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57

如题所述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丰富,正确获取、处理、应用信息能力就如同“读、写”能力一样是人必备能力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提高;反之,中学生若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多中学生经受不住虚拟世界的诱惑,从而上网成瘾,无法自拔,以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行为出现偏颇现象。由网络引发的中学生犯罪与日俱增,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扮演角色互相砍杀为主,充斥着暴力、欺诈、色情等内容,一些中学生受暴力游戏及黄色网站的诱惑最终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十分必要的。
二、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来的,它是指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是指人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处理、加工、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包涵以下五方面内容: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获取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探究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联系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我认为有以下问题:
1、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不足。在学生眼中,信息技术课就是玩游戏、上网,缺乏对这门课的正确认识,积极性也不高,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学生信息意识的不足的一面。
2、学生的信息能力不足。中学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学生在信息能力的学习上也重视不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进行交流、学习的能力不够。
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不够。信息技术还只是别的学科的辅助工具,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学生还没有达到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学科中发挥作用。
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特点,不断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特点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创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首先,做好学习信息课程的宣传工作,否则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所以我把水平高的学生和水平低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共同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让水平高的学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其次,我也让学生不失时机的接收或收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科学知识。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思想意识情况。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内学习信息课的氛围。
2、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与计算机息息相关,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以及网络知识等,这些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其中Office软件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从技术层面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更要引导他们利用这些软件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例如在必修课本《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节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了分析信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3、转化学生上网观念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据调查,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一节时,教师可采取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在完成教学内容前一周,教师可布置辩论题目: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就网络道德内容和法规、计算机网络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样的辩论赛很感兴趣,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辩论开始后,辩手们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开始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高涨。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辩论赛,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利和弊,认识到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法规,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教学效果。
4、采取多元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不同就是它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实践性是其最重要的特性。如果教师以传统课程( 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的考试方式来考察学生,将会过多强调信息技术原理, 偏于机械记忆, 操作性不强, 忽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在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才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为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有关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和情感的建立的教学评价,必须要采取综合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纸笔测验或现代的电子试卷的形式,因为现有的这种传统的单一的量化的评价是不能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的。我们可以采取质的评价方法和量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的评价方法(如:测验、调查、观察)与现代评价方法结合的方式(如:档案袋评价、量规评价、契约评价、范例展示等)相结合进行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情感等多元评价。做到让评价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到学习结果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使评价的结果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有人情味。
5、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要求各学科教师都要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与 其他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大前提下,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借助通讯技术,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等。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进行有效学习、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基于对信息素养的深刻认识,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并通过行之有效地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培养信息素质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21世纪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建立了更加丰富而完备的信息资源,必须使学生意识到有信息意识的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更加快捷方便的获取所需的信息,也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以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方式传播所需要的信息。能够熟练运用获取信息工具、编辑生成信息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将会对他们的素质的提高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若缺乏信息意识、没有信息素质就会变成信息社会的功能性文盲,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尽量运用电子幻灯、电子教案、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教学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要开展和普及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与学习和生活内容有关的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扩大学习视野,培养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第二,必须建立完善、实用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基于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信息教育平台可以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空间,是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达到信息过滤、资源共享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管理和协作技能,从而提高信息素养。这个平台首先应是一个交互式的平台,使师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等互相交流。这样有利于形成协作式、交互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氛围。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求知识,学会构建知识。其次,此平台必须建立一定容量的教学资源库和用户信息库。对师生开放的教学资源库既可以方便师生地查阅,有利于教学过程地开展,又有利于锻炼学习者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建立可以及时更新的用户信息库,对用户信息的统计有助于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从而及时地调整和更新信息。再次,要使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的建立和维护之中,要和教学课程相结合建立作业专区,讨论专区,资源共享区等并要求学习者参与其中的维护和管理。这样既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当建立起此平台以后,必须切实的利用起来,教师和学生必须突破传统的教与学的思维,要习惯于利用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因循守旧,使其成为聋子的耳朵。
第三,必须着眼于课程内部培养信息素养所需的一系列能力。拥有信息素养,能够使得学生具有多样的自我学习机会,可以充分利用广泛的学习资源扩展其知识,提出一些信息丰富的问题,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信息素养所需的一系列能力并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与课程内容、结构及顺序紧密结合的,应当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过程中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这种课程内容与能力的紧密结合,为进一步通晓信息能力,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求解型、资源型和探索型的学习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起课堂讲授型的学习方法,这种在指导下进行的问题求解型的学习方法,需要学生更深入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为了充分地发挥问题求解型学习的优势,学生必须经常性使用思维技能,对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学生的学习期间为了寻求、评估和处理各种有用的信息,他们必须进行摸索和研究,从而找出最有利于他们的信息获取途径。
第四,注重信息素养中的辩证批判性思维教育,强化学生信息道德观念。信息教育是网络时代素质教育的有机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素质教育应以辩证批判性思维为实现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深层依托。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充分发挥信息主体能动性的积极精神,是一种注重求异而又求异和求同并行不悖的发散思维。这种思维能敏感的甄别、过滤污染信息,优化、整合有效信息。通过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观念,才能对杂乱无序的大量信息有较强的适应力,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感到无所适从,不受迷惑,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选择,利用。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教育有助于学生自觉而创造性的整理和加工信息。批判性思维有着求真、求实的品质和求异求同并行不悖的特征,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具有这种思维的人,其信息生成能力强,善于挖掘有用信息和浓缩有效信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层加工,对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标引、排序、存储等;能够对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正确评价、消化信息,同时通过调查分析,独立思考,最终创造出新的有效信息。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仅从技术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把信息技术内化为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后成长为一名适应时代潮流的合格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