受专门的精神保健。

我们可以及时帮助受洪灾的人联系家人或朋友,并促进其团圆,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2.倾听,但不要强迫他们谈论经历

如果遭遇洪水伤害的人,想要和你倾诉痛苦遭遇,请耐心倾听,但如果他们不想要谈论相关经历,也不要去谈。

另一方面,你了解相关救援、帮助、具体生活信息,可以帮他们制定接下来的生活计划等。

同时,不要私自曝光受害者经历,以免舆论可能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3.后续及时提供经济支持

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社会支持的来源,以及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这些反应应该灵活多样。从这些方面理解洪水应该有助于并指导服务和社区的响应。

这不仅适用于初始应急响应,还要在恢复期间支持和重建,因为许多人和社区在洪水之后可能会经历持续的社会和经济破坏。

提供相应的经济援助,也能帮助受灾人群,减缓灾后压力。


最后,愿一切都好~

第3个回答  2021-07-23

我们可以为受灾人群做些什么?

1.提供良好的关系支持

受灾害影响后,人们可能会有大量的社会心理需求,和/或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而有证据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作为防止洪水造成的负面心理和精神影响的保护因素。

大多数人的社会心理需求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密切关系得到满足。但是,如果某些人的症状持续存在或与功能障碍有关,则需要由初级保健服务机构进行评估。较小比例的人可能需要转诊接受专门的精神保健。

我们可以及时帮助受洪灾的人联系家人或朋友,并促进其团圆,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2.倾听,但不要强迫他们谈论经历

如果遭遇灾害伤害的人,想要和你倾诉痛苦遭遇,请耐心倾听,但如果他们不想要谈论相关经历,也不要去谈。

另一方面,你了解相关救援、帮助、具体生活信息,可以帮他们制定接下来的生活计划等。

同时,不要私自曝光受害者经历,以免舆论可能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3.后续及时提供经济支持

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社会支持的来源,以及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这些反应应该灵活多样。从这些方面理解洪水应该有助于并指导服务和社区的响应。

这不仅适用于初始应急响应,还要在恢复期间支持和重建,因为许多人和社区在灾害之后可能会经历持续的社会和经济破坏。

提供相应的经济援助,也能帮助受灾人群,减缓灾后压力。

最后,愿一切都好~

第4个回答  2021-08-03
我孩子五年级时一个同班同学跳楼身亡了,一个挺乖的女孩,父母也很和善,事发无端。班里的学生都基本是一个小区的,所以我们这些家长不止是五年来一个班的孩子家长还是一个小区的邻居,彼此对孩子对家长都非常非常熟悉。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最最难以接受和难过的是我们这些家长,可以用“炸锅”来形容!
我们能见面的不能见面的用各种方式诉说着这件事的不可思议和震惊,或许这是我们缓解自己恐慌情绪的不自觉行为!当时孩子还在学校上课,我们担心孩子放学回家会是什么状态?或者该怎么跟孩子说这件事!担心他们年龄小心理承受不了,学校也说请心理医生给孩子进行一下心理干预!结果小孩子倒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有些孩子也有难过痛苦,有些反应不大,好像这件事很快在他们那就这么过去了!久久过不去的竟然是我们这些大人们!至少我心塞了很久很久,过去两年了到现在提起我还心有余悸!
是不是对我们这些越大越脆弱的成年人来说,生活给予我们的痛苦和磨难有些多,给予我们的压力和责任有些多,以至于泪点越来越低,越来越情绪化!很难有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这些努力为了生活的成人从一段悲伤情绪很快走出来!毕竟我们不是天真烂漫的孩子!
对于遭受河南暴雨的人来说,灾后必须的心理干预后,更实在的是让他们有更好生活下去的方法,这才是继续活下去的希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