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化工库管理紧急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公司有一小化工库,主要有各种漆、稀料、润滑油、机油、汽油、胶等,量不大,大约100公斤50桶左右。现想加强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哪位有相关范本提供,非常感谢!

  下面是两份,楼主参考参考哦

  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硬件方面:

  仓库的标准、电气线路安装、仓库的通风、设备的防爆性能等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软件方面:

  仓库操作人员上岗证、人员车辆进出制度、管理发货制度、应急预案制度、防火制度等。

  关于应急预案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火灾和爆炸,可以参考有关易燃物火灾爆炸的应急预案!

  紧急应变计划表

  潜在事故名称:化学品泄露

  应变流程
  制造业化工库管理紧急事故应急预案

  序号 应变方法 注意事项 权责人员

  一 辨识泄漏物质

  二 选择正确的防护装具(活性炭口罩,空气呼吸器,消防衣等) 牢记安全第一

  三 用吸液棉围堵泄漏源

  四 将泄漏源修复

  五 迅速展开清除计划 废弃物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理。

  六 事故后处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以书面报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伤害程度等。

  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员宣告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核准: 审查: 制表:

  ==================================================
  **有限公司

  防止突发事故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实施日期: 目录、 一、总则 1.编制依据 2.编制目的 3.适用范围二、公司概况三、与周边企业地理接壤位置概况四、主要构成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储存使用分布情况五、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 1.指挥机构及职责 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及职责六、报警与通知 1.报警设施 2.报警与通知 3.通报联系电话七、主要危害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LPG泄漏处理与火灾疏散行动步骤 2.乙二醇泄漏防止环境污染处理步骤 3.油剂泄漏防止环境污染处理步骤八、侦测与救护九、警戒、交通管制人员及疏散 十、通讯联络与后勤保障十一、危险警报的解除与生产复原十二、应急预案演练 十三、附件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TFNL公司防止突发事故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1.2 编制目的在本公司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与火灾事故后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行动,阻止和控制污染物向环境的无序排放,最大可能避免对公共环境(大气、水体)造成的污染冲击。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仅适用于TFNL公司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事故防止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 2 公司概况本公司是合成纤维的生产企业,投产于1998年,员工400多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100人左右,生产流程为连续自动化作业,实行三班二运转,平均每班有60人左右。 3 与周边企业地理接壤位置概况本公司厂址位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工业区 4 主要构成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储存分布情况 4.1 本公司主要构成环境危害的化学品有:液化石油气(LPG),乙二醇(EG),各种纺丝油剂等,其储存区域各自独立并用围堰与外界隔离,围堰内设置应急池,并连接于公司的污水收集池。 4.2 主要危害化学品贮存分布情况:
  化学品 储存地点/区域 储存方式 最大储存量 隔离围堰容积
  LPG 公司西北部 储罐 120T 3000 M3
  EG 公司西南部 储罐 1750M3 2500 M3
  油剂 公司东南部 桶装 无
  5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 5.1 指挥机构及职责 5.1.1 本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社长任总指挥。 5.1.2 夜间紧急指挥系统,由夜班值班长组成临时指挥系统,在厂指挥系统人员未到之前行使指挥系统职责、权力,并负责向厂指挥系统汇报事故、抢险有关情况。各救援小组在临时指挥系统的组织指挥下,按常规运行,直到应变人员赶到。 5.1.3 指挥部职责 5.1.3.1 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5.1.3.2 全盘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善后处理,生产复原; 5.1.3.3 负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公安消防、安监、环保、质检、卫监)报告发生的事故; 5.1.3.4 及时通报友邻单位,告知灾情程度、风向等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支援请求; 5.1.3.5 负责组织或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的整改。 5.2 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及职责 5.2.1 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见附件一 5.2.2 应变组织人员编组见附件二 6 报警与通知 6.1 报警设施在全厂各区设有应急对讲广播器和手动火灾报警器,各储罐区设有气体测漏报警器。报警系统连通各区火灾报警区域控制器和设在正门警卫室的集中式火灾报警控制器,气体测漏报警器连通DCS中央控制室及正门的集中式火灾报警控制器。 6.2 报警与通知一旦公司人员、操作人员发现紧急情况,经现场确认为泄漏或火灾危险事故,要立即使用所有通讯手段报告现场值班长或课长,课长立即向全厂发布应急救援报警,同时向指挥部成员报告,启动紧急应变响应系统。公司通报流程见附件三。指挥部应根据应急类型、发生事件和严重程度,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情况。正门警卫接到指挥部命令后,应在公司路口派人引导消防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7 主要危害化学品的应急处置程序 7.1 LPG应急处置程序 7.1.1 LPG危害特性和国家标准环境中容许限值 7.1.1.1 LPG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属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高浓度蒸气可能造成头痛、恶心、呕吐、神经生理反射减弱,甚至意识障碍。 7.1.1.2 LPG的危害特性,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1。5%~9。5%(与空气混合体积比),泄漏遇火星、火种易形成燃烧爆炸。气态的LPG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2倍,能沿地面向四处扩散,易在低洼处聚集。液态比水轻,约为水的一半,能沿水面浮动。易膨胀,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扩大250倍,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易使设备和管线结冰。微溶于水,可溶于芳烃等多种油剂溶剂。不能与酸类、碱类、强氧化剂混装。 7.1.1.3 本公司所用LPG浓度为96%以上,为无色液体,主要成分,夏季C3/C4=7/3,冬季C3。 7.1.2 LPG储罐区消防安全设施与防突发污染事故收集装置
  储罐区域 最大单罐储存量 消防设施 隔离围堰容积 废水处理能力
  3×100M3 40T 消火栓 3000M3 700T/D
  7.1.3 LPG泄漏或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 7.1.3.1 假如发现LPG储罐发生泄漏,最早发现事故者应立即按下现场手动报警器。 7.1.3.2 发生事故部门用役课应迅速组织人员先行进行应急处理,处置原则是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在场职务最高者为临时总指挥,组织救援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严禁穿带铁钉的鞋和化纤衣服,严禁用金属工具敲打和碰撞铁器,防止产生火花或火星,在泄漏的罐区内严禁开或关电器开关,接近罐区的地方要切断电源,搜救有无中毒受伤人员,在确保罐区内外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尽快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泄漏原因。 7.1.3.3 应急处理时应先行检查关闭罐区围堰内污水、雨水出口阀门,防止污染物直接外排至厂外的富民河及厂内的污水处理系统。 7.1.3.4 当班中控室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用应急对讲广播器向全厂报警,并按厂内通报流程迅速通知本公司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公司各应急救援队伍接到报警信号,应迅速携带救护器材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指挥官报到。 7.1.3.5 指挥部成员到达指挥中心或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变决策,授权现场事故指挥官指挥各救援队伍立即展开救援工作(现场救援、局部或全厂停车、停电、人员疏散)。如事故扩大,应请求公安、消防、环保部门支援,必要时将事故情况通报周边单位,采取防范措施,并向政府主管部门(公安消防、安监、环保、质检、卫监等)汇报事故情况。 7.1.3.6 指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了解现场初期控制状况,检查要求救援人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和防护服(现场人员不可穿化纤类可产生静电之服装,且不得在现场脱换衣服),将各应变小组对讲机统一个频道上,按指挥部应变决策以及应急原则开展现场各项救援工作。 7.1.3.7 指挥官会同各专业救援队,在了解泄漏部位和灾情范围后视本公司技术控制能力,在尚未引起火灾的状况下,作出堵漏措施。并随时监测储罐四周空气中LPG的浓度,为防止产生火花,现场操作人员务必动作轻柔,使用专业工具防止摩擦、撞击。 7.1.3.8 若已发生火灾,应先灭火后堵漏。对罐外或管道火灾,可使用干粉推车、消火栓水枪进行灭火。在灭火同时为防止事故扩大,应打开相邻储罐的消防喷淋系统向罐外壁喷水施以降温隔离保护,并用消火栓形成水帘将着火罐与其他未着火储罐隔离开来。 7.1.3.9 随着消防水的喷洒,围堰内含LPG的水位不断升高,而且LPG浮于水面之上,不断挥发。指挥官应指令灭火组不断用喷淋水来稀释空气中LPG的浓度,并连续检测四周空气中LPG的浓度,确保在爆炸极限之外。 7.1.3.10 火灾扑灭之后,逐渐降低并最终关闭消防水喷淋强度,以减少废水量。 7.1.3.11 指挥官视火灾扑救进程及LPG围堰、雨污水池液位情况,使废水预处理系统满负荷开车,空出空调节池/应急池,以接纳罐区废水。 7.1.3.12 泄漏火灾事故消除后,应确保围堰内的含少量LPG和干粉等污水,全部进入废水系统处理,处理达标后排至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7.2 乙二醇泄漏应急处置程序 7.2.1 乙二醇危害特性和国家标准环境中容许限值 7.2.1.1 乙二醇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属低毒类。具麻醉及刺激作用。会刺激眼睛、鼻子、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7.2.1.2 溶解性:乙二醇可以和水、酒精与任意比例混溶,微溶与乙醚。 7.2.1.3 本公司所用乙二醇浓度为99%以上,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的透明粘性液体, 7.2.2 乙二醇储罐区消防安全设施与防突发污染事故收集装置
  储槽区域 最大单罐储存量 消防设施 隔离围堰容积 废水处理能力
  1×2000M3,2×100M3 1400 M3 泡沫喷淋系统 2500M3 700 M3/D
  7.2.3 乙二醇泄漏或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 7.2.3.1 警报与通报程序 7.2.3.1.1 事故发生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启动报警按钮,同时发出警报,并利用立即电话等各种通讯手段按公司规定的联络途径报告。 7.2.3.1.2 值班长或课长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到现场,同时报告公司的应急指挥小组。 7.2.3.1.3 指挥部成员到现场后视灾情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劳动、环保、卫生、公安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同时工环部门迅速通知附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如事故扩大时,应及时请求外部救援力量支援。 7.2.3.2 应急处理措施 7.2.3.2.1 一旦发现大量泄漏,迅速报警,并切断罐区外围的一切电源,泄漏罐区内的开关保持不变,以免产生火花。关闭罐区应急水池的出水阀门。关闭泄漏罐的乙二醇进出料阀门,切断通向车间的阀门,隔断与其他储罐的联系。若已发生火灾,打开储罐上部的泡沫喷淋系统进行灭火,并用水消火栓形成水帘将着火罐与邻近罐隔离开来。 7.2.3.2.2 派人封锁道路,严禁罐区四周车辆通行和接应消防车。 7.2.3.2.3 对于抢险过程中喷淋产生的消防水,含泡沫、乙二醇等,由指挥官视水量情况和废水站情况,确定应急池出水阀门的开启状况,以保证所有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7.2.3.2.4 一旦紧急处置失败,事态失控,大量乙二醇泄漏污染空气,会引起人员中毒及蒸汽云爆炸,应立即组织事故现场、公司员工紧急疏散。 7.3 纺丝油剂应急处置程序 7.3.1 油剂危害特性和国家标准环境中容许限值 7.3.1.1 油剂属于刺激性液体,无色或淡黄色,有特征气味。溶于水,遇火发生燃烧爆炸。 7.3.2 油剂泄漏的应急救援程序 7.3.2.1 最早发现泄漏者,在判断不能自己控制的情况下,应立即按下现场手动报警器,或利用现场应急对讲广播器等方式向值班长、课长报警。 7.3.2.2 值班长/课长接到报警后,立即用应急对讲广播器向全厂报警,并按厂内通报流程迅速报告本公司的应急指挥部,公司各应急救援队伍接到报警信号,应迅速携带救护器材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指挥官报到。 7.3.2.3 物流课应迅速组织人员先行进行应急处理,在场职务最高者为临时总指挥,组织救援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尽快查明泄漏部位和泄漏原因、事故状态及可能波及影响的范围,及时组织下风向人员撤离。 7.3.2.4 立即用沙土覆盖,进行初期应急处置。若已着火,应用现场的灭火器、消火栓进行初期灭火。 7.3.2.5 指挥部成员到达指挥中心或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变决策,授权现场事故指挥官指挥各救援队伍立即展开救援工作(现场救援、局部或全厂停车、停电、人员疏散)。如事故扩大,应请求公安、消防、环保部门支援,必要时将事故情况通报周边单位,采取防范措施,并向政府主管部门(公安消防、安监、环保、质检、卫监等)汇报事故情况。 7.3.2.6 指挥官会同各专业救援队,在了解泄漏部位和泄漏原因后,应该立即组织以切断泄漏源为目标的救援行动,同时将泄漏桶进行隔离,对泄漏槽桶内油剂进行搬料转移,以减少向环境中的泄漏量。操作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防护服、橡皮手套,携带防爆对讲机。 7.3.2.7 若泄漏量扩大,并发生火灾后,应用消火栓先控制火势,并利用消火栓形成水帘将发生火灾的仓库与邻近的车间隔离开,直至火破灭。 7.3.2.8 应急过程中形成的含油沙土等,应作为危险固体废物用桶收集起来,送到清源固废处理中心去处理。形成的含油废水,送到公司的废水处理站处理。 8 侦测与救护 8.1 侦测人员到达现场后,按指挥官命令尽快查明泄漏和扩散情况以及发展事态,根据风向、风速、水沟分布,判断扩散方向和速度,开展扩散区气体快速监测,并及时汇报指挥官,以根据扩散区域和情况严重程度,划定警戒范围、决定人群撤离范围。检查确定废水收集、处理系统运行情况,确保污染物在受控状态,防止污染物向环境直接排放。 8.2 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对伤员进行包扎或输氧急救,及时送医院抢救。 9 警戒、交通管制人员及疏散 9.1 建立警戒区域警戒组到达现场后,按指挥官命令在划定事故警戒区作出标志,进行警戒和巡逻。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关注事态发展,检查各废水排口情况,依指挥官最新命令调整事故警戒管制区域,以保障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9.1.1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9.1.2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9.1.3 注意事故区风向,尤其是下风向周围环境,对罐区厂外道路要实施临时戒严措施。 9.1.4 戒严区域内严禁火种,迅速控制泄漏扩散区域方向的可能产生明火的地点,控制室关严门窗,扑灭火种。限制车辆通行。 9.1.5 泄漏的危险物质可能扩散到邻厂的,应尽快联络通知对方,说明情况,要求采取避险措施。 9.1.6 泄漏的危险物质可能扩散影响到更大区域,应尽快联络通知各政府职能单位,说明情况,请求协助处理。 9.2 紧急疏散应变总指挥官经判断现场泄漏或火灾事故确实无法有效控制,泄漏化学品和灾害将对扩散区人群产生立即伤害之可能时,下令立即启动疏散程序,并通报下风向友邻单位采取相应疏散避险措施。 9.2.1 事故单位除紧急应变组织人员,佩戴安全可靠个人防护装备,继续执行抢救及阻绝工作,待厂内其它人员均安全撤退后,在现场指挥官指示下完成阻绝后撤离灾区。制造车间应确实完成停车程序后,并关闭门窗,方可进行疏散。其它应变组织单位成员,除必要时请求拆卸小组支持外,其余之人员于完成停车工作后迅速撤离厂区。 9.2.2 本公司操场为乙二醇罐区和油剂仓库发生异常时的疏散地,LPG罐区南面空地为LPG罐区发生异常时的疏散地。 9.2.3 疏散原则往上风处疏散。事故发生时若一时无法确知风向,则宜向偏东方向疏散。尽可能不向西向南撤离,以防江河阻隔。 9.2.4 疏散后员工要在集合点清点,各单位主管将清点结果向应变总指挥报告。若发现缺员应派人进入灾区寻找失踪人员,提供急救。若危险解除或得到有效控制时则宣布警报解除。 10 通讯联络与后勤保障 10.1 通讯保障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官命令,认真做好各专业队伍的联系和抢险过程中的联系工作以及对外联络工作。 10.2 为了保障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公司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针对危险目标需要和工作职责,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防漏堵漏、医疗救援、检测仪器、通讯联络等器材配备齐全,平时应有专人维护、保管、定期检测检查,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提供和有效使用。 10.3 各单位辖区内事故池、雨水池、污水池、集液池平时都应处于低液位状态,以便紧急状况下接纳大量事故废水。 10.4 根据事故情况和实际需要,总务部门组织好事故现场饮用水和食物的供应。组织好事故现场人员的衣服供应,配合医疗救护组搞好人员的防寒、保暖工作。 10.5 根据事故情况和实际需要,总务部门落实好事故救人或运送应急器材、物资用车的准备。 10.6 对现场清除污染的固废统一收集送至公司固废临时堆场,委外焚烧处理,洗消的废水必须排入应急池及污水池,待善后按规定处理。 11 危险警报的解除与生产复原 11.1 若危险解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后,指挥部应发出解除警报的命令信号(通过对讲广播器或有线电话),并将危险解除信号通报事故发生时已通报的相邻企业。 11.2 事故处理完后,要按紧急应变计划书职责,及时消除污染。 11.3 立即成立事故专门处置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和落实防范措施及抢修方案,并组织抢修,经检查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后尽快恢复生产。 12 应急预案演练 12.1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应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本预案,达到“人人知预案,个个会处理”的要求。 12.2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演练内容包括泄漏的发生,应急救援系统的启动,第一时间的处理,各专业救援组如何联系和赶赴现场,现场的抢救和维持,受伤救护,对外联系,与专业消防部门的配合等情况。 12.3 演练必须要有演练计划,并通过批准。 13 附件 13.1 附件一: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表 13.2 附件二:应变组织人员编组 13.3 附件三:厂内、外通报流程图

  附注:
  1.加强安全管理
  2.列出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3.出现事故后的应急救援:报告、通讯手段、救援组织、善后处理
  1。存放: 大量的应该独立化学品仓库,少量可以储存在车间里特定的安全柜,安全柜起到隔热阻燃作用;
  2。液体的,要备好吸收材料,盛漏容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3。做好操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与相关培训,避免职业危害和事故对人的伤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