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名人

如题所述

1、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县),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2、康君立(847-894) 唐末五代间将领。蔚州兴唐(今河北省行唐县,位石家庄市北)人。《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世为边镇豪强,乾符年间,任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牙校,后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等共推举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授左都押牙。

入关之后,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军。李克用镇守太原,被受任检校工部尚书,汾州刺史,昭义(方镇名治潞,今山西省长治市)节度使等。893年(唐末昭宗李晔景福二年),奉李克用之命进击李存孝,以功加检校太保,后为李克用所毒死。

3、前蜀高祖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

此后,王建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天复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4、杨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史称南吴太祖。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唐朝追谥他为吴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吴孝武王,其子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全唐文》录其文一篇。

5、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 (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因继立问题,被亲子朱友珪弑杀。朱温在位六年,卒年61岁,上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承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君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行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0

1、刘钧(北汉睿宗)

刘承钧性格孝顺恭谨,喜欢读书,擅长书法。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刘承钧的父亲刘旻登基称帝,建立北汉政权,任命其子刘承钧为太原尹。

北汉乾祐七年(954年),刘旻去世,刘承钧为辽国册封为帝之后继位,不改年号,改名刘钧。上表于辽帝时都自称“男”,辽帝下诏时,都称呼他“儿皇帝”。

刘钧继位后,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并减少南侵,因此境内还算安定。然而刘钧并不像其父事奉辽国之恭敬,以致在位后期辽国援助渐少。

刘钧于957年,改元天会。天会十二年(968年)忧郁而死,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睿宗,刘钧的外甥同时也是养子的刘继恩继位。

2、景延广

景延广(892-947)五代时后晋大臣。他字航川,是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人。父亲景建,精于箭术,常对儿子说:“如果射箭不能射进铁中,那就不如不射。”所以父亲对景延广从小就要求很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景延广的箭术也很出众,而且臂力过人,用的都是硬弓。

初仕后梁

后来,景延广和当时其他人一样也投入军队中谋求前途。他开始进的是后梁的军队,在驻守陕州的朱友诲的部队里任职,但后来朱友诲因为谋反引祸上身,景延广为了躲避灾难,就赶忙逃走了。

开始在华州将领尹皓手下做属将,不久又到了大将王彦章的部队里,在后梁和后唐黄河岸边的激战中后梁军队大败,景延广身上也几处负伤,最后逃回了后梁首都汴州。

3、朱温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夜,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他的父亲和祖父是学者和教师,但从未当过官。可是,他们的地位很重要,以致能和本地一个更有名望的地方官员家族通婚。

长兄朱全昱,二兄朱存,朱温排行三。由于父亲早死,家贫,其母王氏就带着他们兄弟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长大成人后,不从事生产,以豪雄英勇自许,乡里人多数对他很反感,刘崇同样不喜欢他,只有刘崇的母亲善待他。

唐僖宗乾符年间,山东地区连年饥荒,成群的盗贼呼啸相聚,黄巢趁机崛起于曹州、濮州地区,饥民们自愿追随他的共有数万人之多。乾符四年(877年),朱温与二兄朱存辞别刘崇家,一起投入黄巢军中。黄巢军转战岭南时,朱存战死,朱温则因功补为队长。

4、仇士良

仇士良(781年—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朝宦官。宪宗、文宗时任内外五坊使,后升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变后,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

他乘皇帝昏庸、朋党相争之机,玩弄权术,稳步高升,从一个侍候太子的一般太监,历任监军、内外五坊使、左神策军中尉、骠骑大将军、观军容使兼统左右军、知内侍省事等要职,封楚国公,死后追赠扬州大都督。

有《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载其曾被赐上柱国、进封南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次年因被检举家藏武器,下诏削官爵,籍没其家。

仇士良檀权揽政20余年,一贯欺上瞒下,排斥异己,横行不法,贪酷残暴,先后杀二王、一妃、四宰相,使当时朝政变得更加昏暗和混乱。

5、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 ,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和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

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

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段思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仇士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延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1、梁太祖朱温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2、杨行密

杨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史称南吴太祖。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

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州。杨行密命周本御敌,却作战失利,失苏州。杨行密经过充分准备,派李神福进攻钱镠,于杭州大败钱镠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

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3、李茂贞

李茂贞(856年-924年5月17日),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岐王。李茂贞初入镇州博野军,以军功升任队长,之后所属军队击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李茂贞以军功迁神策军指挥使,光启二年(886年)。

李茂贞以护唐僖宗之功拜武定节度使,并改名李茂贞。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由凤翔返回长安,遭遇藩镇李昌符拦截,僖宗命李茂贞追击,李茂贞不负僖宗所托将李昌符击败斩杀。李茂贞晋升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大顺元年(890年)封陇西郡王。

4、闽太祖王审知

闽太祖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详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出身贫苦,后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

5、后梁末帝朱友贞

后梁末帝朱友贞(888年-923年),又名朱锽、朱瑱,五代时期后梁末代皇帝,太祖朱温第三子 ,朱友珪异母弟。朱友贞是朱温嫡子,初封均王,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朱友珪篡位后,被授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与赵岩、袁象先、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

乾化三年(913年),禁军兵变,诛杀朱友珪。朱友贞遂在东京称帝。他在位期间,疏远敬翔、李振等旧臣,重用赵岩、张汉杰等无能之辈,在梁晋争霸战争中胜少败多,接连丧失国土,以致国势日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审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友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行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茂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20

石敬塘、张承业、安重荣、李守贞、景延广等

1、 石敬塘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太原人,粟特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年轻时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重视李牧、周亚夫行事,隶属于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参与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拜河东节度使,封赵国公,赐号“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君臣相互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为后唐兵马围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称帝灭亡后唐,定都汴梁,建立后晋。

2、张承业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县)人 [1]  ,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他在梁晋争霸时期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军政,为李存勖灭梁建国提供了后勤保障。

龙德二年(922年),张承业因李存勖执意称帝,劝谏又不被采纳,以致忧愤得病,最终死于晋阳。后唐建立后,追赠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3、安重荣

五代时朔州(今属山西省)人,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4、李守贞

李守贞(?—949年), 五代时后晋大臣。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位洛阳市东北、黄河北岸)人。初为本郡牙将,后晋高祖石敬塘即位,拜客省使,升宣徽使。出帝石重贵时,杨光远叛乱,以平叛为名,导契丹入侵平乱,

而他则以义成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都虞侯随出帝平叛,因功拜同平章事,后任兵马都监,而与杜重威同时降契丹,又为天平军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时,

复仕后汉,为河中(今山西省晋西南隅永济市,位芮城县西北)节度使。后汉隐帝刘承佑时,与赵思绾、王景崇反叛,据潼关(今陕西省潼关,位华阴市东)被推为秦王,隐帝令枢密使郭威讨之,他兵败自焚。

5、景延广

景延广(892-947),字航川,陕州人也。父建善射,尝教延广曰:“射不入铁,不如不发。”由是延广以挽强见称。事梁邵王友诲,友诲谋反被幽,延广亡去。后从王彦章战中都,彦章败,延广身被数创,仅以身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敬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承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重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守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延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7

1、王彦章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阳谷)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

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享年六十一岁。

2、朱温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875年,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882年,他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全忠”。

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901年,他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把他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907年,他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909年,正月迁都洛阳,因袭隋唐洛阳城,911年,改元乾化。

朱温晚年大肆荒淫,强奸儿媳。912年,被亲子朱友珪所弑,朱友珪亲自用毯子把朱温包裹起来,埋于寝殿。同年十一月葬于宣陵。在位六年,卒年61岁。

3、张承业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末五代宦官。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

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

在梁晋争霸时期,他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军政,为李存勖灭梁建国立下赫赫功勋。龙德元年(921年),李存勖不顾张承业的反对,执意称帝。张承业忧愤得病,并于次年死于晋阳。

4、杨行密

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唐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

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谥号武忠。南吴建立后,改谥孝武。杨溥即位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全唐文》录其文一篇。

5、李茂贞

李茂贞(856年-924年5月17日),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初入镇州博野军,击败黄巢部将尚让,迁神策军指挥使。

光启二年(886年),护卫唐僖宗有功,拜武定节度使,赐名李茂贞。光启三年(887年),护送唐僖宗返回长安,击败斩杀拦截的藩镇李昌符,拜凤翔陇右节度使。

大顺元年(890年),封陇西郡王,南征北战,割据城池,干涉朝政,引发唐昭宗不满。景福年间(893年),多次打败朝廷部队,杀害宰相杜让能、李溪和韦昭度,受封为岐王。

唐朝灭亡后,沿用唐哀帝天佑年号,准备联合王建和李克用讨伐朱温,未能实现。后唐建立,灭亡后梁,心怀不安,上表称臣,改封为秦王。同光二年(924年),病死,时年六十九,谥号忠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