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论文

如题所述

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要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应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

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中进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居主导地位的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少数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前者是我国现阶段提倡和奉行的价值观,后者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行为选择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要求人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怎样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呢?一要尊重人。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对别人的处境漠不关心。要同情人,体贴人,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没有这种思想和感情基础,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对人有尊重的表现。尊重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爱好、兴趣、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等。人的能力有大小,贡献和分工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对人要宽容。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对人要宽容,就是要心胸宽阔,能容人容物。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变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三是要主动关心人。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下岗工人、农民等城乡贫困人群,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但是,有的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甚至错误地主张“为个人主义正名”,用个人主义原则代替集体主义原则。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不讲廉耻,不讲道德,不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取私利、聚敛钱财的手段,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种做法的害处很大,人民群众深恶而痛绝之。所以,要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是指个人和集体的言行应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顾全大局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这是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实质上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它的蔓延会涣散人心,导致社会不稳定,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小团体主义的根本办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在地包含着对人和人生的科学理解,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理论,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地回答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实现。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社会要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只想从社会获取东西,却不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保证。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人生价值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统一,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的统一,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或回报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人生的价值主要是由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所决定的。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衡量人生价值虽然必须考虑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其主要衡量标准还是要看个人的行动,看个人到底为社会做了些什么。所以,个人要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首要的还是要积极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9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要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应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中进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居主导地位的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少数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前者是我国现阶段提倡和奉行的价值观,后者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行为选择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要求人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怎样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呢?一要尊重人。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对别人的处境漠不关心。要同情人,体贴人,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没有这种思想和感情基础,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对人有尊重的表现。尊重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爱好、兴趣、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等。人的能力有大小,贡献和分工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对人要宽容。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对人要宽容,就是要心胸宽阔,能容人容物。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变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三是要主动关心人。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下岗工人、农民等城乡贫困人群,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但是,有的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甚至错误地主张“为个人主义正名”,用个人主义原则代替集体主义原则。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不讲廉耻,不讲道德,不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取私利、聚敛钱财的手段,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种做法的害处很大,人民群众深恶而痛绝之。所以,要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是指个人和集体的言行应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顾全大局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这是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实质上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它的蔓延会涣散人心,导致社会不稳定,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小团体主义的根本办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在地包含着对人和人生的科学理解,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理论,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地回答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社会要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只想从社会获取东西,却不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保证。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人生价值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统一,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的统一,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或回报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人生的价值主要是由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所决定的。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衡量人生价值虽然必须考虑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其主要衡量标准还是要看个人的行动,看个人到底为社会做了些什么。所以,个人要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首要的还是要积极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